刘颖
40集年代谍战大戏《面具》于近日圆满收官,该剧以独特的“特务”视角切入,凭借“谍战+探案”的超强情节、众多戏骨的高水准表演以及浓郁的年代质感,在暑期档小荧屏掀起一股“谍战飓风”。自开播之日起,《面具》便以黑马之势在众多暑期剧目中杀出重围,连续数天雄踞34城收视榜榜首,取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
日前,该剧的研讨会在京举行。相关专家就该剧的人物塑造、强情节设置、价值追求、艺术造诣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充分肯定了该剧在谍战领域思想艺术上的突破以及时代性意义。
《面具》在暑期档众多剧目竞争中杀出重围“高开高走”,“小家”观念与“大国”概念相交相融,在真实再现特殊历史时期残酷革命斗争的同时,弘扬了共产主义永恒不变的真善美。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对《面具》在主人公人设创新、叙事细节刻画及演员表演等方面给予了肯定。“我觉得这个片子最核心的创意就在于此,也可以看出是下了大功夫、大脑筋。就是说维护正常人的生活,维护正常人的情形,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成为一种向上的力量,维护正常的伦理、正常的人之常情,对妻子的爱、对孩子的爱、对周围朋友的爱。正像亚里士多德说的一样,贫穷作为一个条件也是一个双刃剑,从贫穷中既可以产生革命者也可以产生罪犯。热爱伦理实际上也是双刃剑,在特定情况下能走上一个正义与美好之路。”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主席孙泱直赞剧本“太扎实了”。“这个剧真是牛,它在艺术创作上的工匠精神和反特类型剧的精品追求方面,做得特别到位。比如闭环式的人物结构设计,春秋战国、梅兰等等,这种相互映衬从审美的接受美学来说非常好,会让人有直观的概念。同时,它在人性觉悟方面的挖掘也很深刻,设计和结构都特别到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表示,《面具》首先在情节编排上实现了正反人物的双重反转,即李春秋的从反面人物变成正面人物,丁战国从正面人物变成反面人物;其次为了突出反转,为李春秋、丁战国两人设计了一系列假面具,使得整部戏产生了颇具诱惑力的悬念和悬念的暗转,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而更重要的是,《面具》塑造了“成问题的个人与观众心理”:“整部《面具》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李春秋的人生疑问和探索去设计的,呈现为他在自我迷失后重新回归自我的关键人生旅程,并且把这条回归路的艰难性凸显出来。观众之所以对这个成问题的个人感興趣,我想重要的一点是观众的社会心理起作用,他契合了当前观众自己社会心理的某些敏感方面,李春秋的内心疑问和追求其实可以视为当前中国观众的内心疑问和追求的一种影像置换和化解,所以从这里可以见出《面具》在当前社会中有一种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