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瑩
在這個高度碎片化的世界,我們每一個人如今都極度容易分心,每天,手機APP推送的各類資訊如洪水般將我們淹沒。
在數字干擾和資訊超載的今天,我們的大腦疲於運轉,注意力越來越難長時間集中,記憶的形成也受到阻礙。
面對種種分散注意力的事物,我們常常選擇躲開,專注一隅。這樣做當然有用,但又時常不夠。雖然專注無疑對提高效率和完成任務至關重要,但最近有研究顯示,大腦再怎麼專注,總是有限度的。好在我們還可以用巧妙的方法來「不專注」,讓大腦在遇到分心事時也遊刃有餘。
表面上看,當我們的大腦思緒四處遊蕩時,專注似乎是正當其時的策略。防噪耳塞、任務清單和日曆提醒等工具都能幫助我們完成任務。然而,對外界完全關上大門,或讓大腦只在單一軌道上運行,也有可能降低生產效率,削弱創新能力,影響決策。
失去創新的機會
太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會讓你忘記你所處的環境的變化,正如俗話說的既要埋頭趕路,也要時不時地抬頭看路,不然走到路的盡頭可能是個萬丈懸崖也可能是茫茫大海。
在現實的商業環境中,很多本來優秀的企業為什麼最後被淘汰了,比如王安實驗室(Wang Laboratories),本已壟斷了Word處理器市場,可創始人王安沉浸在自己的發明創造中,完全沒發現個人電腦大敵當前。由於他過度專注於自己的想法,未能預見到競爭對手正在蓬勃發展,馬上就要搶占舞臺中心。
專注讓你的大腦路徑更像火車軌道,而非一片天高任鳥飛的開闊空間。因此,你變得越來越墨守成規。即使對於優秀的領導者來說,墨守成規也極為致命,他會讓你失去創新的機會。
敏捷性受損
當大腦持續不斷地專注於一處,大腦能量會漸漸消耗,後果嚴重——除了工作效率迅速降低外,研究還發現,這種做法會消耗你的「思考」大腦,降低你對其他人和事的關心程度。
如果在這時補充一點葡萄糖,你的關懷之心就又恢復了。如果你一整天都很專注,那麼大腦會疲憊不堪,你將無法清醒思考任何事,對他人也變得漠不關心,這顯然不利於保持工作效率和團隊合作。另外,如果你無精打采,你對周遭發生的一切就很難做出敏捷的反應。
如何才能獲得即專注又高效的工作狀態?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在日常的工作嘗試一下。
做建設性的積極白日夢
每天47%的時間,我們的大腦思緒在東遊西蕩,那麼何不學習一下如何更有成效地開小差?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研究人員傑爾姆·辛格(Jerome Singer)對白日夢進行了大量研究。
他發現,不知不覺地陷入白日夢毫無益處,心懷內疚地反復思考發生過的事情也沒有意義。但是,有一種白日夢能幫你提高創造力,甚至重新恢復大腦能量。
這就是建設性的積極白日夢,我們做夢就該做這種夢。要做建設性的積極白日夢,首先要有意將其納入日程。當你把注意力從外部世界抽回後,你放鬆大腦,有意製造些意象。在這種建設性的積極的白日夢啟發下,大腦開啟默認模式網路,此時,大腦中的無意識部分會發揮魔力,激發創意,甚至更加有效地預測未來。
打盹
疲憊時,與其奮力掙扎,不如打個小盹。小睡10分鐘就能換來大腦清醒。但如果你想提高創造力,那需要睡上一個半小時。打盹是在給大腦充電,打盹時間越長,大腦就越有時間將看似相互矛盾的想法放到一起,從而催生出新奇的想法和見解。
塗鴉
我們常常被教導做事情就要專心致志,但是心理學家傑姬·安德雷德(Jackie Andrade)卻研究了塗鴉的作用,發現信馬由韁地塗塗畫畫能夠將記憶力提高29%。
下次電話會議或會談時,不妨試試在紙上隨意塗畫。塗鴉可以啟動發散回路,將大腦變成吸收力強勁的海綿,而非緻密的硬塊,有助於大腦更好地記住資訊。
可能性思考
企業當然要腳踏實地,但是好點子往往來自放飛想象,這樣才能找到解決方案,實現突破。跳出框框來發散思考,還是緊盯一處冥思苦想,結果大不相同。
另外,相信自己能夠找到解決方法,也是有科學道理的。它會增加大腦的類鴉片物質和多巴胺,減少壓力感,增加成就感,進而提高幹勁。花點時間問問自己什麼是可能的,比一心一意盯著眼前的現實更能激發大腦活力。
改變生活方式
對於領導者,可以建議他們嘗試改變生活方式,問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啟動他們的發散回路。
想想一天中什麼時候精力最差。比如,上午過了一半的時候?午飯後?下午?或者一天結束的時候?
然後,設計一個或幾個10到15分鐘的發散活動。比如上午10點打個10分鐘小盹,午飯後出門隨意走走,下午過了一半時塗塗畫畫,下班回家後整理花園時來一場建設性的積極白日夢。看起來像是在浪費時間,但要知道這其實是在給大腦充電。
專注對工作必不可少。但是如果只有專注,沒有發散,專注的效果也會打折扣。大腦中無意識的部分將難以有效發揮作用。每天安排一定的發散時間,可以幫助你提高效率,增加創意,更好地預見未來,還能加強和內心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