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两代人 为援华英雄守陵

2018-11-07 01:19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24期
关键词:库里苏联飞机

1958年的10月8日,当时还称为重庆万县市的西山上,陵园的墓碑前站着一老一少,一对金发碧眼的外国母女,她们眼含热泪。不远处,三十出头的中国姑娘谭忠慧,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她在心中默默地做了一个影响她终生的决定,這个决定使她与她儿子的一生,都与这个墓碑上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库里申科,那对外国母女就是库里申科的妻子塔玛拉和女儿英娜。

苏联飞行员来华支援抗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空军迅即遭受绞杀。三个月内,中国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飞机,到11月初,所有能飞的飞机加在一起只有三十几架,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至此,侵华日军完全占据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

淞沪会战后不久,斯大林就收到来自蒋介石的一封密电,密电中,蒋介石恳请苏联支援。在收到蒋介石的求助之后,苏联方面花费价值一亿卢布的军火,组建了20个机械师,入华援助。此外,一支赴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苏联航空大队,也迅速组建而成,准备开赴中国。从1937年开始,直到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正式对法西斯宣战之前,苏联援华航空队先后投入3000余人到中国战场上来。1939年,正在苏联红军空军服役的飞行队大队长格里格里·库里申科正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1903年库里申科出生于乌克兰,是苏联的飞行大队长。1939年春天,库里申科收到苏联红军空军部队的密令,率部前往中国执行任务。接到命令,库里申科立刻率领两个“达莎”式远程轰炸机大队动身,直到他们抵达中国,他的妻子和女儿都还并不知道这一切。这一年,库里申科36岁,女儿英娜,只有3岁。

那时的谭忠慧还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本该是享受童年、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只能每天跟着家人东躲西藏。她期盼着心中的英雄能够出现,保卫她、保卫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批神秘的苏式飞机进入了中国的天空。

我们都知道飞虎队,也就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其实,早在飞虎队入华参战的3年前,在中国的上空,已经翱翔起了外国的支援战鹰,他们,被中国人民称为“喀秋莎”。

谭忠慧决心为英烈守陵一辈子

从1938年5月3日、4日开始,侵华日军飞机从武汉起飞,连续对重庆市中心进行轰炸,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墟,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损毁建筑物4889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

面对日军对重庆等地区惨无人道的暴行,中苏空军决意对其实施一次报复性轰炸。苏联驻华空军顾问阿尼西莫夫下令,派驻四川成都的重型轰炸机去袭击当时日本海军的航母舰载机部队——“第二联合航空队”驻扎的汉口的空军基地。

1939年9月,库里申科受命执行此次轰炸任务。很快,中方情报人员截获消息,10月3日,日军将在汉口机场迎接即将入列的一批新式攻击机。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轰炸,正在悄然酝酿。

1939年10月3日,中国军队对驻扎在汉口的日军航空基地进行了一场秘密行动,据统计,日方的损失中,全损至少为60架,另有接近100架左右受伤,汉口机场的大部分飞机都被认定无法起飞。随后,中苏航空队于1939年10月3日、4日对其进行了两次空袭。

1939年10月4日,库里申科率领机群奔袭日军汉口机场,在武汉上空与敌机相遇。在击落5架敌机后,库里申科的飞机左发动机被击中,他用单发坚持飞行。返航至四川万县上空时,飞机失去平衡,他尽力控制飞机超低空摇摆着避开居民区,迫降于长江水面。机组的领航员、报务员和轰炸员都爬出机舱。当地民众亲眼目睹了这一惊险过程,纷纷跳入江中营救。唯有库里申科大队长因筋疲力尽,未能爬出机舱。

1939年10月初的重庆,已经在防空洞里待了一整天的谭忠慧走出黑暗的洞穴,阳光照在她的脸上,今天的天空上没有呼啸而过的侵华日军的飞机,空气里也没有烟尘的味道,这是一种久违的味道,多久没有过这种平静了呢?谭忠慧已经想不起来了。那之后的一段时间,谭忠慧和所有重庆人民在战时感受到了短暂的和平,而代价,是库里申科的牺牲。

久违的阳光和干净空气让谭忠慧对那段短暂的平静感恩万分,在她之后无数守陵的日子里,都忘不了那一天的天空。也是那样的一片天空,让她记住了库里申科,她甘愿为这短暂的平静而用一辈子守护库里申科的墓,感恩他、敬仰他。

薪火相传,儿子继续为英烈守陵

库里申科坠入江中之后,当地政府雇请两只小船,用牵藤系坠石于江中,上下兜探,挂住了疑似坠机物体。但因水深,且无识水性之人下水探视,一时无法确认是否为坠机,故派士兵4人留守江边,禁止木船通过。同时,通知下游渔船沿江打捞尸体。

得知援华空军英雄在万县落水,当地干余名群众自发沿着江边实施打捞行动。最终在下游地区发现库里申科驾驶的“达莎”轰炸机。又经过20天的不懈打捞,最终,在万县的猫儿沱找到了库里申科的遗体。这架达莎式轰炸机,就是库里申科当时驾驶的战机,在经过一翻修整之后,它重新投入战斗,但它的主人库里申科,却永远长眠在了这片他用生命来捍卫的中国大地上。

当时身处万县的谭忠慧也得知了这件事情,因为年纪小,她没能参与到打捞库里申科的队伍当中去,但她却深深记住了这个为了解救中国人民而牺牲的“喀秋莎”,未来有一天,如果可以,她一定要报答他,为他做些什么。

1958年,为了能让更多人瞻仰和纪念库里申科这位苏联援华抗日英雄,万县市政府将库里申科墓从太白岩迁至环境更加优美的万县市西山公园。也就是在这一年,谭忠慧做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她成为了库里申科墓的守陵人。

谭忠慧的儿子魏映祥的记忆里,童年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库里申科墓园中的樟树,母亲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带着他来到园中,开始一天的忙碌,闲暇时就带着他给他讲过去的岁月,讲库里申科的故事,有时,母亲也爱带着他到园子里和樟树树苗下比个子。“看看幺儿和小树,谁长得快”。

这批樟树是在1958年库里申科墓迁到西山公园时谭忠慧亲手栽下的,如今它们已经长成青翠挺拔的大树,它们的成长记载着母子俩为库里申科守墓的日日夜夜,也见证着中国人民对库里申科的纪念,沉淀了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敬仰。

1977年,谭忠慧到了退休年龄。谁愿意来做接班人?谭忠慧寻找了很久,都不放心。最终,她决定让从小懂事、喜爱军人的小儿子魏映祥接班。

也是在这一年的6月10日,魏映祥正式成为西山公园的一名工人。当晚,母亲与他进行了语重心长的交谈。“幺儿啊,我们三峡人民是感恩的人民,要始终保持陵园里场地整洁,花池无杂草,树木生长旺盛。”这是母亲守陵19年坚持的三个标准。

1987年库里申科烈士陵园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革命纪念建筑物;2000年9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12日重庆市万州区与乌克兰切尔卡塞市缔结友好城市,库里申科烈士墓成为见证两国人民友谊的丰碑。2009年3月库里申科墓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年祭扫人数达10万余人。

2018年4月5日清明节,6点,64岁的魏映祥,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三番五次凑到窗前张望,显得心事重重。可是今年,魏映祥只能自己过来了,因为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他的母亲谭忠慧去世了,临终时分,老人叮嘱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能让流血的英雄在异乡孤独。”

猜你喜欢
库里苏联飞机
飞机失踪
武装保护苏联
被忽略的防守尖兵
乘坐飞机
牙套的秘密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爱拼才会赢
3岁印度女童打破全国射箭纪录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