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地理环境”专题

2018-11-07 01:08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644000
地理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口环境

·王 凌/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644000)

一、直击高考(表1)

表1 “人口与地理环境”考点分析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图1)

★重点剖析

1.人口增长模式

图1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据此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从时间上看,区域人口增长模式可以逐渐由原始型发展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是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影响和分布(表 2)。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方法。①通过试题材料提供的信息,直接或间接计算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依据人口增长特征进行判别,原始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传统型出生率在3%左右,死亡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现代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为负。②根据国家类型来判断,发达国家全部属于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极少数特殊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极少发展中国家原始森林中的土著还处在原始型阶段。③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辅助判断,老年型(收缩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上窄下宽的年轻型(扩张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其人口增长模式大多属于传统型,但若人口平均年龄极端偏小,高龄人口极少,则其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原始型。④根据所处历史时期来判别,工业革命前多属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多属传统型,工业化后期多属现代型。

表2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影响和分布

2.人口的迁移

人口的迁移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原住地,长期移居他乡,突出特征是长期改变居住地。根据地理范围,可划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以及各级行政区域之间的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除人口政策外,决定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地能否满足其主要需求。我国北方的老年人冬季前往南方温暖地区是为了满足其对更好生活条件的需求;战争难民,自然灾害移民是为了满足其生存的需求;农民工进城,大量涌向东部地区,是为满足其改善经济条件的需求;劳动力随企业的转移而转移,是为满足其就业的需求。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如表3所示。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素质高低和数量多少,对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图 2)。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的,为估算这个人口限度,科学家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它强调环境保证人口能生存的最大数。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强调满足人们合理的生活并能获得发展。因此,环境人口容量通常略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但同样受到许多因素制约:①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数量和种类、科技发展水平及地区开放程度成正相关,与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相关,其中资源是制约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口数量超出环境承载力及对资源过度索取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可能使环境人口容量减小。③随着时代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随之增大。④“木桶效应”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理论,“木桶理论”中,短板(如资源短缺)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方面,而对外开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短板”的影响。如日本矿产资源极其匮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但日本通过对外开放,依靠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利用其他国家的矿产资源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让矿产资源短缺对其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图2

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和人口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区域分布等,用人口密度表示。分析和研究人口分布,对于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有重要意义。人口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表4)的影响,在分析时要根据区域特点和材料信息确定主导因素。

表4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5.人口相关图表判读

在人口相关考题中常出现的图表主要有表格、区域图、结构图和坐标图四大类。

(1)区域图。通过区域特征如轮廓,坐标等定位,根据所在区域特征(如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来确定人口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影响因素。

(2)结构图。主要有“扇形图”和“饼状图”两种形式,主要用于反映某区域地理事物局部或全部的比例关系,适用于表示地理事物内部结构(比例)关系,也可表示绝对量的大小(图3),常以面积大小或圆心角大小来体现。在人口结构图判读时:①看图例和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人口结构,如区域人口组成,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②提取信息,看图中各人口结构的大小排序,极值分布,再现人口结构特点。③加强联系,将图中信息与课本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横向关联。④抓住特点,分析并揭示图中反映的人口特征及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提出解决相应人口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图3

(3)直角坐标图。主要包括曲(折)线图和柱状图,用于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及其与横、纵坐标所示地理事象间的关系,既能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也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图4)。直角坐标图判读方法是:①分析横、纵坐标所示内容及其与所反映内容间的关系;②明确曲线图、折线图是采用曲线或柱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③对曲线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表示变化速度快,曲线斜率小表示变化速度慢,拐点反映人口在局部区域或者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趋势,要注意整体发展趋势和拐点转折反映的局部发展变化趋势;④柱状图、曲线和线状图包括变式雷达图、玫瑰图等均为二维坐标图,阅读该类图表时要特别注意:当出现左右多个纵坐标时,要仔细观察、辨析。看清坐标所表示的单位值,不能以“柱”或“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横坐标不一定向右增大,纵坐标也不一定向下减小,不要形成思维定势。

图4

(4)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图5),通常用来表示有3个地理事物变量的百分比结构。既是坐标图,也有结构图的特点。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其判读方法主要有两种,以判读M地0~14岁年龄段人口比例为例。①类似于平面直角坐标图(图5a),首先找到原点,即0~14岁刻度为0的点,以0~14岁所在线为横轴,过原点的另一条线为纵轴建立坐标系,过M点做平行于纵轴的线与横轴交点的数值即0~14岁人口比重。②先读取三边数值变化趋势,过M点分别沿着各个轴数值变大的方向做平行数轴的射线,射线与各边交点对应的数值即为该地3个年龄段所占比重(图5b)。(注意:图中三个交点对应的数值之和为100%;不能简单采用直角坐标的读图方法,沿某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样读出的数据信息是错误的)

图5

(5)人口金字塔。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构成的统计图。纵坐标往上表示年龄增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及受教育水平等(图6)。

图6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①读构成,读出人口金字塔图展示的信息,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其他相关信息。②判断类型,根据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三种类型。③把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模式图相结合判断人口特点。④注意特殊结构特点,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18~50岁段人口所占比例突然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因素。青年人口比重异常偏大,可能是由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结果;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可能是由于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男性人口偏多,可能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6.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通常是由于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变化造成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1)人口数量与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就世界范围而言,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教育、医疗、就业压力大,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均收入下降,加剧社会矛盾;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甚至呈现负增长,人口数量较少,劳动力不足,地区消费能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人口素质与人口问题。人口素质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正确生态环境意识,才能重视环境保护,充分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地关系良性循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应大力发展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们受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世界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3)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是全国或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各种性质特点的组成状况,用百分比表示,在一定程度反映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其中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最基本最核心,考查时常常以表格和人口金字塔来呈现。

(4)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布不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口多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过多会加剧人地矛盾,而人口稀疏地区却出现劳动力不足,阻碍经济的发展。可通过加强政策和经济的投入,加速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吸引劳动力回流。

(5)中国其他人口问题。农民工是中国典型的人口现象,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引发系列问题。如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大量的人口集中流动加重交通运输压力;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未富先老”的问题。

★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深刻理解

巩固基础知识是地理复习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下,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但都是建立在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之上。只有深入剖析和领悟地理基本概念,如自然增长率,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等,深刻理解和掌握本章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提升能力,用于实践,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题目中的问题。

2.掌握规律,强化联系

地理学科研究的核心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理论。在复习过程中,能理解人口自然增长原理,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时间变化及原因和空间分布差异,影响人口空间分布和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通过时间变化发展和空间分布差异两大方面来掌握人口相关规律和原理,通过提取试题材料所给信息,与相关的原理和规律相联系,寻找线索,找出正确的解题方向。

3.重视图表,总结方法

人口相关试题多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材料,需要学生迅速进行归纳处理,结合地理基本原理,通过知识迁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图表的类型多样且多变化,增加学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难度,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图表的判读方法,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可按照如下程序判读:①读图名;②读坐标(图例),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④分析数据特征;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在读图中注意图表细节(如图表下方的“注”),必要时可采取图文转换或图图转换,把陌生的图像转换为熟悉的图像,让复杂的信息变得简单。

4.把握核心,选择方向

人口变化与环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调发展,不管是人口自然增长或人口迁移,都深刻影响资源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进步,要充分利用人口变化的相关理念和理论,围绕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和谐这个“核心”,朝着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方向寻找答案。

三、真题透视

★试题回放

(2018年江苏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3~14题。

图7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14.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答案】13.C 14.B

【解析】第13题考查人口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据图7可知,该国在20~55岁年龄段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因为该地区产业结构特点是需要大量年轻男性劳动力的产业为主,该产业发展吸引大量年轻男性劳动力来此寻求就业机会,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C项正确。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但没有性别差异,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生育观念会导致性别比失衡,但不会仅局限在青壮年,各年龄段都应该存在差距,且不会出现图中那么大的差异,B项错误;自然灾害会导致人口死亡或者外迁,也没有性别差异,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该题易错点:思维惯性,容易结合中国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选择B选项——生育观念。第14题,据上题分析,该地人口性别差异极大主要是由于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人口迁入,判断依据应该是该地具有主要吸引男性劳动力进入的拉力。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岗位多,吸引其他国家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也具有对劳动力强大的吸引力,但这些地区迁入人口并不是只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而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口都比较多,且不该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同时北美、西欧国家老年人口比重较高与图中相比并不高相矛盾,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也没有明显吸引其他国家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迁入的产业,D项错误。该题易错点:考生常认为发达国家迁入,发展中国家迁出,该题容易误选北美和西欧。但是从单选的角度也可以轻松的排除掉。

★方法技巧

1.抓住命题特点

人口与环境类选择题组,多以一组文字或图表材料为载体,命制2~3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人口变化与环境之间关系分析。此特点与上述例题基本一致,例题中以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为载体,要求学生判读该国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逆向推导主导因素。并进一步判断符合该人口特征对应的典型区域,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人口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两题联系非常紧密,环环相扣,加大了试题的错误率。

2.提取关键信息

人口与环境试题多是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解题的关键切入点就是要能准确的提取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尤其是特殊的,与众不同的特点。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找准切入点,与题干及基本原理和规律相结合得出答案。例题中的关键信息是青壮年男性劳动力比重异常且差异极大,通过比较的方式与常见的年龄结构相比较,差异在20~50岁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及男性。只有抓住这两个切入点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重视人地联系

人口与地理环境的核心就是人地关系,人口的变化特点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人口的特征通常和某环境要素相一致。联系的观点在解决地理问题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人口特征与环境特点的适应性上。例题中人口结构男性劳动力极大,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特征一致,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同样存在这样的特点,而以服装纺织企业为主的区域以及战争频发的地区,女性人口的比重也明显偏大。

4.重视时空差异

人口特征及问题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在考察中,通常会选择其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切入点,以凸显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发展性。例题中考查的本质上还是人口空间变化,即人口的迁移,第13题通过人口迁移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特点来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第14题为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同样,该题也可以命制成某区域人口结构的时间变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比不同时空的人口特征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训练拓展

表5是我国某城市常住户籍人口与就业人口变化统计表(单位:万人)和该城某功能区2015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8)。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表5 我国某城市常住户籍人口与就业人口变化统计表

图8

1.表中人口数量的变化显示出该市:

A.城区就业压力一直大于郊区

B.郊区增加的人口来自城区

C.城市人口增加主要为人口迁移

D.外来务工人员比例持续增加

2.右图所示功能区为: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3.推测2010年以来,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产业迁入 B.新校区使用

C.城区房价高 D.城区环境污染

【答案】1.C 2.D 3.A

猜你喜欢
人口环境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李超:人口大国面临人口变局
人口最少的国家
环境清洁工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
环境雕塑与人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