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监管原则与监管路径研究

2018-11-06 10:18姜天惠季毅
大经贸 2018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姜天惠 季毅

【摘 要】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技术与金融功能相融合的新兴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内容包括金融服务、金融组织、金融产品等方面。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结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和监管原则给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监管原则 监管路径

前 言

随着当今社会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等等新兴领域在我国飞速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不断增长,互联网变成了人们日常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联网所涉及的范围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还有互联网金融的很多风险,我们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力的监管,了解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提出有效对策,改善互联网金融环境。

一、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主要包括法律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几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互联网中进行业务操作方便快捷,但若工作中出现差错也会以极快的速度被放大出去,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具有虚拟性,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以计算机和移动设备为介质进行交易的,很容易出现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超复杂性,互联网金融的涉及的行业纷繁复杂,互联网信息系统对技术的完备要求较高,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节杂乱,这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极为复杂;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强传染性,在互联网金融运营过程中,任何一个提供互联网金融的中间环节出现风险都有可能传播到整个金融系统之中[1]。这些特征时互联网风险预防和管控难度加大,使互联网金融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出现风险之后也不能及时补救,有时会造成极大地经济损失。在互联网金融的运营过程中,互联网中的一些营运特点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实行犯罪活动,例如用网络支付平台进行网络赌博、非法洗钱、非法融资等等。

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

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中要具备以下原则:第一,要注意鼓励创新,保有恰当的风险容忍度。互联网金融在创新中偶尔出现的小问题不应该成为否定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的根据,互联网金融监管层不应该抑制创新,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帮助互联网金融加强创新提高效率;第二,监管应加强信息监测力度。大数据是监管层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全貌的技术基础,互联网金融风险多变,应进行定期的评估监测才能防止监管漏洞;第三,监管要具有针对性和一致性。监管部门应针对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进行风险评估,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进行监管,监管具有一致性才能防止不公平竞争,防止从业者利用监管的差异做监管套利,损害监管有效性[2];第四,行政、司法监督与市场中的行业自律相融合。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发挥主动性,自觉完善内部纠纷,不要等政府进行干预,政府行政和司法部门需要规范的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指导和约束,积极立法,保护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第五,监管中应对消费者加强保护,对消费者进行教育。需要加强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认知度,加强对消费者信息的保密,对消费者加强风险提示,才能切实保护用户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合法权益。

三、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路径

(一)制度层面的监管

政府应增加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立法程度。要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各个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立法。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规应该明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法律应该确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设立标准、组织结构、设立程序,确定互联网金融行业所涉及的业务范围。针对不同的行业应该设立不同的制度。要規定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公司废物状况、风评估状况、重大事项的变更状况的信息披露制度。规定互联网监管部门对企业披露的信息行使的职责和义务。应该对互联网监管的机构进行明确的职权划分。建立科学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评估体系和补救体系,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预防。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对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信息披露的企业和存在造假披露的企业进行处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企业进行有效指导,使这些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体系。

(二)非制度层面的监管

应该培养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人才,提升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水平。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层需要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引进,进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来培养出及了解金融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监管部门应嘉庆对计算机等硬件方面的投入,确保监管运作可以更高效。监管部门应该进行技术提升,优化身份验证等保护措施,避免不法分子登录网站。网络金融风险监管有很大的复杂性,传统监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金融监管的需求,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创建能够集中调控的监督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风险的发生。互联网监管部门应该建设征信体系,建立征信评价系统,提升互联网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安全性。要树立“买者有责,卖者余责”的观念,对网络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使消费者和投资者可以准确识别互联网金融风险点,避免损失。有关部门应该加大互联网金融犯罪的管控力度,增强监管的交流,对犯罪行为实施有力打击。

结 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风险特征,需要进行有效监管。经过上文分析可得,监管部门应该保证监管原则,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监管力度,保持针对性和一致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使互联网金融可以减少风险,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莉萍.互联网金融监管路径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2):50-54.

[2] 屈援,李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监管原则与监管路径[J].学术交流,2014(08):137-141.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