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蕴含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个体,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做到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理清政府职能。
【关键词】 辩证法 政府职能 转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都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简政放权促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呢?“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求是,“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调整和规范政府管理的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1](122-123)
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蕴含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个体,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等等。公共职能转变是拉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内驱力,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建设和谐社会等一些列活动的先决条件。首先,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条件分析。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由于政府本身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作为推动自身职能转变的主体,另一方面又作为职能转变的承受者,使得政府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突破困境的前提是对职能转变中的条件进行分析。
一、正确的理论指导
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得有先进的理论支撑,理论在指导现实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和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以当前先进的理论为依托,紧密联系实际,在研究探索过程中,不断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一)先进的参照模式。参照国内外行政改革的先进模式,并将其与中国的现实国情联系起来,指导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具体的工作方向,实行职能转变工作的“杠杆管理”,推动职能转变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向科学发展模式,树立以观念创新引领转型,以体制创新推动转型,以科技创新支撑转型,以管理创新服务转型。
(二)群众的大力支持。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开展各项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矛盾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每一次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都与政府改革密不可分。政府职能转变是长期的、历史性的话题,利用矛盾分析法探析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各要素的协同性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协作。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权力结构合理化,也就是要求权力的分化和职能的专业化,要求做到权力下放和地方分权。职能转变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精简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配合。上下级的关系不应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应建立在沟通与相互配合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额木匾相互协作。政府在开展一切管理活动时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宗旨,因此,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民众的价值诉求,实现政府行政目标和民众利益趋向的二元回归,充分体现出公民权利和价值。
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相辅相成。在政府转型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并优先发展那些促进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的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公共事业,努力增加公共产品数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各要素的排斥性分析。政府行政体制与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要提高生产力,积极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政府通过管理方式与服务理念的改进来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国内市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保证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将步入一个新阶段,这就要求政府职能转变与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1]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与现实生产力水平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不采取相关政策,必将影响到政府职能的进度,对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将带来一定的冲击。
上级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性与下级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性相矛盾。由于受官僚制思想的影响,导致政府机构中出现了行政效率低下、部门设置多、职能分工模糊、互相推诿责任等现象。实际工作中,由于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信息传达和反馈要经过较长的传递渠道,信息容易失真,效率低下,政策扭曲等。
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执行性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不一致。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和调节经济发展这一过程,不可能也不应该排除社会经济主体的参与。因此,政府应当适时转变单向传递模式,在保证政府对行政手段的享用和使用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从多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充分顾及到广大社会经济主体的实际感受;另一方面应该主动接纳社会经济主体参与政府的行为过程,给他们表达自身愿望和要求的机会。
政府管制与公共服务二者的互斥性。[2]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二者关系来看,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只从经济、政治、文化的發展需要来考虑政府角色,而不是全面考察该时期政府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就可能导致一方面政府职能无限扩张,而另一方面政府缺乏有效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从而导致政府管理目标的多元性和管理手段的单一性、管理效率的低劣性等矛盾。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2] 转变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核心[N],2013年3月15日。
[3] 郑春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J].公共管理,2009年。
[4] 林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J].当代经济,2013年。
作者简介:苏妍妍(199308),女,汉,江苏。无,硕士研究生,应急管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