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95后”毕业生在就业思维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追求参与感和及时反馈。同时,用人单位逐渐重视网络招聘。高校应积极打造便捷的就业指导综合服务平台,运用数据库、新媒体、体验参与、在线交流等方法,推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理念创新、方式方法更新,提高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就业现状和利用互联网开展就业指导的途径进行分析,从搭建高校就业服务综合平台和提供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等两个方面对高校“95后”毕业生就业指导进行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指导 95后毕业生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等学校2018届毕业生将近820万人,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说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应该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局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平台越来越多,移动支付随处可见,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互联网渗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衍生各类新商业模式的同时,正在悄无声息给就业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跨行业成为常态,各行各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新形势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95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身上有明显的互联网印记和思维。在职业选择上,他们更愿意尝试新鲜的职业,如网络主播、微商、网游体验师等等需要借助网络扩大影响力的新职业。因此这一群体的就业方式呈现出了与传统就业市场截然不同的特征。
1、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就业现状
1.1 催生新兴职业。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职业新名词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比如网络舆情分析师,每天穿梭于各大论坛,熟知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和热门话题,掌握各种网络流行语,通过对热点的迅速把握,准确并快速分析网络舆情,判断舆情走势,及时化解危机。互联网成了滋生新职业的沃土,让年轻人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职业和发展方向。作为职场新力量的“95后”毕业生,他们就业观念的变化,折射出全新的时代心态。
1.2 改变高校的就业指导方式。互联网正在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互联网时代,QQ、微信和微博等有着强大的传播优势,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信息载体。为给学生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困惑和面临的实际困难,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很多高校为毕业生搭建了就业指导信息平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借助互联网融入大学生当中。
1.3 改变大学生择业方式。“95后”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上呈现需求多样化和开放挑剔的心态,更偏爱慢择业,注重个人成长。首先部分家庭有较好的物质基础,让一些95后毕业生不过分担忧生存问题;其次,毕业马上就业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部分95后毕业生不着急找工作,有的甚至开始了间隔年即毕业后先旅行一两年丰富阅历再找工作;第三,看重就业品质,喜欢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然而,这种变化意味着高校对这类95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难上加难。如何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如何提供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值得更多关注和思考。
2、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就业指导的途径
2.1 搭建我校就业服务综合平台
2.1.1 建设职业指导教师数据库,充实师资队伍。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包括院校两级就业指导人员和校外就业指导教师。首先、在就业服务综合平台上建设高校职业指导教师数据库,连接教务系统,以便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意向职业指导教师。同时设置评教系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对教师进行课程评价,以此督促职业指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职业指导相关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公共基础课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公共选修课可以选择上述模式。其次、高校可以拓展教学渠道,职业指导授课好效果好的教师可以考虑开设慕课或者其他的网络课程来指导大学生,如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礼仪仪表、个人能力提升等分章节讲授。再次、高校可以积极拓展校外资源,选择优秀校友担任校外职业指导师,用实际经验给毕业生展示就业指导。
2.1.2 建设 “95后”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提供决策依据。在就业服务综合平台中建设学生就业信息库,包括薪资期望水平、就业职位意向、工作地点、行业类别等等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根据用人单位招聘岗位需求和即将毕业学生就业需求信息的匹配度定向推送合适的招聘通知,毕业生可以接收到实时招聘信息,以此来提高精准就业服务水平。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将学生基础信息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获奖情况、能力水平、职业测评结果、心理测试等信息导入就业信息库中,结合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现状,通过大数据处理,深层次挖掘学生基础信息与就业情况,寻找两者之间规律特点,为后续的职业指导提供决策依据。
2.2 提供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
2.2.1 打造就业信息化体系。为了在企业、高校、“95后”毕业生之间搭建供需桥梁,共同化解就业这道难题,切实促进“95后”毕业生就业,我校充分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易班等新媒体传播国家就业政策、发布招聘信息、动员学生基层就业、提供就业指导与心理疏导等。高校就业指导综合服务平台还坚持每周一报制度,推送各类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就业。同时还推出毕业生离校服务系统,提供人性化的一站式服务,开辟专栏进行在线快速回复。鼓励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针对不同学历的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另外,对特殊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提供物质上的资助,以助学生顺利就业;对就业心理压力大的学生,提供心理上的疏导,以助学生尽早调整好心态。
2.2.2 反馈就业满意度。高校通过就业指导综合服务平台,分门别类的进行职业指导。对在校生进行职业生涯测评并给出相应建议,对已经毕业学生进行就业情况跟踪回访,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有的放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同时还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数据,实现对院校二级管理、毕业生就业质量、招生状况、教学评价以及對母校的满意度等信息的反馈和总结,可以为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提升各项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决策,形成招生到培养再到就业的良性循环。
3、启示
互联网一方面给现在的大学生既带来了很多机遇,又带来了陷阱。网络上招聘信息广告鱼龙混杂,一些钓鱼网站甚至会以招聘为名吸引求职者点击网站而骗取钱财。因此高校大学生求职时要学会分辨分辨招聘信息和招聘公司的真实性,建议去去官网核实招聘信息。互联网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甚至高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转变和创新工作理念,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结合高校和学生特点,提升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早日就业,提升社会民生幸福指数。如今在互联网全面发展的时代,高校“95后”学生就业有了更多元的发展方向与全新的职业体系,借助强大的平台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璐等.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4)
[2] 张婷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9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帮扶工作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8)
[3] 刘腾飞等.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教书育人.2016(11)
[4] 王军超.“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探索[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2)
[5] 李俊桦.浅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以搭建高校就业服务综合平台手机客户端为例 [J].人才资源开发.2017(3)
作者简介:秦晓静,1987年3月,女,河南濮阳,辅导员,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