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蒙蒙
一张白纸,在抹上一笔黑色之后,黑是白的之外,白是黑的之外。在很多研究设计美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应用的理论是中国绘画中的“计白当黑”,然在对这么一张画着黑笔的白纸之时,“计白当黑”便不仅仅只是一种概念,而变成了一种感觉。黑,在衍展在收缩,白,在包容在呐喊,留白便成了与周围空间的对话,在其中又在其外,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音声相和。此时此刻,周围是你的留白,你也是周围的留白。对一张白纸尚且如此,在面对视觉传达设计中,这个留白的思考,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无笔墨处皆妙处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视觉感官不停地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此时视觉设计便需要形成动线的信息载体。这个时候的视觉时效性功能不断放大,短时间抓住记忆点则是现在设计师必备技能。在被大量的商业需求膨胀拥挤后,视觉设计在这种快消费的氛围下逐渐的张狂且嘈杂。颜色力量在被数值化之后,其中所赋予的色彩情感也在逐渐的削弱,赋予色彩情感的新的意义便成了简单明了的“抓住眼球”。
在“抓住眼球”之后的设计呢?经不经得起解读?扛不扛得住分析?在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设计中的设计》讲述道:“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那么在设计之后,更是需要有深厚的文化来作为容器,并非只是简单地在版面上的空缺,则是在对“无笔墨”处的思考,方能展现其妙。
二、留白深处并非空
“信息传达的目的并不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是要慢慢渗透在五官当中去。在人们还没有注意到其存在时,成熟、精密、有力的传达,已悄然完成了”。
视觉传达在设计过程当中,更多的是将信息通过更为有效的表现形式传达给受众。这个有效的形势则包括多种多样,多重风格以及表现形式,重点则在于传达。在视觉感受过程中,视觉并不能等同于嗅觉听觉,五官的传达感受在大脑中都会产生画面,但是视觉会将其更为具象的烙印在脑海中。人的感觉十分精妙,太多细微的末梢神经,太多思绪,此时嘈杂的视觉符号便会成为过重的负担对信息的消化而言。
留白,便成了感受。
仅对水墨中的留白而言,此刻的留白并非是空白而无一物,留白的意义便体现在这个笔触是否留的巧妙而饱满,从他在,故而他应该在。
视觉设计也是另一种层面的绘画,在字符版式的细微末节,在图像运用的表现手法,在版式节奏的动感形势,在元素使用的摆放手法,留白无处不在。而留白存在并不是代表一种表现手法下的刻意而为之,则是依靠视觉感官力的选择,抽象意义上的“感觉”。那么此时此刻的留白并不是指这个版面是空白的白色填充,而是即使是其他具有色值的颜色填充,可以是没有放置点线面这些元素,但是并不是无意义的空白处理,而是对现有画面的再次延展和深入。
三、五彩斑斓的留白
五彩斑斓与留白,从字面来看是一个悖论。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色彩似乎是被强制拥有了消费意义,糖果色、马卡龙色等等,蓝色就是代表蓝天,粉红就是温柔,被数值定义化的色彩,在视觉传达过程中,意义便显得十分空洞。人眼并非机器,无法解读数字定义下的红色,可在传统色范围中,我们可以自行解读中国的红色,飘扬的国旗,过年的春联。
人对颜色的感觉是一个综合体,譬如茶叶与火苗,这些颜色都会引起我们对这个事物的感官,它不仅刺激视觉也激活我们其他的感官,包括记忆,然而我们的数值颜色中,只是将颜色中的物理与视觉特性将其提取,进行有序排列,因此这个颜色无法引起共鸣。此时这种意义下的五彩斑斓,与留白并非相悖,此时的留白便与其相辅相成,此时的白便是一种载体,在视觉上作为平衡点来更好地阐述信息的可传达性,留白各在其中,让它具有可呼吸的力量。
正如原研哉先生所说“白并不是白的,让白得以诞生的是一种感受白的感觉方式,靠着这种搜寻,有了感受“白”的容纳性,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意识到白,对世界诸文化难以想象的多样性中隐藏的“白”才能有所察觉”。
四、結语
对留白而言,我国拥有大量的词汇都对其加以解读,无物胜有物,无声胜有声,无论是画面、声音、文字,留白都创造着震撼心灵的美,大音希声却余音绕梁,不着一字却言有尽而意无穷。对视觉传达中的留白,其实是在用一种做减法的行为来让设计更加具有意义,在追求极致的同时,达到“少即是多”的目的。对设计而言,简约而不简单则是最难,留白的意义,也是与对面受众的沟通,设计中的留白,是设计师赋予的一种意义,而受众感受到的留白,则是被不同的人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
在留白中,言已尽而意不止,在此间遨游的同时,也更能感受其事物的本身,意犹未尽。适当的做减法并非空洞,在做减法的同时更深入的挖掘其设计的本意,那么“踏马归去马蹄香”,此种感觉更为深层,也拥有精神层面的支撑与对信息传递的认可。
好的设计,是融合,是归纳,不是堆砌。
参考文献:
[1][日]原研哉.纪江红 译.《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日]原研哉.朱锷 译.《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