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腾军
2018年11月6日,美国中期选举将拉开帷幕。自3月各州党内初选起跑以来,两党在确定本党候选人的提名战中均不遗余力,力图遴选出最有希望在11月击败对手的候选人。此次选举中,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参议院33个席位(1/3)和36个州长席位将进行改选,焦点在于国会两院的控制权归属。
目前,民主与共和党的众议员人数比例为193∶236,参议员人数比例为47∶51。因原在位议员辞职或死亡,众议院产生了6个空缺席位,其中2席(密歇根州第13选区和纽约州第25选区)原由民主党控制。因此,对民主党而言,需要在保持现有席位数不变的情况下,再翻转24个席位,即可夺回众议院控制权。在参议院,民主党的机会要小得多。加上与民主党走得较近的2位独立党员,民主党有49票,需要再夺2席才能重新执掌参议院。由于此次改选席位大部分为民主党控制,因此维持现状已属不易,重夺控制权是难上加难。
与过去两届中期选举(2014年和2016年)相比,此次选情更为复杂激烈。一是开放选举更多。截至8月10日,2018年共有62个席位无在任议员宣布连任,成为两党激烈争夺的重要战场。二是参选人数大幅上升。2018年共有2353人参选,比2016年增加超过500人。三是“错配选区”更多。此次选举前,由本党控制但在2016年被对立党派总统候选人拿下的选区达到35个,其中包括23个投票支持希拉里的共和党选区。此外,还有20个选区在2016年大选中转投特朗普,这些也是民主党希望夺回的阵地。
从中期选举的历史规律看,总统所在政党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遭遇席位损失。自内战以来,总统所在政党平均丢失32个众议院席位和2个参议院席位。作为选民发泄不满的渠道,中期选举往往会成为对总统执政表现的公投,对立党派将从中得利。美国政治预测网站“538”(FiveThirtyEight)预测,民主党有望以8%的优势赢得众议院普选票,大概率赢得14到58个席位。根据国会山(TheHills)的分析,共和党最多可能丢掉72个席位。应该说,中期选举的历史与现实对共和党均不利,但民主党能否拿到决定性的24席也还有变数。
民主党:“蓝色浪潮”能带回胜利吗
怀抱2016年惨败的不忿,民主党试图重整旗鼓,夺回失地。自选举之初,民主党便投入极大热情,展开所谓人海战术,让共和党疲于奔命。民主党上下对夺回国会至少是众议院的控制权信心满满,将2018年的攻势称为“蓝色浪潮”(BlueWave)。
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也使“蓝色浪潮”成为这次选举的热门词汇,但各方对这一浪潮是否真实存在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尽管民主党来势汹汹,但即战力尚不明了。在2017年以来的几次补选中,共和党保住了绝大部分席位,在与民主党的对决中不落下风。8月7日俄亥俄州第12选区的补选过后,特朗普甚至认为“红色浪潮”正在到来。
为了助推“蓝色浪潮”,民主党方面采取了几种竞选策略:
一是人海战术,到处撒网。针对此次选举,民主党早早布局,发动基层组织,推出大量参选人,最多时甚至出现一个选区超过10人竞争的局面,导致多次初选需要二次角逐才能分出胜负。这种分散选票、鼓励竞争的情况看似有损选民基础,实际上,民主党十分乐见。其主要考虑在于,多轮竞争有助于更加优秀的候选人脱颖而出,经历残酷党内选战的获胜者将更有经验应对共和党对手;此外,激烈的竞争也能较大程度吸引媒体眼球,大幅提升候选人的知名度。
二是主抓关键州和选区,竞选策略本土化。民主党认真总结2016年大选失利的教训,认为由蓝转红的选民是撬动此次选举的法门。因此,民主党采取新的选战策略,有选择地迎合本土选民的某些主张,通过立场向中间靠拢而重新争取原属民主党的选民。在深红地区,民主党甚至试图在某些政策议题上向共和党靠近,以在共和党后院制造混乱,使其自乱阵脚。例如,在宾州第18选区补选中,参选人兰姆就聪明地选择“不支持堕胎”的立场,以至于有媒体调侃他更像是一个共和党人。实践证明,这一策略大获成功,消灭了特朗普两年前获胜时20%的领先优势。
三是大打身份政治牌。2018年是女性政治大放异彩的一年,不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女性大游行”,也出现了席卷政治及娱乐圈的反性侵运动,更有中期选举中冉冉升起的女性力量。此次选举周期里,女性参选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新高(591人)。众议院435个席位中的281席,参议院33个席位中的28席,州长36个席位中的33席,均有女性参选人的身影。其中,民主党籍女性是令人数倍增的主力军。伴随选举的深入,女性参选人数有望继续上升。民主党是这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幕后推动者,制造了多个“第一”,例如首位跨性别参选人赢得佛蒙特州长的提名战,首位康涅狄格州黑人女性议员,首位巴勒斯坦裔国会穆斯林女议员等。民主党非常注重拿性别问题做文章,通過渲染特朗普对女性的歧视与不尊重来吸引女性选民的选票。
从当前选情看,民主党的势头确实不错,但2016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到最后一刻都很难说谁是赢家。历史地看,过去30年来的两次大逆转(1994年和2010年)选战均由共和党发起,民主党是失败者。民主党近期最好的成绩出现在2006年,赢得了32个席位,自1994年以来首次夺回众议院控制权。在制造选举浪潮方面,民主党的经验显然不如共和党。
对民主党而言,好消息是筹款普遍领先对手,这从侧面表明民主党选民的积极性。但问题在于,如何将这种热情延续到11月。从选战策略上说,身份政治牌固然好用,但民调显示,性别并非影响投票的重要因素。对选民来说,实际获益远比空洞的性别标签重要得多。目前看来,中西部远未成为民主党的“新南方”,特朗普在中西部的票仓很难被撬动。民主党的深红翻盘策略也许能在个别地区奏效,但大面上并不尽然。进一步说,尽管众议院总体选情对共和党不乐观,但民主党拿回多数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共和党:“特朗普效应”能走多远
早在2017年,共和党内对中期选举的悲观情绪就开始蔓延。这种情绪既与特朗普有关,也与特朗普无关。一方面,中期选举很大程度上是对在任总统执政表现的公投。特朗普上台一年多来,个人言行屡屡犯禁,团队管理混乱异常,内外政策争议较大而效果并不明显,令党内十分忧心。党内高层担心,本党选民借中期选举发泄不满,倒戈支持民主党,共和党的命运被特朗普绑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另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2016年全民动员投特朗普的盛况难以再现。两年前,特朗普几乎以一己之力撬动中下阶层历史性地出来投票,助其席卷“铁锈”地带,最终赢得大选。现在并非举国瞩目的总统选举,那些选民不太可能会怀抱着同样热情出来投票。如果选举积极性受到动摇,对共和党无疑是坏消息。
这种既希望借助“特朗普效应”又不愿与特朗普本人有过多纠葛的矛盾心态,使共和党对中期选举的期望值降得很低:少输即是赢。党内全力选战的最大目标,在于避免酿成一次滑铁卢式的惨败。
客观现实对共和党也不乐观。截至8月11日,共和党内选择退休或辞任竞选其它公职的议员高达41位(3位参议员和38位众议员),其中包括众议长保罗·瑞安和多位两院重要委员会的主席,这一数字为2008年以来最高。在这些未谋求连任的议员里,既有胜券在握的议员,也有担心会遭遇失败而提前退出的议员。不管何种情况,都非共和党所愿。
从具体选情看,整体情势在往对共和党不利的方向发展。据《库克政治报告》(TheCookPoliticalReport)的评估,众议院至少有10个共和党把持的席位正转向民主党,相较而言,民主党仅有1个选区向共和党靠拢。在选情难分伯仲的选区中,共和党高达24个而民主党只有2个。在共和党把持的选区里,有25个正在发生变化,仅为倾向共和党,而民主党只有2个出现这种变化。这意味着,共和党面临的选情更加严峻。
从地域上说,共和党面临着多线作战。在东北部地区,纽约和新泽西州温和共和党人的不满情绪正在上升,宾州选区重划后的地理版图对共和党较为不利。在南部地区,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正在显现,从佐治亚州到得克萨斯州,少数族裔的增长与选民结构的重组使共和党的深红选区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在中西部地区,如前所述的投票率将是一大挑战。在西部地区,太平洋沿岸各州通过反特朗普运动正结成牢固联盟。
在民主党来势汹汹的“蓝色浪潮”面前,共和党打出三张牌:
一是拒绝希拉里复制品。作为标志性的民主党建制派,希拉里仍被共和党视为可利用的工具。共和党内正试图通过攻击性的广告,利用部分选民对希拉里的反感情绪,将民主党对手刻画成又一个希拉里,以达到打击对手的目的。这种策略与2016年的大选策略如出一辙。
二是拿佩洛西做替罪羊。作为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在这次选举中已成为民主党的负资产。自佐治亚州补选开始,共和党就不断宣传佩洛西为反对税改、拥护大政府、不顾民间疾苦的有钱人,试图在选民心里植入“佩洛西是当前政策推行受阻的罪魁祸首”的印象。这一策略在多次选举中初见成效,迫使民主党不得不做出改变。例如,在宾州第18选区的补选中,民主党提名人康纳·兰姆就果断与佩洛西切割,承诺上任后将不会支持佩洛西继续担任众议院领袖。
三是发挥“特朗普效应”。如今,特朗普的共和党内支持率将近九成,是除“9·11”事件后的小布什总统外,现代美国总统中最高的党内支持率。共和黨高层尽管不太认同特朗普及其部分政策,但他们内心十分清楚,特朗普仍是吸引选民的最大王牌。从2017年至今的初选及补选看,共和党上下打“特朗普牌”的策略非常清晰。几乎所有重要选区或州的共和党参选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向特朗普表忠心。以印第安纳州初选为例,领跑的3位共和党参选人可谓费尽心思:一位在竞选广告中对特朗普大加奉承,强调自身背景与特朗普一致;一位戴上印有“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帽子,在众议院提出议案要求停止“通俄门”调查;一位支持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这些人被称为“迷你特朗普”,他们不仅拥护特朗普的政策主张,支持税改、反建制、反非法移民、反假新闻等,一些甚至模仿特朗普的竞选风格,如给对手取绰号、发动人身攻击等。
初选是有关意识形态的斗争,参选人往往通过剑走偏锋来吸引关注。因此,共和党通过打“特朗普牌”迎合基本盘偏好的策略,并不难理解。但由于特朗普还是中期选举的被考察对象,盲目拥抱“特朗普效应”本身就蕴藏着风险。这种策略也许在初选中行得通,到了普选阶段,中间选民未必受用。届时,共和党将进退两难。
小结
中期选举花落谁家,民主党是否可能拿回众议院控制权,令特朗普成为“跛脚鸭”总统?坦率地说,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撇开两党的竞选策略不讲,还要看选举的根本——选民。对民主党而言,真诚唤不回因失望而转投共和党的选民,必须正视美国阶层分化的现实,照顾底层民粹的情绪,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共和党而言,拥抱特朗普并不等同于保住基本盘,关键在于抓紧推动相关政策尽快落地见成效,让普通民众更有获得感,而非满地空头支票。回到这个起点,或许两党的胜算都是50%。“特朗普时代”的选举,最大的确定性也许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