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邵榕榕,张 洪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 300270)
201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2014年12月,广东、福建、天津获批第二批自贸试验区。2016年9月,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获批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英语教育又是外向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一系列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对高校英语相关专业毕业生无疑会带来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有更多的机遇,也可能有更严峻的挑战。高校理应对此保持敏锐,及时了解其人才培养计划是否适应市场需求。
如何判断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以及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市场适应性如何?应重点关注其课程设置计划(下面简称课程计划)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因为,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整体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部分,对整体计划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此外,各高校之间同类专业的课程计划具有很多共性:如专业课基本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这就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化,为跨校比较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拟选取几所高校的英语或同类专业 (如商务英语专业),采用一定的量化方法,以市场需求特征为基准,横向比较各高校课程计划与人才市场需求特征的匹配程度。
为此,本课题组首先调查了近年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特征,发现在英语各项语言技能中,人才市场首先关注英语人才的听说等口头技能。同时,商务和教育是目前英语应用最重要的两个方向,其中商务方向又以贸易领域表现突出,教育培训领域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逐年见长,且呈现培训需求低龄化趋势,互联网行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①可以预见在我国广泛建立自贸试验区的背景下,英语相关人才将获得崭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示高校应抓住机遇、分析差距、应对挑战。
那么当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否适应调查所发现的市场需求特征呢?我们抽取了天津市3所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用A,B,C代表,对这3所院校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计划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量化分析:首先对专业课基本情况进行跨校调查,再依据调查所发现的市场需求特征依次比较各校的口语类课程市场适应度、商务类课程的市场适应度以及教育类课程的市场适应度,最后对三所院校的市场需求敏感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本文结论。
在专业课基本情况跨校调查方面,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指标:课程结构与选课自由度。
课程结构定义为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学分与专业选修课学分之间的比例(不包括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即:
课程结构=专业必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也可用必修课比重和选修课比重来表示,即:
必修课比重=必修课应修学分/应修专业课总学分*100%,
选修课比重=选修课应修学分/应修专业课总学分*100%。
课程结构指标反映出各校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学生学习效果要求的差异。如表1所示,在课程结构方面,A、B、C三校的必修与选修课的比例分别为2.1:1,14.6:1和2.7:1。相比A校和C校,B校将绝大多数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显示了对大部分课程的较高重视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较高要求。
选课自由度定义为专业选修课开课学分是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的多少倍,即:
选课自由度=专业选修课开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
选课自由度指标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校的师资力量情况。如表1所示,A校的专业选修课的选课自由度为将近7倍,B校为8倍,C校仅为1.1倍,显示了C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低于A校和B校。
表1 专业课基本情况跨校调查表
依据人才市场对英语相关人才口头能力的重视,我们希望比较三所高校课程计划中口语类(包括听力)专业课的比重,而由于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强度与学习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每一所高校,需要将其专业必修课中的口语类课程与专业选修课中的口语类课程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再与其他学校进行横向比较。为此,我们定义“口语类课程综合比重”这一指标。该指标的计算方法按照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口语类课程学分综合比重=口语类必修课开课比重*权重1+口语类选修课开课比重*权重2
其中:
口语类必修课开课比重=口语类专业必修课学分数/专业必修课总学分数*100%
口语类选修课开课比重=口语类专业选修课学分数/专业选修课总学分数*100%
权重1=必修课比重=专业必修课应修学分/(专业必修课应修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100%
权重2=选修课比重=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专业必修课应修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100%
注意:根据定义,权重1与权重2之和必然等于1。
以A校为例,口语类课程学分综合比重=9.5%*(63/93)+12%*(30/93)=10.3%
统计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三所院校的口语类课程学分综合比重分别为A:10.3%,B:16.5%,C:15.1%。B和C口语强度相当,A稍弱一些。这反映出如果仅从课程计划方面来看,B校和C校更加重视英语相关人才听说技能的培养,从而更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
表2 口语类课程比重跨校比较
依据人才市场对英语相关人才商务知识与能力的重视,我们希望比较三所高校课程计划中商务类专业课的比重,而由于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强度与学习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每一所高校,需要将其专业必修课中的商务类课程与专业选修课中的商务类课程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再与其他学校进行横向比较。为此,我们定义“商务类课程综合比重”这一指标。该指标的计算方法按照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商务类课程学分综合比重=商务类必修课开课比重*权重1+商务类选修课开课比重*权重2
其中:
商务类必修课开课比重=商务类专业必修课学分数/专业必修课总学分数*100%
商务类选修课开课比重=商务类专业选修课学分数/专业选修课总学分数*100%
权重1=必修课比重=专业必修课应修学分/(专业必修课应修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100%
权重2=选修课比重=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专业必修课应修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100%
注意:根据定义,权重1与权重2之和必然等于1。
以A校为例,商务类课程学分综合比重=0%*(63/93)+19%*(30/93)=6%
统计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在专业必修课中,A校的商务类课程学分比重为0,B为12.7%,C为15.9%,表明C的课程计划商务要求最高,A校最低;在专业选修课中,A校的商务类课程学分比重为19%,B校为25%,C校为36%,反映了每一位学生选到商务类课程的概率C校最高,A校最低。
综合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A校的商务类课程学分综合比重为 6%,B校为 17%,C校为21.2%,从而可以看出C校的课程计划具有最高的商务强度,而A校的最低,因此,在三所院校中,C校的课程计划最符合市场需求,A校与市场需求的差异最大。
表3 商务类课程比重跨校比较
依据人才市场对英语相关人才教学技能的重视,我们希望比较三所高校课程计划中教育类专业课的比重,而由于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课程强度与学习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每一所高校,需要将其专业必修课中的教育类课程与专业选修课中的教育类课程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再与其他学校进行横向比较。为此,我们定义“教育类课程综合比重”这一指标。该指标的计算方法按照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教育类课程学分综合比重=教育类必修课开课比重*权重1+教育类选修课开课比重*权重2
其中:
教育类必修课开课比重=教育类专业必修课学分数/专业必修课总学分数*100%
教育类选修课开课比重=教育类专业选修课学分数/专业选修课总学分数*100%
权重1=必修课比重=专业必修课应修学分/(专业必修课应修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100%
权重2=选修课比重=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专业必修课应修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100%
注意:根据定义,权重1与权重2之和必然等于1。
以A校为例,教育类课程学分综合比重=3%*(63/93)+1%*(30/93)=2.3%
统计和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在专业必修课中,A校的教育类课程学分比重为3%,B校为0,C校为0;在专业选修课中,A校的教育类课程比重为1%,B校为1.7%,C校为0。综合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A校的教育类课程学分综合比重为2.3%,B校为0.6%,C校为0。可见三所院校对来自教育类的英语需求关注都不够,A校稍好。
表4 教育类课程跨校比较
另外,虽未在表中体现,但研究也发现,对来自互联网行业的英语需求,A校有一定的认识,体现为一门“电子商务概论”的英文专业选修课,而B校和C校均无此类课程。但B校开设有一门“物流英语”的必修课,体现了对天津市物流行业优势和人才需求的认识。C校这两类课程都没有开设。
综上可知,上述三所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计划对商务目标的匹配程度较好,具体为C校优于B校,B校优于A校。A校应加强其商务类课程的比例或强度,C校虽然课程计划对市场的匹配度较好,但由于数据反映出其师资力量不足,或许会影响其课程计划的执行效果。而三者对教育目标的匹配度均较差,具体为C校最差,B校次之,A校有极低的匹配度。反映了高校对人才市场对英语相关人才来自教育培训领域的需求及其快速增长的认识严重不足,这可能导致学生求职时所学与所需的错配,或进入教育领域后的毕业生无法快速胜任教学任务。此外,该研究还反映出部分高校对新兴行业中产生的英语人才需求反映不够及时。
注 释:
①见本研究团队前一阶段研究成果《自贸试验区背景下英语相关人才市场需求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