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晓梅 杨小华
[摘要]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原则,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科学地总结了在革命战争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和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雏形,科学诠释了中国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与革命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党的思政教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加快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井冈山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一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1848年《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①。主张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下,通过思想政治的引导,唤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指导工人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共一大专门成立了中央宣传局,负责在工人阶级中宣传党的纲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动员工人和壮大革命队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提供了土壤。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首要指导意义就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批判性和创造性。”②大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农民运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进行探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向。《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标志着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国民革命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宗旨,指出了其灵魂作用”。为反抗国民党发动派的屠杀,中共被迫发动武装起义进行抗争,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南昌起义虽然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是中共武装斗争的开始,但最终失败。南昌起义失败的一个惨痛教训,就在于当时的党对起义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深入展开,也没有充分加强和发动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以致于“兵士全不明此次起义的意义,因此军心大为动摇,逃走极多。仅行军数日,实力损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遗弃子弹近半数,迫击炮几乎完全丢尽,火炮亦丢了几尊,逃跑及病死的士兵将近四千”。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造成士气的低落,带来南昌起义失败的必然。
起义失败,工农革命军人数严重削减,革命道路面临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境况。毛泽东萌发“上山”的想法。李立回忆毛泽东在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时,在三湾村做了两件事:“一是接近群众,密切军民关系,帮助老百姓挑水,打扫房子;二是进门做群众工作。他说:我们是来保护群众,打倒土豪劣绅的。”④何长工回忆说道:“主席在一个草坪上向部队讲了话,那时就注意部队进行思想教育,注意部队的纪律和团结,巩固胜利”⑤后又召开了古城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中国革命由城市到农村的转变。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⑥充分说明毛泽东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革命。重视军队的政治工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党的建设、军队的政治工作中,支部建在连上,向军内外开展宣传教育,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和优良传统。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中的重要性。从革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在革命实践中,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确保了思想的高度统一性,对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现实路径和全新启示。
要在实践中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体化、中国化。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当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由城市转向农村,深入群众,组织群众工作,开展土地革命,为革命取得胜利迈出了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要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象、形式、手段的具体化和多样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井冈山时期重视宣传教育,发动农民参加革命。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开展了为期三十二天的农民运动调查,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对湖南农村的土地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调查分析,由具体性认识到农村土地问题的普遍性,认为“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⑦组织农民协会,明确农民斗争的目标,为井冈山斗争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重视农民的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深入农村,进行了永新调查和宁冈调查,开展土地革命。1928年12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年来土地斗争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井冈山《土地法》。这个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乡为单位、以人口为标准平均分配土地作为主要办法。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⑧此土地法一共有九项内容,规定了土地的分配方式、分配数量标准、山林分配法、土地税的征收等方面的内容,由此针对农民土地分配的内部矛盾,纠正了打击中间阶级过重的政策,虽然此土地法存在不足之处,但对解决当时的土地分配存在的问题、发动农民参加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土地分配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对白色恐怖下中间阶级的反水农民采取“不杀反水農民”和“欢迎反水农民回来割禾”的做法,增加了斗争的人数,为斗争的开展积累了经验。要在井冈山开展革命斗争,取得革命的胜利,农民的支持和信赖,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井冈山斗争战胜敌人的根本。
其次,加紧思政教育,注重军事动员。加强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队伍建设,开展游击战,制定正确的战略路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之举。“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⑨军事斗争需要得到农民的积极响应,士兵的真实行动。红军成分复杂,来源于旧军队、农民和俘虏兵等,面对敌人的“围剿”,红军队伍战斗力十分有限,因此,党要提高红军的战斗力,壮大红军队伍,组织上加紧政治训练、提供物质保障;思想上加强队伍建设。
“过去军事工作的缺点在观念上、组织上、策略上都有他的历史根源,这些正是军事工作不能发展的根本障碍。”⑩毛泽东为加强红军队伍建设,增强战斗力,做了如下具体措施:首先,江西省委通告赤字第二十七号关于军事工作计划和策略中明确指出“加强兵士运动工作是目前军事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对敌人的军事等情况作了客观的了解,正确分析了战争的形势,根据敌人的情况具体分析,敌人的状况有暂时稳定时期和破裂时期,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其次,陈毅在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写到红四军的军事训练可大致为四种方式:“第一种日常操课由参谋长或军官制定日常操课表,按日实施之。第二种于作战之后或一月之后进行结束讲评,由军官负责报告工作经过并指出缺点与优点。第三种为实地训练,于放哨时由官长说明放哨守则,于守卫时说明卫兵守则。第四种由各级负责军官集各级官长开军官会议,讨论训练方法或对于某种专门问题的报告。”?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宣讲,让士兵明白红军作战的目的。明白作战的目的,也就清楚红军存在和作战的意义。红军士兵存在错误思想,要肃清各种错误思想,必须端正党员和士兵的态度,使士兵意识到打仗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1928年红四军军委专门制定了第一个政治工作条令——《党代表工作大纲》,确定了党代表的根本任务、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和严格的要求,制定了政治工作的原则,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1928年12月毛泽东和前委在宁冈砻市创办了第一期军官教导队和红军学校,让士兵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关心士兵的物质生活,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使士兵精神上得到解放;支部建在连上。党组织结构严密,提高了军队的工作效率;最后,注重军事动员,毛泽东发动人民建立赤卫队和工农暴动队,“红军以集中为原则,赤卫队以分散为原则。”?开展游击战,提出符合当时作战情况的正确策略,文字宣传和对敌军的宣传,释放俘虏士兵和医治伤兵,新城大捷和龙源口大捷是军队作战能力增强的突出表现。可见,毛泽东正确的军事动员,与当时的作战环境非常契合,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增加了红军数量,壮大了红军的队伍、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军队保障,也为后来红军的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再次,加强党的建设。“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中国共产党首先要与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斗争,当时党内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思想、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思想,干扰着党的正确决策和行动。毛泽东没有被这些思想所难倒,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错误思想的来源和表现、提出了纠正错误思想的方法,帮助存在这些错误思想的党员看清了其本质。以“八月失败”为例,毛泽东分析了“八月失败”的原因,认为“八月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的时候,反而采取统治阶级政治破裂时候的战略,分兵冒进,致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由于党内一些同志出现“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思想,对敌军形势错误的分析,导致八月失败,“这种失败的形势,因为九月以后特委和军委采取了纠正错误的步骤,而挽救过来了。”?毛泽东重视加强党内军事纪律教育,九月“洗党”,“洗党的主要做法,一是进行组织整顿;二是建立秘密组织。”?提高了入党条件加之入党程序严格,这是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整党运动,虽然党员数量减少了,但党的组织纪律加强了、作战能力增强了。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成立了宣传队,广泛开展建军宗旨和红军纪律教育,宣传的形式多样,有口头宣传和文字宣传等形式;规定“三大纪律,八项纪律”。体现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注重政治训练,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党内教育,“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用革命思想教育官兵,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优待俘虏士兵;教育和改造地方武装,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进行军政训练和思想改造,改善了旧习气、旧作风,这些举措在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他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毛泽东率先冲破教条主义的藩篱,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科学命题和主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探索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路径。”?毛泽东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贡献是伟大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原则,领导党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一方面,毛泽东在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事实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本国具体国情为前提,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在思想教育上有明确的目标。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另一方面,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各项具体措施,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善群众生活,关心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实践,不仅为革命、建设时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借鉴作用,也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提供了基本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人民的目的,必须要依靠科学正确的理论、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养的领导者,和方向正确目标明确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重视党的组织建设,重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党的建设中。首先,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了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繁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军队内官兵平等,同甘共苦,罗荣桓曾回忆说“秋收起义以前,军官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和士兵们的待遇悬殊很大。三湾改编以后,因为斗争很艰苦,那时最需要的是官兵艰苦与共,因而待遇改成完全一致,干部和战士吃一样的饭菜,穿同样的衣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更加密切了官兵关系,对干部的考验和改造,也起了积极作用。”士兵在精神上得到了解放。“红军中官兵平等,从上到下一个样。当年,陈毅在《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曾提到一幅反映红军官兵平等的对联,联云:“红军中官兵伕薪饷穿吃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其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处处以身作则,勒紧裤带,节约开支,和士兵一样,带头吃苦菜,住普通的居民房,“毛委员吃苦菜”“一根灯芯的故事”等就是最好的说明。再次,党内有严格的纪律,三湾改编,整顿军队,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1928年9月为了纯洁党内成分,开展整党运动:九月“洗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整党运动,此次运动,虽然存在不足之处,但对于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提高卓有成效。最后,重视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毛泽东指出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不错误。”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是边界红旗不倒的保障。“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連有支部,班有小组。”注重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建党,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是加强党建设的前提,思想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不仅正确领导了井冈山斗争的实践,加强了党组织建设,为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更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豪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豪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首先,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建设是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其次,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全体党员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再次,要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注重干部专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有利于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后,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做好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提高基层组织人员的素质,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基层组织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大局意识,办事公开公正的优良作风;其次要形成完善的基础组织系统,严明组织纪律,坚持组织纪律与政治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相结合,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人民谋利益,说实话,办实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入认识中国国情,揭示和掌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过程。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接受并指导实践的,是历经了挫折,才慢慢摸索出的一条正确的道路。毛泽东在探索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与各种思想作斗争,面对林彪等同志对井冈山斗争的悲观质疑:红旗到底能到多久?毛泽东坚定自信地认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是对党内存在的悲观主义思想的最好答复。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初步实践,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党内其他思想作斗争的产物,更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历史上来看,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一些同志存在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思想,而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对井冈山等地区进行实践考察,在实践中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对当时的“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解答,而不是脱离井冈山的具体实际,教条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纠正当时的错误思想,毛泽东没有拘泥于苏联模式,大胆的深入农村,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中国的具体实践情况不断进行探索、发展和创新,最后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策略对井冈山斗争以及整个中国的革命都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这一时期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为毛泽东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丰富了毛泽思想体系,是毛泽东思想体系初步形成阶段的重要理论来源。
在斗争中成长,在实践中进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观点、方法,领导人民积极探索,第一次科学地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规律,逐渐形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使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付诸实践,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初开端,实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伟大体系。
从1927年9月到1930年10月的井冈山斗争时期,这是一段短暂的时期,但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同时也是因为在这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党所形成的最为优良的党风。
从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井冈山斗争时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取得革命成果的伟大历史时期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提出的第一个建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其内容,它不仅标志着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实践的具体化,而且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虽然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没有持续下去,但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当时的革命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大规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②李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③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八一起义资料汇编(内部资料一).1978年.
④黄仲芳,罗庆宏.井冈山斗争口述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7页.
⑤黄仲芳,罗庆宏.井冈山斗争口述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7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⑧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第257-258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页.
⑩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5页.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6页.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52-453页.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页.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4页.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顾海良,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页.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页.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罗荣桓.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星火燎原(第1卷,第1集)[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05页.
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4页.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页.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2]李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八一起义资料汇编(内部资料一).1978年.
[4]黄仲芳,罗庆宏.井冈山斗争口述史[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7页,第47页.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页.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7]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57-258页.
[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页.
[9]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5页,第466页,第452-453页.
[1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第67页,第78页,第52页.
[11]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4页.
[12]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13]顾海良,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页.
[1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页,第65页.
[15]罗荣桓.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星火燎原(第1卷)(第1集)[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05页.
[16]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4页.
[17]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页,第65页.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