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李晓春
10月11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主题论坛——“2018中国城市建设科学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海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监管司副司长王英姿、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主任曲琦、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闫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项目管理研究室主任马小丁、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赵功、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龙、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敬民、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李金路等城乡建设部相关领导、地市有关领导、行业资深专家、城市建设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应邀出席了本届论坛,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中国城市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自2010年中国城博会开展以来,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8年来,伴随城博会的脚步,中国城市建设科学发展论坛受到了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城市建设成就成果展示、城市建设经验交流、城市建设资源交互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旨在围绕我国产业政策、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生态文明等主题、结合全球经济形势和城市发展新理念,探讨分析我国城市建设未来格局和发展机遇,深入一带一路建设思想、建设美丽中国城市等领域进行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主任曲琦表示,在2015年12月20日中央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会议提出了“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发展要求,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城市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策的引领,需要技术的支撑,也需要相互的交流借鉴。中国城市建设科学发展论坛希望通过技术交流和成果展示,能为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技术的参照,为城市的科学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龙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为进入新时代奠定了经济物质、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坚实基础。但是,近年来交通拥堵、生态污染、城市内涝、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情况日益明显,这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重大的机遇,需要所有城建工作者殚精竭虑,共建城市新风貌。
因此,通过本次论坛创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模式,剖析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解读行业政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围绕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与增长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技术路线以及实施路径,并分享实践经验,必将对城市建设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敬民表示,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更是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以此为指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已经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选择,绿色、智慧、健康、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时代的要求。为此,中国城建院联手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共同创立“中国生态文明城市战略联盟”,其目的就是从生态文明城市出发,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生态文明城市战略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倡导政、产、学、研、商相结合,成员将包括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设计研发、大专院校、施工、部品生产等国内外机构。该联盟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优势,共同开展项目实践、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对外合作等工作,实现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健康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向生态化、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利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实现生态梦,实现中国梦。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城建院基于以规划设计为核心的环境卫生、风景园林、绿建设计、市政交通、城市发展多专业多领域的技术积累,已经形成了“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综合体系平台,成为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运营商。秉承对提高百姓主居环境品质的高度的责任感,城建院非常期待能吸纳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到技术研发、项目实践中来,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本届论坛发言的嘉宾和精彩的观点不胜枚举,而且,除了主论坛之外,同时还举办了生态文明、综合管廊、城镇清洁供热规划三个分论坛。可见,本届论坛不仅是技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更是一场精华荟萃的学术盛筵。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艰巨光荣的使命。在本届论坛中,各位嘉宾并肩携手、群策群力,期待将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建设理念深入到未来城市发展中,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而做出新的更大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