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慢性肾功能衰竭[1](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晚期所致的一种严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毒性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全身多系统的损害。中医在此类病人的治疗上有一定优势,临床上除了辩证口服中药外,中药保留灌肠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在CRF治疗上也独具特色。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药液自肛门灌入,在直肠或结肠内保留一定时间,通过肠腔内外的浓度差,实现毒素、电解质、水分的交换,达到降低CRF患者体内毒素水平、改善电解质失衡、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我院肾病科使用灌肠经验方用于CRF的治疗,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CRF患者共100例,病程为4个月至15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合中药保留灌肠;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9~68岁,平均(46.2±21.3)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0~67岁,平均(46.8±20.6)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肾功能和症状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09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拟订标准[2]:Ccr<80 mL/min,Scr>133 mol/L,慢性肾脏病史>3个月。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CRF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
1.4 排除标准 ①Scr≥707 umol/L或有紧急血液透析指针者;②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③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者;④肠道感染/出血/肿瘤者;⑤精神疾病者;⑥孕妇。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降压、降糖、调脂、纠正贫血、纠正电解质紊乱、降尿酸等。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灌肠方:大黄50 g,丹参30 g,苦参30 g,红花10 g,牡蛎30 g,蒲公英30 g。将上方浓煎至200 mL形成灌肠液。嘱患者排空二便,取侧卧位,将灌肠软管插入肛门15~20 cm,缓慢注入灌肠液200 ml,药液温度约39~41 ℃,保留1 h后拔出灌肠软管。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
1.6 观察方法
1.6.1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评定标准”综合评定疗效:①显效: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Scr下降≥20%;②有效: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Scr下降≥10%;③稳定: 临床症状有改善,积分减少<30%,Scr无增加或降低<10%;④无效: 临床症状积无改善或加重,Scr增加。
1.6.2 观察指标 ①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BUN、UA、Scr。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分级量化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腰膝酸软、食少纳呆,症状分为轻、中、重,分别记为2、4、6分。
1.7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88%,对照组总有效率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腰酸乏力、食少纳呆)进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症状评分中,治疗组“恶心呕吐”和“食少纳呆”的症状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倦怠乏力”和“腰膝酸软”的症状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为中药保留灌肠主要起排毒泻浊的作用,体内毒素降低,毒素对胃肠道刺激减小,因此恶心呕吐及食少纳呆症状相应减轻。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分,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BUN、UA、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N和Scr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两组的西医常规治疗中均有降尿酸治疗有关。
表3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分,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慢性肾衰属中医学“虚劳”、“溺毒”、“关格”等范畴,辩证属本虚标实证,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我院中药灌肠方由大黄50 g,丹参30 g,苦参30 g,红花10 g,牡蛎30 g,蒲公英30 g组成。方中大黄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之功效。黎磊石等[3]报道,大黄有调节氮质代谢、推迟肾小球硬化等作用;徐曼等[4]报道,丹参活血祛瘀,舒张肾血管,改善肾血供,减轻肾损伤,延缓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有效延缓CRF的进展;红花活瘀血、通肾络,促代谢;煅牡蛎软坚散结、收敛固涩;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全方共奏荡涤通腑、降浊排毒、活血化瘀之功。
研究表明[5],人体中蛋白代谢产物75%通过肾脏排泄,25%则经肠道排出,CRF患者肾脏排泄功能明显下降,经肠道排出的代谢废物量由25%上升到约80%。因此,肠道是CRF患者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古云“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中药保留灌肠即是通腑泄浊,给浊毒之邪以出路。李李等报道[6]中药保留灌肠利用肠壁作为透析膜,通过弥散和超滤作用,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把中药有效成分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且通过中药的泻下作用,有效缓解水肿、通畅大便、降低体内代谢废物水平。
笔者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减轻CRF患者恶心呕吐及食少纳呆的症状,降低BUN及Scr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药效发挥迅速等优点,无口服中药的胃肠道刺激,不增加入水量,极大地发挥了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是治疗CRF的有效中医外治法,值得推广用于CRF的常规治疗,共同达到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CRF发展进程,推后患者进入CRF终末期时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