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审美,提升能力

2018-11-04 15:47王启浪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课本剧排练课本

王启浪

由《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可知,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需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就高中语文课本剧排演活动进行了分析,以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艺术美、道德美的直接渗透

“戏剧”作为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烈的感官性、形象性、审美性、愉悦性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给予人们与深深的触动。基于语文课本编创而成的“戏剧”则除具有传统戏剧特征外,由增添了许多创新元素,是一种直观、形象、实践的教学活动。通过语文课本剧的创作、排练与演出,可有效实现审美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窦娥冤》的排练过程中,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结合原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对课本内容、人物情感、人物思想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感知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与此同时,课本剧的编创对高中生的求知欲、表现欲给予了满足,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的审美意识,并将其带入到课本剧编创过程中,如道具与服装的设计、人物性格的塑造等等。与此同时,学生在反复表演中,对“窦娥”善良、纯孝、与黑暗势力抗争的美好品质具有了深刻的日南至,并从中感知到新旧社会的区别,认知到自己所在社会的美好,感知现有幸福,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理念。

此外,当学生在进行课本剧排练时,当一次次与课本剧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发生碰撞时,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认知生活、社会以及世界。而学生的自我反思、自主探索,所获得的收获远远是教师一支粉笔、一纸板书、几段视频、几句讲解可比拟的。

二、情感体验下的兴趣培养

课本剧的排演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创设的语文情景,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这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例如,在备戏过程中,有的课本剧可以直接引用教材内容,无需进行剧本重新编改就可以进行直接排演,像《威尼斯商人》《雷雨》等。对此学生只有熟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寻找与之相关的资料,对所扮演人物角色进行全面理解,并通过表演进行淋漓尽致的彰显。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知识具有的功能更为深刻的理解,其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有的课本剧则不能直接进行引用,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转换,改编或创作出剧本,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孔雀东南飞》《氓》等,学生需根据课本内容在全面了解文本涵义的基础上进行编创与排列。例如,在《孔雀东南飞》课本剧排演过程中,学生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通过资料收集与教师询问,对文本所处时代背景,先关礼仪文明等进行了了解,将文章语言转化为白话,然后进行剧本台词的编写与舞台背景、人物动作、演员所用道具的设计,最后通过排练与表演,将刘兰芝的勤劳、聪明、刚强、善良、魅力、由于抗争,敢于追求;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诚,对母亲的顾恋,软弱中带有反抗;焦母的冷酷无情、专权以及刘兄的趋炎附势、专横跋扈、重私利进行演绎。在此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对语文以及语文学习有了全新的认知,其个性在人物塑造中得到彰显,其语文素养与语文技能得到提升。

三、语文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

课本剧的排演主要由“导”、“选”、“读”、“编”、“排”、“演”、“评”七个字构成,每个字都有其具体的要求与意义,学生对其进行具体呈现时,自身的语文素养、文本研读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得到培养与提升。从而将《武松打虎》的正义、勇敢;《孔乙己》的悲悯、痛苦;《葛朗台》的拜金、自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至真至诚、家族的抗争;《项链》的自我奋斗、诚实守信演绎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学生在课本剧这一平台中,通过学习与体验,其知识得到丰富,视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道德素质得到锤炼,正真实现了语文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实现了语文教学“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课本剧排演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渗透审美,提升能力。

猜你喜欢
课本剧排练课本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新年晚会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两个大忙人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乐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