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

2018-11-04 15:47胡君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口头辩论表达能力

胡君红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465-532)说过,“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如今美国把“舌头”、“美元”和电脑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舌头”竟占首位。有人曾比喻说:“思想在头脑里是气体,说出来是液体,写成文字就成了固体了。”因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样,也是运用说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而口头表达能力在互传信息,对答应变等方面更适应当今节奏快、信息广、交通密的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所以,口头表达说话也就更重要了。

说话,这里指的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并非古代的说唱艺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说:“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根据大纲和新教材的教学序列,我认为可以把说话能力归纳为这样三种:准确运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的能力;生动、具体、迅速、灵活的应变能力;观察、联想、再现的创造能力。这三种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几乎无时无处不在与师生共生存,同发展。如果能加强这三种能力的训练,对提高说话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引导:

一、出声朗读

出声朗读比默读浏览更容易调动眼耳口脑同时运用,注意力更集中、记忆效果也更好。文学家巴金曾说过,他的写作得益于小时候熟记了二百多名家名篇,可以脱口而出,熟背如流。

现行课本的编者精心挑选的许多名人名篇,又好读又好记,可以说脍炙人口,很适宜高声朗读,边读边体会,并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老师传授给学生一些有关朗读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特别是文情兼美的课文要反复朗读训练。朗读形式可分为领读、齐读、分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轮流背诵等,难度较大的课文可先放录音机听读,然后自由练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加强训练:

1.迅速辨清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语气的句子,掌握好语调,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的高低强弱来训练。

2.遵循掌握逻辑规律,按文体的不同和句段结构的不同,把握好重音、节奏、快慢、停顿等,如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常识。

3.注重语意文意的思想感情,认真体会句子、语段表达出来的喜悦或忧伤、兴奋或抑郁、激动与消沉等情绪。

二、讨论发言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发言打破了老师一言堂的习惯,学生们普遍欢迎。老师要先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议题,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在全班共同讨论,也可以分四五人一个小组或两个人一个小组讨论,大家都有机会说话,看谁说的更有道理。有时我还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来个说后写,把讨论的议题拟成两三个作文题,课后去完成。这样训练不仅加深了讨论的内容,延续了积极思维,也使作文有话可写,促进了说话与作文的同时互补,同步发展。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三、登台演讲

演讲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特殊方法,有很大的创造性,对中学生来说极具挑战性,是提高说话能力的积极有效手段,学生们比较感兴趣。

1.定期輪流登台,做有准备的演讲。全班编序排队,每天一人上讲台讲个成语故事、寓言、新闻、“历史上的今天”等等,限时三分钟,看谁说的多、说的好。一轮下来进行评比,选出“演讲状元”“优秀口才”等。” 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场合的演讲,如口头报告,会议致辞,兴趣小组专题讲话、辅导讲解难题等。

2.即兴讲话,作无准备的演讲。这是临时的、来不及准备稿子,即时性、广泛性、随意性都很突出。但这更符合生活实际,应用性更强。所以必须培养沉着应战的心态,克服口吃语讷,抓耳挠头扯衣角等毛病。也可采取抽签口头作文的办法训练,一学期进行两三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四、问答辩论

问答是双向活动,既要听清对方意图,又要准确回答问题。辩论则要针锋相对发表意见,也就是“舌战”。老师可以先介绍辩论的特点,如何准备,如何取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拟出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去准备,查资料,写提纲,拟草稿,做卡片。再然后选代表公开辩论,可限时或自由发言,当场让其他同学评判,定出胜败。这种方法对那些头脑活跃、争强好胜的学生最具吸引力。

总之,调动学生说话比调动他们写作文要容易得多,也更实用得多。而一番动听的说话何尝不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呢?

猜你喜欢
口头辩论表达能力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如何写口头通知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影子辩论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