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偏科生的救命稻草or致命打击?

2018-11-02 10:18万森
求学·文科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偏科赋分分科

万森

前言:新高考实行“文理不分科”制度,采取“3+3”模式,即高考科目由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自选的 3 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构成。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 3 门科目作为考试科目。在科目分值分配上,以浙江省高考为例,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为 150 分;自选的 3 门科目满分均为 100 分,根据考生实际考分实行“赋分制”,即按考生的原始卷面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分出A、B、C、D、E五个等级,在这五个等级之内又细分21个等级,再把对应等级转化为具体的分数。

“偏科导致的后果,就好比一条腿迈入了学霸的队伍,却发现另一条腿不听使唤,死活都拖不进来。”在传统高考累计各科目成绩的背景下,偏科会影响考生的升学质量。而随着全国各地逐步开启新高考模式,从“文理分科”变为“文理不分科”,学生们的选择范围扩大,发展方向更多,偏科生可谓是迎来了新的机遇。

具体说来,参加新高考的考生可以在更充足的时间里深入研究自己的优势科目,在更大的单科学习强度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为以后成为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赋分制”降低了弱势科目大幅度“拉分”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偏科生的总分。

伴随新高考改革而来的,还有三位一体等招生模式的推广。高考成绩不再是高校评判学生实力的唯一标准,偏科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大赛、学科夏令营等比赛或活动展现自身优势,进入心仪大学。从此,高考成为每个人的优势学科之争,考生摆脱偏科这一弱点,自然在高考中更加顺利。

但是,在“赋分制”背景下,当每个人都可以选考自己最擅长的科目时,各个科目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了。例如,“物化生”不再是擅长理科的学生的固定选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科科目代替“物化生”中的弱势科目。同时,这也会使得高分偏科生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尖子生与非尖子生的界限变得模糊。例如,有的学生某一科目特别拔尖,其分数有绝对优势,但按比例赋分后,会让他的单科优势变得微乎其微,加上选考催生“走班制”,课堂容易变得混乱,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到头来新高考对偏科生来说是救命稻草还是致命打击,还真是说不准。

此外,选考机制容易被耍小聪明、急功近利的人取巧,“敢选物理的都是神,敢选化学的都是仙”,本该平等的学科也开始有了难易贵贱之分。近两年浙江出现的“物理荒”“技术热”便是典型的例子,学生为了获得高分,放弃自己真正的兴趣、专长,四方打探,借鉴田忌赛马之法,“多数差生选什么我就选什么”,助长了浮躁之风,理科人才大量流失。

伴随机遇而来的,还有挑战。面对同样的考卷,偏科生在语数英上的差距可能会被放大,而竞赛、夏令营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且结果不确定,相当于在赌一个未来,一旦失败,后果将让考生难以承受。

高考选拔的是人才,偏科生既然想逆袭,除了扬长避短,还要尽可能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提升自身实力,达到一个他人难以企及的水平。解决偏科问题,少不了要多花些时间和耐心,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加油,争取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

如果同学们在某一科目上特别有优势,可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

2003年,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即所谓的“偏才”“怪才”,这让很多偏科生看到了进入好学校的机会。

胡适的理科成绩并不好,而他却拥有三十几个博士头衔,可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朱自清的数学成绩很不好,曾经考过零分,但他没有因此而感到伤心。至少,他在清华看“荷塘月色”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件事。

钱钟书的理科成绩极差,文科成绩却很好。幸运的是,他从理科的“围城”逃了出来,成了文学殿堂的一代宗师。

作為一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理科成绩也不好,但这并不影响他被清华大学聘为国学教授,可见以理工科名扬天下的清华大学为了壮大自己的文科实力也是蛮拼的。

编者后语

不怕做不到,就怕不去做。对于偏科,我们要纠正自己的心态,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弥补自己的弱势科目,不让偏科拖成绩的后腿。请坚信,乐于做出改变的偏科生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猜你喜欢
偏科赋分分科
孩子偏科怎么办
教育厅长因决策失误被责令辞职
偏科
浅析浙江新高考制度下的等级赋分制
出新不足,守正有余
偏科
高考改革的关键不是科目多少与是否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