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利价值分级管理方法研究

2018-11-02 10:24刘剑锋肖小清向谆
中国知识产权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分级维度专利

刘剑锋 肖小清 向谆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有效专利数量超过一千件的企业比比皆是,像华为、格力、南方电网等企业,当前有效专利数量已超过一万件1。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专利,企业必将面临专利价值分级管理的问题,这是专利价值发现、价值挖掘及价值实现的基础2。本文仅从企业专利价值分级实施过程的角度进行研究,不涉及评价模型的构建,希望能为企业实施专利价值分级工作提供参考。

企业专利价值评价实施现状

目前,企业专利分级工作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专利申请前的技术交底书评价,第二种是专利授权后为了实现专利维持、专利报奖、技术投产、专利诉讼、专利交易、专利质押等目的而进行的有权专利评价。

(一)专利申请前评价3

技术交底书的评价多从技术和法律维度展开在线评价,技术专家主要评价技术的先进性并确认是否属于技术秘密,法律专家主要评价授权前景,评价结果为是否申请专利以及是否重点保护。

(二)专利授权后评价

专利授权后的评价目的较为繁多,评价方法也较多。例如:

维持评价。企业多是在缩减经费开支的情况下,选取非产品/工艺技术的工装夹具、不再生产销售的产品外观、不可能再使用的淘汰技术等专利进行放弃。

专利报奖。企业多是挑选技术最为先进、市场影响力最大的专利完成专利奖的申报。

专利交易/质押。企业多是以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实现价值的评估计算。

但是,以上专利价值评价工作均为特定目标下的周期性专利筛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随着专利筛选目标的不断变化,专利价值评价的标准不统一,且多为单一或少量评价指标筛选为主,难以准确地发现高价值专利。

其次,以上评价活动多为突发性需求,由于未进行全面规划和指标数据收集,导致评价结果准确性较低,难以实际表征专利价值度。

最后,以上评价活动多为不连续发生,且评价指标方法不统一,导致专利评价数据的“孤岛”,难以关联使用以满足多变的评价需求。

因此,企业急需从多变的专利价值评价目的出发,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专利价值分级管理体系,打破“信息孤岛”,使得存量专利得以集中评价,增量专利得以跟踪评价,从而实现专利的市场化运用。

针对企业设计的完整的价值分級管理体系,应当包含价值评价模型构建、价值评价过程组织、价值评价结果分级及其他价值评价保障工作,下文将逐一说明。

企业专利价值评价模型构建的关键要素

专利价值评价模型是价值分级管理的基础。目前,评价模型主要以计算机评价模型和人工评价模型为主,具体包括IPscore评估系统、Patent Strength(专利强度)、DPI专利指数、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等4。在此基础上,《高价值专利筛选》一文提出了五大专利价值评价维度,分别是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市场价值、战略价值、经济价值,共涉及21个二级指标5,具体如表1所示:

以上指标体系已经较为全面和完整,但是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其中关键性影响因素包括:

首先,企业专利价值分级评价工作专业性较强,绝非企业知识产权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一旦涉及非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就必须保障评价指标的可读性较强、独立性较强,才有可能保障评价结果的可靠和准确。

例如,技术独立性指标主要指待评价专利技术是否可自由实施,是否依赖于他人的在先专利许可及配套技术。该指标技术性较强,一般由技术专家来评价,但技术专家不一定擅长在先专利的查找,也不一定擅长专利保护范围的对比分析,均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技术集成度越来越高,仅凭一篇授权专利就能够实现产品技术自由实施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因此,企业在专利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删除或重新定义此类指标的评价方法及尺度。

其次,企业专利价值评价模型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发展现状来构建,不能照搬官方或其他成熟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应在满足评价要求的前提下重新进行指标筛选及模型组合。

例如,《高价值专利筛选》一文提出的五大维度价值评价体系原本较具创新性,但当前大多数企业本身在经济价值维度这一项鲜有作为。为保障价值评价结果能够实现专利分级的目标,部分专利运用行为较少的企业应当删除该维度,或降级为市场/战略维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从而降低评价维度,提升各评价指标的显示度。

最后,企业专利价值评价工作任务繁重,一般由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共同评价,因此评价指标应当适当简化,删除存在关联/交叉关系的指标、非必要性指标,以关键指标的评价来实现分级。

例如,技术价值维度中涉及多个指标,其中技术当前先进程度最为重要,而成熟度在企业层面评价的数据区分度较小,独立性评价的难度较高,可替代性评价的准确性不足,应用前景评价与市场维度存在交叉关系。因此,根据企业评价需要,可在该维度仅保留先进程度作为评价指标,删除其他显示度较低的指标。

企业专利价值评价流程

专利价值评价模型包含多个维度,但为了降低评价成本和周期,一般选择同时具备两个或以上维度评价能力的复合型专家来进行评价。

复合型专家在开展专利价值评价过程中,能够同时开展多个维度的评价,但评价维度分散、专利技术方案分散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其评价难度增加、准确性降低。因此,建议企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专利价值评价:

(一)发明人自评

发明人一般是一项专利技术的“最知情人”,应当由专利的主要发明人首先进行自评,评价专家以发明人自评结果为依据展开综合判断,更加准确高效地获得最终评价意见。其中,发明人自评得分是否参与专利最终评价得分的计算,可根据自评情况进行调整。

(二)专利技术分类

企业技术研发一般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多个技术方向,因此在评价开始前应当首先建立技术分类体系,并将待评价专利按照技术分类体系进行分类,以作为专家组筛选的依据。技术分类体系示例如表2所示:

(三)遴选专家组

专利信息是集法律性、技术性、经济性于一体的复合型战略资源6,因此专家组的筛选应当包含法律专家、技术专家、经济专家,至少也应包含法律专家和技术专家。具体选择的专家应依据上文技术分类体系来进行筛选,筛选后可按照评价内容进行分组,每一组应当包含两至三位评价专家,评价得分以专家组组长为准,或通过权重计算得出最终得分。

(四)专家组评价

依据上文分配的专家组团队,首先开展专家组评价前培训,使得专家组成员掌握评价方法及原则,保障评价的准确性,而后再开展会议评价或在线评价。

(五)评价结果汇总

根据专家组评价得分及意见,参照评价模型及方法,计算专利价值评价总得分、各维度得分、各指标得分,形成专利总体处置意见或专利价值评价报告。

企业专利价值评价结果分级

依据专利价值评价总得分进行分级时,如果待评价专利各项维度指标得分均较高,即可获得较高价值分级;如果待评价专利各项维度指标得分均较低,则应获得较低价值分级;如果待评价专利在某些维度得分较高、某些维度得分较低时,可获得中间价值分级。

但是,待评价专利中,能够获得较高价值分级或较低价值分级的专利都较少,而获得中间价值分级的专利较多,依照该方法,可能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现有专利的价值分级。同时,虽然专利中蕴藏着技术、法律、市场等不同维度的价值,但是企业却未必同时需要所有这些维度的价值,故而专利价值评价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专利运用的实际目的。

例如,一项专利技术维度得分满分10分,法律维度因保护范围及稳定性不佳导致得分4分,市场维度因前景尚可得分7分。由于法律维度上存在缺陷,该专利无法获得较高的价值评价总分,从而无法获得较好的分级结果。但是,假设企业计划将该技术产业化,依靠产品或技术转让销售而非诉讼维权获利,则该专利对企业或行业都可能存在较高价值,而其法律缺陷可通过后期的专利挖掘与布局来弥补。

因此,在以上專利价值总得分分级的基础上,企业应当结合各维度及指标得分,从企业专利运用、技术转化等角度提出新的价值分级方法,例如:可将待评价专利分为四级,分别为核心专利、重要专利、一般专利、低价值专利,其中根据企业及所在行业现状,其占比关系可设置为10%、30%、45%、15%。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核心专利(10%):

已经发生专利对外运营行为并产生效益,包括许可/交叉许可/转让/标准化/入专利池/参股等;

或已经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国家级专利奖项/省部级科技奖项/省部级专利奖项;

或专利价值评价总得分9分以上;

或技术维度得分9分以上;

或市场维度得分9分以上;

或战略维度得分9分以上。

重要专利(30%):

技术维度得分7分以上,或技术先进性得分7分以上等;

或市场维度得分7分以上,或市场占有率得分7分以上,或市场规模得分8分以上等;

或战略维度得分7分以上,或自营业务符合程度得分7分以上,或他人实施情况得分7分以上等;

且法律维度得分4分以上,或保护范围得分5分以上,或稳定性得分5分以上等;

一般专利(45%):

除核心专利、重要专利、低价值专利以外的专利,均可定义为一般专利。

低价值专利(15%):

技术维度得分2分以下,或技术先进性得分2分以下;

或战略维度得分2分以下,或自营业务复合程度得分2分以下,且市场维度得分3分以下;

或专利价值总得分3分以下。

以上各级专利占比及级别划分的具体数值,应当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企业专利价值评价的工作保障

临时性的专利价值评价工作往往紧急且繁重,一方面繁重且多样的指标评价工作导致评价数据的不准确性较大,另一方面临时性评价无法实现对所有专利资产的梳理分级。因此,为实现企业专利资产的分级管理,应当将价值评价工作界定为日常管理工作而长期持续性开展,且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专利价值评价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具体包括:

(一)构建产品/技术分类体系,实现专利与产品/技术的分类对应,为专家筛选及评价分类提供基础;

(二)构建专家库体系,依据产品/技术分类体系构建企业专利评价专家库,供专利价值评价过程中筛选专家组;

(三)搭建专利价值评价系统,实现专利价值评价模型建立、专利分类、专家库管理、专利价值流程化评价、专利价值得分计算及其他数据的维护工作能够在线完成,支持评价分级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四)其他数据维护更新及必要的准备工作。

结语

本文从企业专利价值分级管理实施的角度出发,在企业专利价值分级管理研究现状、评价模型建立、评价过程实施、价值分级方法及价值分级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企业在开展专利价值分级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对现有评价模型研究成果的全盘照搬,进而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在各环节均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猜你喜欢
分级维度专利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