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明长城从大同市新荣区的镇川口继续向西延伸,经过方山首先抵达的是宏赐堡,然后在此分为两条。一条由宏赐堡向北转,经镇羌堡、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向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这条长城当地百姓称做头道边,大部分为今天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界。另一条(当地俗称二道边、内长城)由宏赐堡向西,经里场沟、外场沟、新荣镇、破鲁堡进入左云县界,两条长城在左云县东北的黑土口又交汇成一条,继续向西绵延。这两道墙体组成了一个东西横向的梯形,如同一只待拉的弯弓。今天穿越两条长城而过的208国道、得大高速公路和京包铁路线,宛如搭在弓弦上的箭。在这方圆约20公里之内,有这么巨大的一个梯形,两道墙之间曾有暗门、马道紧密相连,里面还有几个堡垒,触一点而及全身,从中可见明大同长城攻防体系之完备。
宏赐堡是明大同镇的军堡之一,嘉靖十八年(1539年)筑,万历二年(1574年)砖包,周长四里32步,高三丈六尺。明时在此设守备,分守长城“十九里,边墩二十六座,火路墩八座。”今宏赐堡是一个较大的村庄,堡门已经没有了,城砖早已被拆光,残留的土夯墙亦坍塌严重,多处豁口,墙体基本已平。
宏赐堡附近的长城正好位于一座石墨矿上。据石墨应用领域专家山西大同大学的赵建国博士介绍,作为战略资源,这座矿在国内几乎是最“富”的,全世界也罕见,而他们正在研发相关应用技术,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高科技加上富集矿,这里即将创造可观的价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巨大。宏赐堡还紧挨着一家大型企业——晋能集团大同能源公司炭素分公司,村边又有矿山,又有工厂,这使得这里的村民有更多机会从事工业与服务业,因此相比其它长城古村落村民的生活水平高一些。
宏赐堡到得胜堡的长城是南北走向,到了镇羌堡改向西折,又成了东西走向。宏赐堡到镇羌堡的长城一路傍着饮马河,在河岸的田野里延伸。这饮马河源于内蒙古丰镇县红沙坝,从镇羌堡过长城进入山西,属御河上游支流,因沿途自古就是战场,常有战马来此饮水,所以得名。河旁边的小山叫老牛坡,因坡缓而长,传说从坡下用小牛拉車上山,到坡顶已成老牛,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镇羌堡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设,万历二年(1574年)砖包。周长“一里七分,高三丈八尺,北距长城仅十五步。”单从占地规模上看,这个堡并不大,但根据《三云筹俎考》记载,这里曾经驻扎过1053名戍边将士,配备有268匹军马,负责分守边墙22里、边墩28座。而旁边不到1公里的得胜堡,同期驻扎着2960名戍边将士,配备军马1191匹。这两组庞大的数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地区作为边防关口的重要性,对于明王朝来说,是名副其实的“极冲之地”。今天的镇羌堡是一个贫困村,村民说这里是风口,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人们多靠传统种植和放牧为生。
明代文献《三云筹俎考》得胜堡镇羌堡示意图
明代文献《三云筹俎考》得胜堡说明
得胜堡附近卫星地图
镇羌堡与得胜堡之间有一个市场堡,堡墙高大,瓮城月城尚存,但里面已经空空如也。得胜堡、镇羌堡、市场堡,这3个堡修筑在长城的长墙南侧。长墙的北侧还接出了一个得胜口堡,墙体大多坍塌,但依然能看得清四方形的轮廓。从地图上看,就是方圆不到2公里的范围里,不但有长墙,还有大大小小4个堡,整个山西长城沿线,这样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堡分布非常罕见。从其历史上的功能作用来看,得胜堡、镇羌堡各是一座军营,市场堡作为马市交易的场地,得胜口堡则兼顾蒙古客商住宿与通关功能。
这一带与历史上著名的“隆庆议和”有关。明隆庆五年(1571年),朝廷在大同镇设置官办马市三处,分别是新平堡马市、得胜堡马市、守口堡马市。这些马市的繁华程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大量的税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进入了朝廷的国库,因此当地人们流行一句话叫“金得胜,银助马”,形容得胜堡一带长城沿线边贸的繁荣。
终明一朝,与北方草原的蒙古部族关系紧张二百余年,真正和平只有不足五十年,而这短暂和平时期的缔造,离不开一位传奇女性“三娘子”所作出的卓绝贡献。三娘子(1550—1612)是俺答汗的夫人,俺答汗(1507—1582)在一些文献里又称为阿勒坦汗或者阿拉坦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其部驻牧在丰州滩(今呼和浩特)一带,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在最强盛的时候曾征服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俺答汗既曾多次掠入明朝疆域,也曾多次向明廷提出互市,但都遭到拒绝。后来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入降大同长城内,俺答汗看到明廷并未加害,于是再次主动求和。隆庆五年,明廷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又议定通贡互市条款,规定每年一贡,先后于大同、宣府、延绥、宁夏、甘肃等近边地区开设马市。
俺答汗部族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三云筹俎考》记载:“隆庆五年五月内,俺答在得胜市边外晾马台封王,时同东西各台吉头目昆都力哈老把都、永邵卜大成、切尽黄台吉等三大部落夷人,并各衙门原差官在彼讲定,有俺答等随令头目打儿汉首领等四名对天叫誓说:‘中国人马八十万,北虏夷人四十万,你们都听着,听我传说法度。我虏地新生孩子长成大汉,马驹长成大马,永不犯中国。若有那家台吉进边做歹者,将他兵马革去,不着他管事。散夷作歹者,将老婆孩子牛羊马匹尽数给赏别夷!叫誓毕,焚纸抛天”,该文献还详细罗列了各种细节问题的处置办法,仔细到蒙人掠了一头汉人的羊该承担什么严厉惩罚,款目多达几十条。从此大同及周边地区罢剑休兵、蒙汉和平。
隆庆议和时俺答汗已经年老,三娘子与俺答汗一起联合掌权11年,直到俺答汗去世,俺答汗的大儿子黄台吉继承了顺义王的王位。按照蒙古族的习俗,子孙要继承父祖血缘关系以外的妾,因此娶了三娘子。黄台吉与三娘子仍然实行俺答汗时期的政策,两人联合执掌政权,与明朝继续互市。万历十三年(1585年)黄台吉去世后,其长子扯力克袭了顺义王的封号,亦按照习惯收三娘子为妻。万历十五年(1587年),明廷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明王朝对三娘子的评价是:“经事三王,束诸夷奉约唯谨。”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扯力克去世,家族内部一度出现混乱局面,多少影响到长城沿线已经形成的互市友好局面,但是并没有出现嘉靖年间的那种仇恨血腥战乱。
美岱召三娘子庙
关岱召太后庙内三娘子灵塔
得勝四堡示意图
得胜堡内镇边楼遗址
得胜堡堡门
隆庆六年(1572年),俺答汗和三娘子开始修建一座名叫库库和屯的城池,万历三年城池建成,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即为今天呼和浩特前身,人称“三娘子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三娘子病逝,明朝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今内蒙古美岱召为三娘子建有太后庙。三娘子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为蒙汉两族的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蒙汉两族的高度评价和尊重。
得胜堡近几年逐渐走人了人们的视线,一是因为它的名字,若干年前中国足球队还在此举办过出征仪式,为着讨“得胜”的口彩。二是因为它有相对完好的明代遗存。得胜堡的堡门以及门洞内几百年的车辙依然完好,门额周围的砖雕尤其精美,内堡门上方,篆有砖雕的“保障”两字,围着精美的砖雕花纹。与之相对的还有“得胜”两字。四面堡墙虽然有若干豁口,虽然包砖被全部拆掉了,但总体依然高大坚挺。进了门洞,就是一条笔直的大街,街道两边是一排排整齐的民居。堡里面有明代玉皇阁的基座,还有不少住着村民的老房子。因交通便利,附近既有国道,又有高速出口,每年吸引很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
得胜堡的旁边就是丰镇电厂,高大的烟囱矗立着,高压电网铁塔林立。这一带自古就是蒙汉两族混合聚居的地方,无论男女,五官多俊美,外表多高大。人们的说话口音一样,日常食物一样,衣着打扮一样,风俗习惯一样。有的村民,一家中就有两个民族的成员,若非他们本人亲口说出来,看不出谁是汉族谁是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