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君
摘 要 經济学涉及面广,内容、性质等方面都与单纯文、理科不同,有其独有的特性。对此,围绕实验教学在大学经济学课堂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以资参考。
关键词 大学经济学;经济学实验室;实验教学;仿真技术;综合实训平台;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8-0014-05
1 前言
现代大学将教育教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都集中在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方面。而普及应用实验教学,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的衔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的途径,近年来广受各所大学及不同专业课程教师的重视,从而使得实验教学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但限于个体认知差异和相关研究发展较晚等负面因素影响,经济学实验教学和经济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际理论发展之间,仍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如何改善现状,充分体现和发挥实验教学对经济学专业教学的显性优势,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 实验经济学的相关发展与研究
近年来,以经济学为中心开展的实验研究方法不断深入,国内外的研究机构纷纷构建起经济学实验室,一批批极富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关于实验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的轨迹,总结如下。
放眼世界,最初着手和开展经济学实验研究的是实验经济学之父、(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
可以说,实验经济学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史密斯居功至伟。其耗时六年,在亚利桑那大学用实验方法验证得出竞争性均衡理论,并据此发表《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由此标志着实验经济学学科的诞生。
而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普洛特(Charles Plott)也加入了实验经济学研究的行列。普洛特尤为关注经济学基础性理论,特别是集体选择理论在实验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实验经济学发展史上,其与史密斯二人对促进实验经济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皆发挥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即便美国在实验经济学领域独当一面,欧洲国家在经济学理论学界同样不甘落后。欧洲最早的实验经济学实验室——波恩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由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一手创建。虽然这间实验室仅是波恩大学经济学专业属下一个部门,主要面向波恩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和科研人员,供师生开展经济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但其在实验经济学研究上同样是硕果累累,号称“全球实验经济学研究重地”。
不仅如此,欧洲除了波恩大学驰名海外,还有瑞士苏黎世大学国家经济实验室,对推动实验经济学发展和经济学实验教学亦有重要贡献。瑞士苏黎世大学国家经济实验室不仅是开发了实验经济学常用软件“z-Tree”,还在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学教授恩斯特·费尔(Ernst Fehr)的研究推动下,进一步完善了实验经济学流派对“经济人”的概念。
除上述外,还有成立于2008年12月的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实验室。相较于前述实验室,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实验室成立时间较晚,但其是第一个“跨学科类”实验室,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以及神经科学来进行全面、系统的人类经济活动研究,并开启了微观主体行为选择和决策的科学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实验室不仅面向本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开放,而且主动、积极地寻找来自世界各地所有研究者的有价值研究,尤其是各类潜在的有价值研究,对推动经济学科全面健康发展裨益良多。
3 大学经济学专业发展与应用实验教学的迫切性
发展与应用实验教学是现代高校综合性整体建设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大学经济学专业教学效果,提高大学实验教学水平的关键[1]。具体概述如下。
实验教学是培养三位一体高素质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将大学经济学专业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是优化和改革经济学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及体制的关键点。具体地说,首先,通过对管理学实验、会计学实验、统计学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等经济学基础的重点打造,构建新的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整合经济学实验课程,完善经济学实验项目内容建设,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益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次,实验教学围绕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型和创新型经济学实验项目与课程开展全面教学,不仅与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教育、实践教育的教育发展观高度契合,同时符合经济学专业对人才“厚基础、宽口径”的高要求[2]。因此,大学经济学专业教学要坚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经济学学科特点及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处的地位,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措施的应用,将实验课程列为经济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是实现以能力拔高为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从宏观上看,实验课程内容是指实验课程体系;而从微观来看,实验课程内容就是每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即每门实验课程及课程包含的实验项目的内容。实验课程机制体制是指所有实验课程及项目按照人才培养目标逻辑关系构成的课程系统。而经济学实验教学机制体制则是指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条件、实验教学内容和质量、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验师资队伍等因素的集合。因此可以说,探索和明确经济学实验教学机制体制建设的内涵,建立健全经济学实验教学机制体制,不仅是取得教学实效的保障和基础,也是学生实现能力拔高的有力措施。
目前,已开设实验教学的大学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投资项目评价”“STATA经济计量分析”“项目管理”等。其中,常见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利用经济学实验室提供的经济学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等软件辅助教学,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运用经济分析软件、统计软件、数据库等建立实用的经济学模型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掌握数据分析与处理、建立模型并实现模型的估计、检验和预测等实验技能,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3]。
4 大学经济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大学经济学专业多采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辅助,以融合经济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模拟处理解决经济类问题。但相较于其他类别专业的实验教学,经济学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在专业理论与实验实践融合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亟待强化实验教学在经济学专业中的教学辅助作用。
经济学实验教学取得的发展 目前,国内各大学整体对实验教学的认识较初期有了根本性变化,不仅相继建设国家级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经济学教学实验室,使得国内经济学教学整体软硬件条件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如部分大学率先创建跨学科、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平台,使得这一综合实训平台成为经济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示范中心[4]。其中,北京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广东商学院等多所大学近年先后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实训室,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了更多的实训机会,不仅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学生毕业就业做足充分准备。
此外,还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独立的经济学专业实验课程,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学理论课程体系相协调的经济管理实验课程体系,形成相对完善的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并围绕经济学实验课程建立了专业的实验教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经济学实验教学研究,使得经济学专业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也促使专业整体研究取得一定进步。
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经济学应用实验教学仍然存在观念滞后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逐渐加大,经过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改革取得一系列成果。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经济学教学研究领域仍然留有部分空白,且未摆脱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尤其是在过去应试教育的硬性标准驱动下,传统“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法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课堂上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以经济学理论教学为例,课堂讲授仍侧重对经济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少对经济学理论的实际应用训练;传统的考试方式也因形式单一,而难以全面检测学生對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此外,学术界还存在“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采用实验教学实属多此一举”的主张,导致现实中部分大学经济学教学仍沿用“演绎推理”的单一讲学方式,长此以往,难免消磨学生对经济学科的学习兴趣,有碍于学生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支持经济学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资源不充裕。经济学具有高度抽象性,教学过程往往穿插大量概念、原理及各式各样的复杂图表和公式,因此,单凭简单的口述讲解,不仅枯燥生涩,且复杂难懂,极易使学生不知所以,心生畏惧。此外,经济学实验教学兼具互动性和开放性,不仅要求教师拥有准备和组织实验教学的能力,而且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将理论联系作用于实践,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此,在经济学教学中需要借助大量实验进行理论演示和模型建构。但现实中,受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应用”观念的影响,使得各界对经济学实验教学认知不足,不仅缺乏规范、系统的经济学实验教材,也缺少相应实验教学软件(如“博弈实验教学软件”)的配套支持。
3)经济学实验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正如前文所述,教学方式的单一、片面、枯燥,不仅是学习兴趣的“杀手”,也是制约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点。经济学实验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因而在实验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各类信息化、数字化的操作技术,如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而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的支持,但目前国内有条件引入技术设备,或是愿意引入实验教学技术设备的高校仍属少数。此外,受制于认知上的偏差,部分高校认为经济学实验教学就是一种计算机模拟实验,用流程模拟系统就可开展实验,因而只需为教学配备计算机机房,装载如“银行模拟系统”“税收征管系统”等各种系统,便可算作完成了支持开展经济学实验教学的任务。殊不知,这类系统仅是冰山一角,只能够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在实务中的作用,并不足以系统地开展经济学实验教学[5]。
综上所述,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观念上的滞后、教学资源的缺乏以及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实验教学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脱节严重,亟待加倍重视并及时解决。
5 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总体构建思路
教学实践证明,将经济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理论作用于研究和实践,对提高经济学实验课程质量、深化经济学科教学改革和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皆具重要推动作用。而要促使二者有机结合,构建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是关键。即不仅要考虑不同经济学实验项目之间的知识规律和逻辑性,还要遵循经济学实验项目的类型特点,由此形成多个课程的集合。同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学实验课程的课时数、不同课程的前后顺序,以及专业目标培养与专业技能训练的不同,技能和培养目标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作用的不同等问题[6]。简单地说,就是要求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高校制定的实验教学体系框架,按照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确定的教学层次和阶段,将经济学实验项目归属到不同层次,再遵循逻辑关系整合成独立的实验课程。下文将就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整体构建思路展开探讨。
构建科学的、以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这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核心,也是保障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础。具体地说,即要求经济学实验教学对待课程的设置,应基于学科和专业的角度,客观全面地分析需要建设哪些实验课程,以及这些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雏形。但要注意的是,课程的确立并非凭空想象而成,而需要理论或依据支撑。对此,就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据高校人才培养策略来科学地设计经济学实验课程,借由“市场对经济专业人才需求与要求”确立的培养目标体系来构建实验课程体系。换言之,就是要遵循能力培养导向原则,即以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力)需求标准为依据来设计经济学实验的项目和课程。
比如,可对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以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内容展开分析。其中,调研对象不仅包括在校高年级本专业学生,还可将已毕业且在对应工作岗位的本专业学生,以及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社会咨询机构等纳入分析范围;调研方式可以选用问卷式,也可以是座谈会的形式,或是收集网络数据进行统计;调研重点可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培养目标(能力)的需求,从中分析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能力)重要性以及相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差异点。接着,根据调研情况,归纳提炼成专业培养目标(能力)标准,并根据培养目标(能力)标准设计实验项目;最后,将若干实验项目按照一定逻辑整合成实验课程,由此构建与实际需求高度契合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层次分明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 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充分分析当前市场对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的一手资料,还要考虑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专业发展不同层面的影响,及时掌握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使之充分体现在实验教学体系中,由此确保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兼具前瞻性和可测性[7]。具体的构建思路如下。
1)经济学科基础层次的构建。经济学专业对于人才培养是以专业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基本管理能力、信息调研与处理能力、财务能力等为对象。因此,对于已经开展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大学,在构建学科基础层时,可联合本系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学实验教学分中心共同研讨,制定符合本校学情的、科学的经济学专业基础能力指标,并以此设置对口的实验课程及项目对应表,为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夯实基础。
2)经济学专业整体层次的构建。各高校可以经济学实验教学要件建设为契机,在组织各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体系的同时,对课程建设规划、实施计划、每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材料(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卡片、实验教学考核办法等)、实验教材等一并进行系统建设,使专业基础与专业综合层次在宏观体系框架下,真正形成架构分明、目标明确的两个层次,保证“以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实验教学在专业层面得以有效落实。
3)经济学学科层次的构建。这一层次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而设。高校可通过广泛调研和立项研究、论证,有针对性地開设综合实验课程。例如:以培养学生宏观经济思想和宏观经济分析能力为目标,开设“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实验课程,专项训练学生对实际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加深学生对企业实际运营流程和操作的理解为目标,开设“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综合实训”,借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完整模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在实践中的运作过程;以训练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为目标,开设“3S与区域经济综合实训”,借助课程中大量GIS、RS、GPS(3S)等地理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管理等多领域结合应用的训练,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如“SCM模式下物流与商务综合实训”“投资理财综合实训”等商务、财务类实验课程,综合贯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销售管理、连锁经营、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现代物流与商务综合管理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专业投资理财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藉此,通过上述多学科交叉渗透的高度综合学习,切实强化学生的应用性思想和综合素质能力。
构建经济学创新创业实验教学体系 为解决以往经济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验教学支撑的问题,高校经济学专业在设置实验教学体系过程中,应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积极探索,创设经济学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双向融合的有效模式,构建经济学创新创业实验教学体系。如开设“创业模拟实训”“创新思维训练”等围绕创新创业的实验课程,让创新创业实验教学进入第一课堂,直接开展拓展实验。有条件的高校,可结合实际,设立创新创业经济中心,建设集创业培训、创业实战区、创业服务区为一体的“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更多相关创新创业实验课程。此外,还可以“以赛促学”,搭建“3+X”综合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大赛性质的综合性拓展创新实验;或是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成立各式团体,构建“虚拟学院”,为学生成立自主实践创新平台提供资助,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发、拓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验活动。
6 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应用实践
具体的应用实验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培养目标的明细指标可能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就需要设计多个项目来实现。因此,实验教学的学时和项目内容应当结合具体的实验教学组织、实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来展开。以行业竞争分析为例,在实验教学中可参考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指标,要求学生编制市场集中度指标CRn(n=4、8、10、100);通过CRn的大小判断市场结构,即垄断程度。其中,指标的选取范围可以是产值、销售额、主营业务收入等,以此代表市场份额的指标。
第二步,分析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可引入“贝恩表”参考(如表1所示)。
第三步,以产业经济学家植草益所研究的广告密度与产品差异化关系为基础,要求学生展开进一步分析,得出:极高产品差别化,广告密度≥3.5%;高度产品差别化,
1%≤广告密度<3.5%;中度产品差别化,广告密度<1%。
要注意的是对于广告密度数据的搜集方法多样,要灵活运用。比如可以指导学生研究所属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报告,对于广告费用及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可通过上市公司年报资料获取:通过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选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然后输入企业代码,选择定期公告及其时间区间,即可查得上市公司年报;最后对年报中财务报表附注数据进行截取,即可获得详细的数据信息。
第四步,展开壁垒信息分析。首先,引导学生根据产品产业的规模经济性、专利技术、政策法规、阻止进入策略,综合判断壁垒高低;其次,核查行业准入条件,即进入主管行业的中央部门官网、行业协会网站或直接网络检索行业相关政策,查找有关于行业准入政策性规定,整理并记录,以此判断准入条件高低;最后,展开“退出壁垒”相关分析,即根据产业产品的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规或社会影响(如就业)等限制,综合判断壁垒高低,由此完成最终实验项目分析[8]。
7 提高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
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及投入 前文已述,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缺乏相应教学配套设施,因此,建设配备专门设施的经济学实验室是当务之急。具体地说,经济学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有益于对经济学实验教学内容展开深度讲解,也是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学教学效率的基础要件。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实验环境并非单一型,有的经济学实验教学课程所应用的软件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模拟实验环境,如Client/Server(简称“C/S”)结构或Browse/Server(简称“B/S”)结构的博弈实验教学软件。因此,在建设经济学实验室时,应注重网络覆盖的规划,尽可能在网络服务器及相关硬件配置上择优选择。此外,还有的经济学实验教学需要借助“经济学沙盘模拟软件”,这就需要在经济学实验室建设前期加入多媒体设备,确保实验教学配套设施面面俱到,趋于完善[9]。
强化对经济学实验教学教师的专业培训 随着经济学领域系列研究的不断深入,经济学专业教学标准也愈来愈高,由此对经济学实验教学的要求也不断增多。教师是教學的设计者与执行者,要满足当前市场对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要达到经济学研究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不断提高执教者的专业水平。因此,强化对经济学专业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任务。这就要求各高校严格把控经济学专业执教者的质量,不仅要考核其是否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能否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应用进行整体性把握,还要判断其是否具备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
首先,可通过实验性研究法来对教师进行考核,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进行综合检验。以“拍卖经济学”相关内容为主题,考核教师是否对这一理论形成系统性把握,能否在理论层面上清晰分述“英式拍卖”“荷式拍卖”“密封一价拍卖”以及“密封二价拍卖”等基础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能否在具体实验中指导学生有效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等。
其次,校方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经济学实验教学培训课程,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并掌握目前学术研究领域的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将这些优秀的方法和前沿的理论带入课堂,让学生第一时间知悉和把握经济学专业动态。
最后,要重视对教师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培训。经济学实验教学经常需要进行大量信息技术操作,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仿真技术操作水平,以及实验室设备管理等,都有着较高要求,因此,不仅是校方,包括教师自身,都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不断进修,提升个人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掌握最新的经济学实验技术和实验教学手段。
但要注意的是,其间应重视激励机制的运用,以提高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和投身科研的积极性[10]。例如: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吸引经济学专业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设立实验教学专项经费,资助教师开展经济学实验教学课程,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设立各类与经济学实验教学相关的奖项,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全面调动教师利用实验室和实验课程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在推动实验教学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目标。
8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学实验室是连接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纽带,也是研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前沿阵地,不仅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有关信息化资料和研究所需的实验环境,也为科学研究与社会团体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平台,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对此,大学经济学专业要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经济学教学与经济学科研结合,将经济学实验模拟与实践操作结合,创建分层递进的课程实验教学平台和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态,真正意义上将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实验教学策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喻淇,李永波.基于SMART原则的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203-206.
[2]潘艳平.论地方高等院校实行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紧迫性和可行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252-253.
[3]孙丽欣,牛晓耕,马慧景,等.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研究与思考[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4):87-89.
[4]熊彦.基于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J].统计与管理,2015(12):185-186.
[5]温晓慧,黄海洋,王晓蕾,等.实验模块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实验经济学的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
2016(2):119-122.
[6]李永波.经济学的可实验性及其实验教学设计:以资本市场实验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7):158-161.
[7]赵明霏.实验教学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7):287-291.
[8]李国.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商务实验课程教学探讨:以
上海师范大学TMT课程教学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5(22):
103.
[9]马洪云.课堂实验方法在经济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双向拍卖实验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3):
41-43.
[10]李春艳,蔡坚,余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实验经济学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以虚拟仿真平台为基础[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9):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