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 基础部,浙江 宁波 315801)
如今,官兵和学员使用微载体的类型和人数不断扩大,但微载体中各类涉军负面信息和谣言段子甚嚣尘上,有的抹黑英模人物,歪曲解读军史,丑化军队形象。习近平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在微载体中,涉军的敏感舆情时有发生,在面对涉党涉军的负面评价和言论时,官兵和学员通常会采取不转发、不评价的回避态度,这种“集体失语”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分化潜藏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军队和青年一直都是重要目标,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发展,占领新媒体,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2]。面对微载体时代的新舆情、新任务、新课题,军队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创新思维理念、变革指导模式、灵活教育方式,构建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取得微载体中的话语主导权。
微载体是指新媒体中衍生出来的,内容简练新鲜,具有强互动、超便捷、移动性、高效率的微网络传播平台,包括微信息、微课程、微视频、微游戏、微论坛、客户端等各种形式。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微载体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把传统优势与新兴平台结合起来,利用微时间,学习微内容,吸取微元素,进行微互动,从而在微载体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交流和互动。“微教育”模式是打破微平台缺位、占领微阵地、取得话语权的需要。同时,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能够发挥微载体虚拟性、短小化、便捷性、传播性、信息量大的优势和平台作用,形成强大的微能量,既可以缓解执勤执法和学习冲突的矛盾,也可以避免院系、学员队、政治教员、导师等多头管理模式而产生的重复学习和效率不佳问题,尤其适合军队院校和不同地域基层一线的实际。因此,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是创新和发展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微载体为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课堂外的得力助手。微载体使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和时空界限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我校官兵和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他们对“你知道有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你使用过哪些新媒体和微平台”“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特点是什么”“你喜好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你对使用微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你多久使用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微载体”“你愿意通过微载体与思政教员交流吗”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种类、特点及喜好等问题的回答,基本能够反映官兵和学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态度和使用情况。调查表明,官兵和学员受社会环境影响,思想观念开放多元,注重创新,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形式接受度较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问题和缺位,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利用率不高
调查(见表1)中,在回答“你多久使用一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这一问题时,仅有12%的官兵和学员每天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类公众号;在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这一问题时,68%的官兵和学员表示不太了解。访谈中,多数表示只有需要完成政治课程作业时才会去搜索相关平台。官兵和学员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类微平台的次数和频率不高,利用其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资源不多。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教育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表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微平台的浏览频率
2.通过微载体进行互动意愿不强
调查(见表2)中,在回答“你愿意通过微平台与教员或队干部交流吗”这一问题时,仅有29%的官兵和学员表示愿意;在回答“你在思想政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时,选择及时通过微平台向教员寻求帮助的仅占11%。教员和学员多数仅限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很少利用微平台进行沟通。官兵和学员多用微信关注朋友和熟人的动态,抒发心理感受,通过微信等工具与教员和队干部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的次数少之又少,主动沟通意愿不强,仅仅限于工作和通知的需要,教员与学员之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疏离感较强,不利于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的开展。
表2 思想政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3.各类微载体对学员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调查(见表3)中,学员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类微载体不多,仅有12%的表示关注。学员关注微载体的类型丰富,内容杂乱。通过访谈,有的学员表示,微载体中存在不良、虚假、错误信息,对自身思想冲击较大;有的学员表示,通过各类微载体,能够迅速得到很多信息,但许多同学并不分辨真伪,缺少深入思考,仅凭微载体的只言片语就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许多问题关注却不专注;还有学员表示,有些微载体往往设置吸引眼球的虚假标题,过分关注明星隐私和八卦,有些微载体报道事件时具有舆论的强烈导向性,对某些重大事件的意见和态度在价值观上具有趋同性。例如,在“杀人辱母案”的报道中导向到对警察的声讨,在“被拒剖腹产子,产妇跳楼”事件中报道趋向于对婆媳和夫妻关系的批判。总之,学员表示,每一次由微载体引发的社会争论使他们无所适从。
表3 学员关注微载体类型情况
4.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威望”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内容时效性不强,深刻性不够,吸引力不大,在及时为官兵和学员解惑方面发挥的影响力十分有限。通过访谈,有的学员表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和APP等微载体还比较少,并且内容雷同,形式单一,多是转发时事新闻,互相照搬,对自己帮助不大;有的学员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理论讲解浮于表面,简单照搬书本,知识传递多是观点罗列,信息质量低并“零碎化”,缺乏深刻的评论和反思,没有特色和针对性,难以真正入心入脑;有的学员希望能多一些对理论的系统讲解和时事的深度解读,多一些对热点的剖析反思和理解判断等深层次内容,使之获得启发和收获;还有的学员希望微载体能够及时解答其思想困惑,为其提供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斗争的有力辩驳材料。因此,该类微载体在树立其应有的“威望”上,任重而道远[3]。
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微载体建设和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类型微载体,缺乏针对性强、内容深刻、品质较高的思政类微载体,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分析原因如下:
1.理念和阵地意识不强
政治干部阵地意识不强,建立和占领微载体的理念还没有形成,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的长远意义,主动使用微载体进行政治工作的意识淡薄。一是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我讲你记、我说你听”的政治工作教育模式和方法,没有形成使用微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习惯;二是他们认为微载体只是非主流的小打小闹,不但费时费力,教育效果也难以立竿见影,教育力度还达不到预期,使用热情不高;三是他们认为微载体的负面作用较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因而不愿放开使用,采取“防、堵”管理,主动作为不够,不愿采取有效引导的方法,管理方式比较僵化,落后于微载体网络迅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要求。
2.能力和精力不足
政治干部运用微载体的能力和精力不足,存在“本领恐慌”问题。一方面他们不是专业的信息工作人员,并不善于运用“微教育”模式,对建立、使用和维护复杂的微课、微视频、互动栏目和网络微社区存在先天的技术劣势;另一方面,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运行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开设和维持互动栏目,设计和准备各类话题,在线交流和回答解决学员的各类问题,但实际上,繁重的学习和训练任务,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各种例行和突发的备课讲课任务,沉重的科研和职称压力,已经使他们非常忙碌,难以兼顾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的建设、创新和维护。
3.鼓励支持政策不够
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少,制约了思想政治“微教育”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和实践。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科研机构孤军奋战,没有形成与其他机构和部门共同推进的合力,没有建立协同联动的创新合作;二是针对如何开展微教育的相关培训不多,不利于基层政治干部信息素质和微教育能力的提高;三是缺乏奖励评价制度,对于主动和积极探索微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工作量的计算和物质精神奖励,不利于激发政治干部和教员主动创新微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四是相关政策在职称评审上没有可以体现运用微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内容,微教育实践所花费的巨大时间和精力难以量化,效果难以衡量,客观上制约了相关人员的职业发展。
4.有效监管和约束缺乏
微载体监管方面的规范制度比较有限和滞后,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约束规则,在微载体监管方面存在“真空地带”,控制力薄弱。在如何运用微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制度,如何屏蔽和及时纠偏微载体不良信息的机制,如何具体引导和控制学员使用微载体的规定等方面存在空白。因此,微载体上的不良信息和大量谣言可以肆意传播,污染了微载体的政治教育环境,干扰了官兵和学员的思想,客观上造成了官兵和学员在使用微载体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4]。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政治干部必须成为“有两把刷子的宣传工作者”和“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的行家里手”[5]。解决军队院校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对现有院校教员和政治干部进行理念创新和能力优化,打造一支兵强将勇的“微骨干”队伍。
1.更新“微”理念
军队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更新理念,注重融入微载体元素,树立微载体教育观,运用高科技成果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学员和官兵,成为微载体的领跑者。一是以开明的态度看待、接纳和融入微载体,树立以“微”育人和信息主导的观念,打破一味强调其负面影响并加以禁止的藩篱,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化是大势所趋,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以积极的心态运用微载体,树立平等互动观念,主动跟上学员和官兵的“节奏”,通过微载体建立沟通的桥梁,通过角色换位的体验浏览他们喜欢的公众号、转发的微文章、发表的微评论,及时掌握他们的时尚语言和思想动态,增强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有效性;三是以科学的精神整合微载体,构建微载体、大教育、大课堂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投入开发建立自己的警营APP,将报刊、新闻、广播、书籍、讲座等各类媒体的有效信息移植到微载体中,适时植入真理、真情、真相,及时发布正能量信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微载体的互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引导力。
2.优化“微”能力
加强和培养政治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现代信息载体素质、网络传播心理等复合型的“微”能力。具体来说,一是要训练对各类微载体信息进行处理、传播和使用等技术层面的操作能力;二是要提高对海量信息进行“显微阐幽”的处理能力,即收集新闻进行深度剖析,从学员和官兵微信、微博内容中看出其内心所想的洞察力,及时处理大量信息并进行推送和反馈的能力;三是要加强与不同学员和官兵进行微沟通的能力,善于在微载体上阅读、评论、转发、顶帖,懂得他们的“密码符号”,能够以文字、图片、表情符号、隐喻符号、语音、视频等与青年官兵和学员进行多渠道的交流沟通;四是掌握“识微知著”的网络舆情处理能力,能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见和把关,及时纠正学员和官兵的思想偏差。政治教员和政治干部需要克服本领恐慌,沉下心来主动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和微载体技术,体验微载体技术和工作方式,积极探究新的教育方法,提高运用微载体开展教育工作的能力,真正成为信息传播的遥控器、信息交流的处理器、思想沟通的交换器、网络舆情的控制器,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3.培养“微”骨干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利用院校教育、骨干培训、专题集训、岗位练兵、外部引进等渠道,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主力军。一要选拔思政工作骨干、信息技术尖子、宣传教育干部等各类人才,打造思政微教育的生力军团队;二要培养政治素质硬、理论水平强、思想觉悟高、遵守纪律严格、文字功底好、业务水平精通的“微领袖”和“把关人”,能担当网络攻防、平台搭建、微舆情对抗和微载体维护的任务;三要发挥军警知名专家和网络名人的影响力,可以邀请网络名人体验军营生活,考察英雄事迹,开展军地交流,引导他们主动发声,有效回击网络谣言,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环境;四要壮大网络有生力量,在人人都是发言人、个个都有麦克风的微时代,教育培养官兵和学员屏蔽不良信息并与之开展战斗的使命意识和能力,发挥网络人民战争,传播正能量。
微载体在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政治教育微平台,建立一个包含微教学、微谈心、微讨论、微游戏的立体化、动态化、交互式的微教育系统。
1.搭建微教学载体
超前谋划,搭建微教育载体,设置议题,主动发声亮剑,延伸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牢铸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旗帜鲜明地与危害党和军队的错误言论做坚决斗争,主动揭露各种隐藏的反动言论,打赢微载体意识形态的进攻战,占领微阵地的主动权;开发学生自主化、生活化、体验化的微课程,在设计微课程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微电影、微故事、微视频”中,将大道理转化为“微道理”,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引导官兵和学员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例如鼓励官兵和学员上传各类相关的微视频、微图片,分享自己的微感受;随时与官兵和学员分享教学成果、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微电影,使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进行自主学习。中央组织部与新华网在微信上开通“共产党员”公众平台,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关注和好评,这是运用微载体进行党员教育的成功案例。
2.搭建微谈心载体
深入学员当中,搭建微谈心平台,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政治干部和教员通过微平台淡化身份,走近倾听,平等地与官兵和学员进行交谈,正确切换师生的角色。一是关注他们的意见和诉求,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疙瘩,及时疏导和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排解负面情绪,提升正能量;二是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和共同关注的内容打开话题,提供给他们相应资料和分析思路,主动启发他们表达观点,抒发情绪,以隐性的方式对其中积极的部分加以认同,让他们在交谈中受到启迪,获得收获,逐渐愿意和喜欢这种交流方式,慢慢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三是通过一对一的咨询问答、一对多的语音讲解辅导,提供政策解读、心理咨询等服务,为官兵和学员答疑解惑,解决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思想困惑;四是利用微谈心载体开展正能量微信息、微言论、微评论等类型的微言微语评比,引导他们成为微载体正能量的“输出者”[6]。
3.搭建微讨论载体
抓住热点,开设微讨论载体,进行在线讨论,发表观点和意见,要注意把握风向标,发挥正能量,提高影响力,争夺话语权,营造良好的改革强军的舆论氛围,打赢微载体意识形态的防御战;关注和回复官兵和学员在微讨论载体上的点赞、留言、转发和评论,整理他们关注的热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对一些热情积极、言论正面的官兵和学员,有意识地发展培养成为“意见领袖”,担任其关心的各个话题的版主,发挥官兵和学员的自主讨论和自我教育能力;在微讨论平台设置不同议题和情境,或是社会舆论热点话题,或是官兵和学员共同关心的事情和心理困惑,展开讨论。在讨论中,针对官兵和学员的思想疙瘩进一步深入交流,积极正面引导,果断处置,与社会主流舆论形成合力。对一些不当言论要加以引导,让他们认清事物的本质,提高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例如,针对网络上出现的污蔑老虎团的谣言,面对满屏的负面评论和攻击谩骂,积极主动应对,及时澄清事情真相。
4.设计微游戏载体
设计和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微游戏载体,在游戏内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爱国主义、军魂意识、战斗精神等正能量,让官兵和学员扮演各类角色,完成游戏中的任务,任务可以包含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设置每日闯关等各类任务,完成后得到成长值,升级过关,设置各类排行榜,鼓励他们在升级游戏中你赶我超,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微游戏的粘连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微游戏的开发,与不良游戏争夺官兵和学员,与地方游戏公司合作,借助先进信息企业的技术优势,优化技术和画面设计,听取官兵和学员的建议,寻找具有我国特色的故事原型,打造故事性和知识性强的微游戏载体,满足官兵和学员的多样性学习需求。
1.“微教育”硬环境
思想政治“微教育”的硬环境,就是建立和完善微载体运行的保障制度。一要制定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结合军队院校和基层实际制定一套微载体管理使用、信息发布、安全管控、应急响应、违纪处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二要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治机关负责协调、各部门共同协作的组织机制,各个部系、学员队和基层建立工作小组,负责规章制度的落实和监督,上下协力做好制度保障工作;三要牢筑安全监管制度,要建立“预防、监测、监察、预警”一体的安全防线,建立监管制度,监察微载体的言论和行为,对发布、传播、评论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筛查和净化,明确信息审查的规范和流程,及早发现隐患,利用技术手段建立微载体信息防火墙和在线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对涉军、涉密等敏感信息进行屏蔽,同时屏蔽进入微载体的有害和不良信息,发现违规言论、行为,及时按规定处理,防止军事机密泄露,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影响;四要建立奖励评价制度,鼓励创新,奖励成绩,细化信息能力评价指标,建立微载体使用效果量化标准,适当在考核中加入微载体教育能力测试,奖励在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创新中做出成绩的个人、团队和平台。
2.“微教育”软环境
思想政治“微教育”的软环境,就是教育官兵和学员做到文明、安全、绿色使用微载体,遵守网络规范和纪律,强化个体行为把控,提升使用素养,自觉牢筑安全防线,维护健康向上的软环境。一要提升政治素质,提高政治敏锐度,打牢思想防线,增强对形势的判断能力;二要提升自律意识,控制手机上网时长,不过度使用,避免沉迷手游,引导用微载体进行学习;三要提升甄别能力,自觉抵制意识形态的反动言论,增强“病毒”抵抗力,提高对抗不良信息的能力;四要提升责任意识,加强微载体法制法规和道德伦理的学习教育和宣传贯彻,引导和规范网络言论和行为,不散布消极、反动、涉密信息,约束自己的言行;五要提升保密意识,不随意扫描二维码、不使用手机定位,确保杜绝不良信息和泄密问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