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绍骏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四十年,既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征程,也是世界各地来华企业共同奋进的四十年。四十年征途中有外企的身影,四十年成就中有外企的贡献。在举国欢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外资企业的参与,我们有必要回顾总结外企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以便在未来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出发中,继续同行,再创辉煌。雀巢,这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所作所为,具有标本性意义。本刊为此刊发专稿,与读者共同了解“改革开放中的雀巢”。
在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认真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思考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总结成功经验,找出改进方向,以使未来的工作搞的更好。中国食品工业是改革开放中受益最大、发展最快的工业经济产业之一。而中国食品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中,外资食品企业又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所以,在食品产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的系列选题中,外资食品企业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参与行业发展的所作所为及其作用意义,是一个重要的选题。为此,本文选取了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公司为样本,通过雀巢公司近四十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参与和发展,从一个侧面解读外资食品企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典型案例,从中汲取养分、引发思考。
本文的思考框架是:
改革开放将继续深化、中美贸易战还在持续等国内国际产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情况下,产业经济对外开放合作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时总结过去四十年对外开放经验,对于应对外部挑战、加大对外开放具有实用价值……
本文立足在上述思考框架内,聚焦典型案例,以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结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特殊性结论。观察改革开放四十年食品产业发展中外资食品企业的典型性发展之路,正是在上述思考框架内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一种尝试。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历史性发展。这四十年是中华民族史无前例大发展的伟大四十年。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全面发展中,食品产业除了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发展“共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意义上的发展“个性”。食品产业四十年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典型性缩影。
1.改革开放成就了我国现代食品工业。四十年前的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8%。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球14.8%。中国食品工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与国家同命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由1980年的56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1.4万亿元,增长了200倍左右。这些亮丽数据仅仅是四十年国家发展与食品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面。现代食品工业形成与发展还有更多可圈可点之处。无论从行业中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还是从企业层面的不断做大做强;或是从供不应求的商品严重短缺、到供求平衡的实现,从吃饱吃好、到吃出营养健康的追求变化,无论从各个角度的观察,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现代食品产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巨大发展的辉煌成就。
2.四十年来食品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017年,食品工业以占全国工业6.9%的资产,创造了9.8%的主营业务收入,完成了10.6%的利润总额。很多年以来,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食品产业在保障民生、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食品产业由于肩负着食用农产品加工的主力作用,连续多年始终占据全部农产品加工十二大类产业贡献的半壁江山。食品产业还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型产业,通过基地建设、生产加工等产业拉动作用,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支持了三农问题的化解,帮助了返乡农民创业就业,配合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扶贫以及乡村振兴。食品产业是社会关联度最高、辐射力最广的一个独特贡献的产业,也是社会贡献度最大的产业之一。
3.非公食品企业是食品产业的主体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食品企业的数量巨增。2017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已达42144家。占全国工业企业的11.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仅有1383家,占全行业3.3%。这个数据表明了非公食品企业占据全行业96.7%的绝大多数状况。由于食品产业已经高度市场化,所以在食品产业中,公有制企业数量较少,非公食品企业占比很大。非公企业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发展动力强劲,所以会实现这样高的行业占比。此外,4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大中型食品工业企业5822家,这些企业虽然只占食品工业企业数量的14.7%,但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则达到53.2%。这两组数据表明,非公企业是食品产业的主体。大中型食品企业是行业中坚力量。
4.外资食品企业做出了独特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在实现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仅以税收为例:1992年全国税收3084亿中,涉外税收是122亿,占比仅3.96%。而2016年时全国税收14.05万亿中,涉外税收为2.56万亿,占比达到18.26%。这个涉外一年税额,相当于2004年(2.31万亿)至2005(2.77万亿)全国税收的总额。此外,2016年我国外汇储备3.01万亿美元,其中很大程度也与在华外资紧密相关。外汇储备作为人民币稳定之锚,作用十分重大。所以外资对于外汇储备的贡献不可低估。在食品行业中,外资食品企业的贡献会更大。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前我国食品工业基础薄弱,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中,除了我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巨大努力之外,引进外资、学习世界先进国家食品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研发、文化等各方面先进经验,为行业发展注入国际化新动能,外资食企功不可没。
5.外资企业产业功能作用存在差别。同为外资企业,从产业经济角度看,产业功能价值作用有很大不同。用并不准确但较直观的比喻来看,有以“三来一补型”为代表的“工厂型”外企,这种类型是外资企业中最大的群体。这类外企在改革开放初中期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而来到中国,并带动了“中国制造”的快速崛起。这类“两头在外”纯粹加工生产型的外资企业,虽然为社会创造了独特价值,但随着产业升级,其产业价值在不断递减,并开始了继续产业转移的旅程。除了“工厂型”之外,另一类“市场型”外企则是并不在中国制造,而是将其国际化品牌资源和产品引入到中国市场,以营销为导向开展业务经营。这类企业虽然创造了税收贡献,但大多体现在拉动消费满足需求的“商品经济”层面,缺乏产业经济贡献。除了上述以生产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两大类型外企主体之外,还有一类以“产业”为导向的少数外企。这类基于产业经济全要素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对于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而且可持续发展贡献大,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而雀巢公司正是这种“产业”为导向的外企,并且是其中更为稀缺的“产业生态”培育型外企。这种类型的外资食品企业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值得我们当作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总之,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现代食品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与赶超发展的四十年。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食品工业已经全面赶超上先进国家的平均发展水平。其中,外资食品企业在华发展,为我国食品行业进步与现代食品产业经济体系的形成,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我们研究其发展轨迹,是为了从中找到规律,发现新的价值,更好的借助新一轮改革开放,推动食品产业创新发展。这也是下面专题研究雀巢案例的目的所在。
发源于瑞士的雀巢公司,是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第一大的专业食品公司。它的经营业务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3万多名员工和几千个食品品牌。其中有20个以上是超过10亿瑞郎(约合68.87亿人民币)的单品品牌。2016年销售额895亿瑞郎(约合6148亿元人民币)。这些品牌中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雀巢咖啡、雀巢牛奶、雀巢冰淇淋、雀巢饮用水等品类,也有并未冠以雀巢之名的奇巧巧克力、美极调味品、三花淡奶、宝禄薄荷糖、美禄饮品,以及早餐食品、专业餐饮、特医食品、宠物食品等专项用途产品。而在这些几乎涵盖了大多数工业食品品类的大项单品中,又衍生出了若干个不同档次、不同规格和口味的多样化系列产品。雀巢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雀巢作为规模最大、品类最多、跨国最广的世界级食品企业,除了这些产品与经营的傲人数据以及世界一流的工厂与设备等超强硬实力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软实力和发展史。雀巢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这家企业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从产业经济的角度观察雀巢,重点不仅仅在于其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产业规模,还在于研究其产业价值与行业贡献。
雀巢是一家有着150多年历史的老牌公司。世界级的老字号,除了同样具有中华老字号的历史厚重感、品牌价值与企业文化、工艺技术等软硬实力积淀之外,还具有国际化特征与经济全球化印记。这些国际化特征包括:遵循国际规则,合规经营;遵守国际标准,质量优先;敬畏产业规律,循序渐进发展。尊重所在国利益,努力实现本地化;善用自身资源,整合全球资源等等。因篇幅所限,我们仅仅从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基础性因素观察一下雀巢。
1.合规经营是企业的基本遵循。但从国际化视角来看,因国别不同造成规定有异,国际化企业的合规经营较之本地化企业的合规经营,具有更大的挑战。优秀国际化企业会十分认真地对待法律法规,坚持行业自律和企业自律,并将合规经营培养成为一种企业习惯。近期的中兴事件给予国内企业深刻的教训之一,就是对合规经营务必要予以高度认识,坚定执行。而雀巢作为一家优秀的国际化公司,其一贯的极为重视合规经营,遵循国际规则是其成功秘诀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公司法务部门等合规经营相关部门的设置及层级之高上,而且《管理与领导原则》《业务原则》《供应商原则》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十分详尽与严苛。并注重建立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和管理经验基础之上的管理工具,形成一个合规经营的保障系统和管理文化,并使合规经营成为雀巢人的重要行为准则和工作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中体现出一种自觉。观察一家企业时,领导与员工自然流露的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最直观的显示出这家企业的真实状态。当合规经营成为企业成员的自觉行动之时,一个重大的经营风险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2.遵守标准是企业的最低门槛。然而现实中,食品企业产业链长,食用农产品原料品控难,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林林总总。对标什么,可以看出企业追求与企业实力。雀巢由于是跨国公司,首先在视野上十分开阔,基于全球经验,结合本地化产业发展实际,对于世界性标准与本地化标准,有着充分的理解力、判断力与执行力。而最终的企业对标,通常会是就高不就低,从而保持品牌的高品质形象。例如对于保质期的理解上,很多人对保质期的定位是保证食用安全的期限。而雀巢的保质期通常包括口味的保持期限,食用安全性的期限则会超过口味保持的时间,也就是说,雀巢产品的保质期更准确的保证了品质,而不仅是安全。雀巢对标国际高标准的定位通常是正确的,但也可能会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风险。例如发生在2004年的“碘超标事件”。这一年雀巢双城工厂生产的奶粉,在某地被抽检出碘含量超出国标范围,酿成了一场影响很大的所谓“食品安全”社会风波。这件事情的发生,是由于我国国标规定的相关数值低于欧盟等主要的国际标准。而雀巢基于全球视野,更多地关注到国际标准,在非人工添加碘元素(碘含量是当地奶源中因奶牛牧草成分里有微量碘元素所致)并符合欧盟相关标准时,而对国内标准对标不够而发生的偶然事件。这个事故对雀巢是个教训,从而更加注意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差异处。但与此同时,也从产业发展角度带给我们一些深层次反思。一是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差异的合理性问题。当国内标准明显滞后时,及时修订完善很有必要。二是食品安全前提下的生产质量或瑕疵与食品安全事件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质量问题、标准差异问题与食品安全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食品安全定性扩大化,表面看扩大化只是企业受损,实质上会加大社会成本。特别是因食品安全定性扩大化,会造成社会公信力不必要的过度损伤,恢复公信力会成为十分漫长的过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些有关标准问题的延伸思考,虽然与雀巢无关,但从对标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应该更多的加强与外资食企交流,广征博引,使我国的标准建设工作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雀巢咖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检测咖啡质量
3.尊重产业规律,是优秀企业的基本行业道德。产业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这些产业规律不仅与一家企业有关,而且关乎全行业中其他企业的正常发展。以乳制品行业为例,先建牧场、再建工厂、最后抓市场的产业步骤,正是奶业发展的产业规律所在。原因在于奶源是乳制品工业的产业基础,奶牛是乳业的第一车间。是抓奶源建设,还是去争抢他人培育的奶源,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尊重产业规律,是否秉承行业道德的重要试金石之一。雀巢牛奶正是完全遵守行业规律,首先下大力气自建奶源基地,然后再修建生产工厂。雀巢咖啡同样如此,通过培训咖农,建设咖啡原料基地,在云南耕耘多年,培育出优质小粒种咖啡原料基地后,才开始了利用中国原料为主的工业化生产。这类循序渐进式的企业发展,投资大、见效慢,还有“为他人作嫁衣”的现实风险。但雀巢在各个食品品类的产业化实践中,仍然坚持全部按产业规律办事。这也是雀巢业务原则的一种刚性体现。这种企业原则,是对行业发展规律的尊重,是一种行业道德的体现。反观很多行业乱象的出现,大多与违背产业发展规律有关,深层次上是一种行业失德问题的表现。
4.尊重所在国利益,努力实现本地化,是观察外资企业作为企业公民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角度。我国在对外开放中的利益诉求是多样化的。在时间维度上看,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分。在获得效果上看,有直接获取和间接受益的叠加效果不同。从经济利益上看,有税收、产销营收等显性利益,也有行业引领、产业生态培育等隐性利益等不同的利益诉求。当我们根据历年来各项可核查数据,观察雀巢自80年代在中国发展历程时会发现,雀巢公司总体上来看,确实是以在中国的长期发展的为出发点,在为社会创造当期价值与长远价值的均衡性上做了努力。从而既创造显性效益,又注重了隐性效益。例如在推动基地建设方面,坚持对产业链上游环节奶农、咖农等利益主体提供国际水准的专业培育和必要的物质支持,但绝不取代他们的产业位置,通过不断提升相关农民群体的产业配套能力,巩固其自身的产业地位,提升农户自己的产业价值。这类包含了大量隐形价值的产业培育工作,在为企业自身供应链获得提升的同时,为当地产业生态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有助于实现本地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局部的良好实践,对行业会发生良好影响与引领作用。
雀巢在尽量实现本地化方面也做了大量努力。雀巢的本地化实践是多方面的。除了在管理人员本地化、企业文化中外融合化、产品研发与营销推广尽力结合中国国情等经营管理本地化努力之外,在产业经济层面的本地化努力也很有价值。例如对合资企业的民族品牌的大力持续投入方面,就使这些本地品牌的发展,达到或超过雀巢自有品牌的发展。在原料采购与生产制造方面,雀巢产品的原料尽最大力量取材于中国,而在华销售产品的加工生产制造,也达到95%以上均为中国生产。这种产业数据状况,放在行业层面比对,会发现产业资源本地化贡献率方面,雀巢公司在中外企业全维度综合观察下,是名列前茅的标杆性优秀企业。
5.整合全球资源是外资企业的特有优势。雀巢80年代开始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历程中,很好地发挥了自身国际资源优势,整合了良好的农业食品产业国际资源并引进中国,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为行业进步提供了正面能量。例如在营养教育领域,引进覆盖84个国家的“雀巢健康儿童全球计划”,支持“中国儿童营养健康教育项目”等一批营养专项活动,传播了大量的国际先进理念与信息。在农业食品领域,引进了其全球农业服务部门资源,为农业种植、养殖领域带来了国际一流的专业培训和技术与资源的援助。在文化教育领域,连续多年持续赞助北京国际音乐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行业相关专业交流方面,邀请了世界很多国家的知名学者或著名机构,来华参加产业交流,分享国际先进经验。在食品安全领域,由于雀巢拥有全球资讯与专业资源,所以,世界各地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在第一时间汇总到瑞士雀巢研究中心,在经过顶级专家团队分析研究,会发布到雀巢全球风险预警系统上,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雀巢公司质量保障部门得到风险预警与应对预案。这种全球资源和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是跨国企业独特的核心优势之一。
上面从国际化角度在几个不同侧面观察了雀巢的实践。这几个角度并不复杂,可能是其他大企业也能做或也在做的事情。粗看之下,这些平凡工作对于一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似乎不够轰轰烈烈。但正是很多看似乎平平淡淡的常规工作,恰恰是传统的世界级优秀企业所十分看重并认真对待的。“做好最基本的事”是雀巢公司最重要的传统性企业原则之一。在这一点上,百年老字号企业,无论中外,都十分相通。而对待“最基本的事”的态度,往往可以折射出卓越企业的闪光之处。身为瑞士企业的雀巢公司,本身具有钟表之国的精细化素养,又拥有与德国齐名的务实的工匠精神。这些最基础但又最易被忽视的企业基因,在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在不少传承有序的百年老字号企业也有所体现。但从整个食品行业发展情况来看,还是相对缺乏的。这也是雀巢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思考。对标国际先进,学习什么,学到什么,是一个重要问题。
外资企业的国际背景与优势资源是国内一般企业尚不具备的国际化特征。这些资源虽然不能照搬也无须照抄,但认真解读取其精华,被带入到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进程中,其产生的积极价值,将是巨大的。以上试举几例,从“世界的雀巢”角度,观察作为国际化跨国公司的雀巢公司在中国食品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侧面。当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深入到“雀巢在中国”几个典型切面上观察,会发现雀巢是在进行一场“植根于中国发展”,扎根中国的发展实践。这正在促使“中国的雀巢”在逐渐成长中。
外资工业企业来中国,有些是过客、有些是常客,也有一些是想以中国为家,扎根中国与中国共发展。雀巢公司显然是后者。外资工贸企业在华发展也有不同的业务类型。有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类型,有国外生产中国销售的“市场营销”类型,也有立足于产业经济、以干好实体经济为目标的“产业经济”类型。而雀巢公司显然又是后一种类型,而且属于产业经济发展类型中的升级版——产业生态发展型。这样解读雀巢公司在华发展之路,是基于如下一些真实情况。
1.雀巢在中国发展始于原料基地建设。以食用农产品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食品加工制造企业,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在一定意义上是企业的“第一车间”。只有好的原料才能加工生产出好的产品,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常识。但培育原料供应链,费时、费力、费钱,是一项“重资产”投入。既要比拼企业实力,又在考验企业的价值观。所以,原料基地建设的状况,是衡量一家大型食品工业企业的产业经济贡献率(而非GDP)和产业链完善、供应链优化、产业分工与产业组织良好等产业经济综合分析的重要判定因素。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出“产业生态培育”特征的企业,则不仅是自身优秀,而且是自己所处产业领域中,具有行业公德、顾全行业大局、为行业发展注入正能量的行业标杆企业。这是因为,产业经济有如自然生态一样,具有本产业特有的产业生态系统。系统中各环节、各要素、各部分相互匹配,平衡有序,和平共处,从而可以实现全行业滚动式良性发展。这种良性产业生态环境下,这个产业系统中的大中小企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及终端消费者,大家和谐共生,各得其所。而这个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往往是位居二次产业——工业制造业的龙头型工业企业。以乳制品行业为例,产品质量首先取决于奶源质量。但好的奶源绝不会凭空而来,需要精心培育、持续维护。产能越大,奶源配套越大。基地建设越好,品质才会越高,产量才可能扩大。反之,不建或少建奶源,就只能去争抢其他人培育的奶源,此路一开,乳制品产业生态就会发生紊乱。资源不足、要素不匹配、劣质原料就会进入生产环节、添加三聚氰胺等违规物质以次充好、低价恶性竞争等等产业乱象就必然出现。最终引发经年不散的食品安全风险和社会公信力缺失。这个良性或恶性过程的产生,取决于生产企业的决定性作用。雀巢公司20世纪80年代年代进入中国食品产业领域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全力以赴的聚焦在有关产品的原料供应基地培育上。在奶源方面,从1987年开始在黑龙江双城培育奶源基地,历经三年多枯燥艰苦、进村入户的农牧业投入努力,才于1990年开始建厂,转入生产筹建阶段。三年多的前期奶源建设,与奶牛的成长、泌乳周期正相关。这个时间表显示了雀巢公司遵循产业规律,坚守“先抓牧场、再建工厂、后接市场”的产业顺序。这种对产业规律的坚守,是雀巢对行业发展的极其宝贵的重大贡献。这一点尤为需要认真总结,结合实际认真思考。
80年代的双城,还是一个发展落后的县城,道路设施差,雨雪天气道路泥泞车辆难行。乡村供电不足,时常停电要点油灯照明。当时的生活生产条件之差是今天难以想象的。雀巢公司的外籍农业专家们,正是在打着手电进村入户,踩着泥巴授课办公,点着油灯和农民吃饭的艰苦条件下,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开始了全国最大奶源基地的建设。为了遵循这个产业逻辑,雀巢在投产前后付出了六年多时间。而这个付出的后面,则是在双城建成了亚洲第一大奶粉工厂,连续多年的30多亿以上年产值和5个多亿的年纳税额。
雀巢咖啡的国产原料基地培育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1988年开始,雀巢在并无咖啡种植产业的云南思矛(后改名普洱)开始了咖啡种植的前期研究及产业化推动。1992年在云南正式建立了咖啡农艺服务部。1997年雀巢在中国的咖啡生产,已经完全采用产自云南的小粒种咖啡豆,彻底结束了国外进口小粒种咖啡豆原料的历史。这是继在东北地区之后,在中国版图的另一端云南,雀巢同样是通过带动农民白手起家的方式,将一个农业产业品类,实现了从无到有,做大做强。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作物支柱型产业的重大实践。
雀巢公司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北南两地前后推动的两大农牧品类产业生态培育,意义十分重大。一是为中国食品工业坚持按照产业规律进行企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二是为我国食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探索出了引进国际化资源、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可操作成功路径。三是为产业扶贫、振兴县域经济找到了发展农业食品产业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当我们对雀巢案例研究的维度纵向上从企业扩大到行业,横向上从点状企业的微观经济,放大到块状区域的县域中观经济,这个多维空间的视角,会让我们发现这个典型案例在产业经济领域中的多面性价值。而这些产业价值不仅过去有用,面向未来,在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产业生态、培植特色资源以及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等多方面,仍然十分有用。
雀巢的原料基地建设不仅于奶源和咖啡豆,谷物等广泛的原料供应链系统,都在雀巢关注之列。值得注意的是,雀巢公司一百多年来始终坚持着一个业务原则就是:绝不从中间商采购原料,所有原料必须采自于源头现场。这是因为雀巢坚持认为,生产前端的原料质量管理至关重要,把好原料关才能确保产品品质与安全。雀巢公司对待“第一车间”的所作所为,十分值得食品工业企业认真学习思考。这样做,不仅企业自身有利,也对行业生态健康良好有利,更是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做贡献。
注:因篇幅所限,本期刊登文章的前半部分内容(连载一),后半部分内容(连载二)将后续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