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小兔
不知从何时起,追求效率最大化仿佛成了评判事情的标准,整个社会都在宣扬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才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肯定。都市里的人习惯了和时间赛跑,在争取一种成全周遭的胜利。
到了伦敦之后,每日清晨或傍晚,我都扎起马尾,换上跑鞋,沿着河岸跑步。我跑过很多公园,围着超级大的绿地一圈圈地跑,边跑边看,有人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练瑜伽,遛狗。跑到湖边,会看到湖中一对雕塑,在雕塑上盖了天鹅的窝。
对着湖面拉伸韧带,然后我去咖啡馆买咖啡、面包,不忙时会坐在湖边吃英式早餐看天鹅。
因为没有功利心,才能没有分别心地接纳各种事物,不再剑拔弩张,能够静下心来感受,竟然成了最重要的生命体验。
在英国,告别国内快节奏的生活后,我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不再和时间赛跑,而是和自己的兴趣赛跑,在博物馆、在美术馆、在公园、在书店、在咖啡馆里感受到自在与慢生活里的温柔时光。
有一天,我去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看戏,从千禧桥横跨过泰晤士河,视野辽阔,河水流淌,城市中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出现在眼前,使人立刻感受到南岸的艺术氛围。有人在弹电吉他,有人在作画,有人在用巨型工具制造泡泡,卖气球的男人有一对胡子撇在嘴上,他飞舞着手指扎出不同的造型吸引孩子,顺便给自己的帽子上套了只气球小狗。
我的内心,为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背后,人们内心坚定的信念而赞叹。没有浮躁,没有焦虑,用自己的方式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找寻自己的价值,并享受这样的价值给周围人带来的幸福、喜悦。
我从小就是一个十分自律的孩子,父母管教严格,家中长辈以身作则,事事都要做到满分,这似乎成为家族的一个传承。
年轻时,我也曾因被严谨家风束缚而苦恼,总想要做些“出格”的事情,觉得那样才够酷。然而,走过千山万水才发现,流淌在骨子里,传承下来的习惯,才是成全自己最坚实的基因。
每年给自己立的目标都差不多,都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事,坚持365天可想而知它的能量。磨着自己的性子,像实验又像修行,最后发现无论做的什么,说的什么,都是做自己。
在英国,有很多历史传承的百年老店。许多传统的手工艺保留至今,大到衣服、帽子,小到香熏、器皿,甚至连擦鞋都是一门能代表巧思匠心的手艺活。
英国人对有时代价值的物品有深厚的情结,那些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家具、摆设品,仍然在他们家里占据一席之地。这样的习惯并非因为英国人吝啬,而是因为独特的情怀和对情感的珍视。很多老东西不仅耐用,而且打磨精致,饱含手工匠人的心思,既永不过时,也有沧桑背后的故事。
人生的起初,我们得到很多,可后来又开始失去,失去一些朋友,失去一些梦想,失去一些不会再相见的人。
慢慢有了更多跟自己相处的时间,生活变简单了,也看清了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生活中,值得终身拥有的物品没有很多,值得用力的事也只有这么几件。无论飞向哪里,多忙多累,都要记得和家人、朋友分享最珍贵、难忘的时刻,我想,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