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林业大盘点

2018-11-01 05:05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林业现代化森林

耿国彪

新年伊始,2018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五年成就,分析当前林业形势,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总体思路,安排2018年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根据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当前林业发展水平和人民对良好生态的需求等因素,研究提出新时代林业发展预期目标。力争到2020年,林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状况总体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65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95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70%,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力争到2035年,初步实现林业现代化,生态状况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05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8%,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85%,湿地面积达到8 3亿亩,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林业现代化,迈入林业发达国家行列,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覆盖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蓄积量达到265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20立方米,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3%,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2%,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100%,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全面提升,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全部治理。

新时代 新林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林业改革,着力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林业在许多方面发生深层次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全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国土绿化稳步推进。二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林业资源保护全面加强。三是积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四是認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色富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五是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六是不断夯实林业发展基础,支撑保障能力稳步增强。七是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林业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林业发生的变化是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主要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多次深入林区视察指导,多次研究林业重大问题,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次数之多、分量之重、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都前所未有。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林业的地位作用全面提升,林业的顶层设计全面优化,林业的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林业的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重视林业,形成了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林业能有这样的发展态势和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全体务林人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不断发扬光大。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安排部署。林业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生态兴则文明兴,国家强林业必须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良好的生态、发达的林业。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林业发展水平离这样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再接再厉、埋头苦干、迎头赶上,林业绝不能拖国家现代化的后腿。要举全行业之力,集各方面之智,坚定不移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林业改革发展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面临许多挑战,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增添了强大动力,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更大红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效抓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夯实了发展基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搭建了广阔舞台。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全力推进,林业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

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目标,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林业部门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导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林业现代化的不懈追求,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使命,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把提升质量效益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永恒主题,把夯实发展基础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强化责任担当,抓实工作举措,用林业现代化引领林业改革发展全局。

张建龙强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林业工作和各地实际,重点抓好11个方面工作: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二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是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四是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五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六是推进各项林业改革。七是提升林产品生产能力。八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九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十是夯实政策和人才支撑。十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林业改革永不止步

我国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全国确权集体林地面积27.05亿亩,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任务基本完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初步形成,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转岗安置,国有林区和林场分别妥善安置富余职工6.94万和7万多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与停伐相关的金融债务基本化解,国有林区每年减少木材产量373.4万立方米,国有林场每年减少森林消耗556万立方米。国有林区林场生态保护职责和资源监管措施不断强化,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国有林区林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和《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以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国有林场改革全面推开。集体林业金融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与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从300亿元增加到818亿元;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覆盖全国,保险面积达20.44亿亩。中央相关部门在提高补助标准、金融债务处理、林区行政区划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对国有林区林场改革的支持力度,各地积极推进国有林区林场改革,支持森工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在国有林区改革方面,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改革方案全部获得批准。通过增加管护岗位、发展特色产业、劳务输出等方式转岗安置富余职工。积极推动“四分开”,内蒙古森工集团承担的社会职能已全部剥离移交,吉林、龙江、长白山森工集团完成了部分社会职能的移交。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吉林制定了分区域组建国有林管理机构的方案。开展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可持续经营试点。在国有林场改革方面,各省(区、市)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均获国家批复,23个省(区、市)完成了市县改革方案审批。3776个国有林场基本完成改革主要任务,其中3618个定性为公益事业单位。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职工年均工资增长到4.5万元,基本养老医疗实现全覆盖,完成危旧房改造54.4万户。

张建龙表示,下一步要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确保按时完成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抓好市县级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落地,基本完成主要改革任务。一是坚持分区施策,分类研究,因地制宜推进政事企“四分开”。抓紧剥离森工企业社会职能,将机构和人员全部移交地方。对于受人员身份限制地方无法接收的,可将职能交给地方,森工企业撤销相应机构,人员留在森工企业转岗安置。二是积极稳妥安置富余职工。通过鼓励创业、对外合作、劳务输出等途径,促进职工转岗就业。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鼓励在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内有偿使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职工收入。三是加强林地保护,在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开展毁林开垦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开展监督工作,确保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四是完善资源监管体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加快组建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创新森林管护机制。林业生产建设任务凡是能够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的,都应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五是加强森林抚育经营。重点国有林区要编制长期森林经营方案,抓好可持续科学经营试点。国有林场要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经营制度,启动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工程。六是积极落实财政投入、金融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扶持政策。同时,要抓好集体林业改革试验示范,积极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完善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各地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

我国林业产业总值突破7万亿元

2017年全国林业产业总值首次突破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500亿美元,五年来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达12.1%,我国继续保持全球林产品生产、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张建龙表示,今后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修复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多种功能充分发挥,既创造更多的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的需要,又生产丰富的绿色林产品,满足人民对物质产品需要。

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我国已形成了五大林业产业集群,中东部、两广地区成为人造板生产中心,东北地区成为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主产区,东南沿海成为花卉产业和家具制造业主要基地,西北地区成为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成为森林旅游密集区。全国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较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森林食品、森林康养、森林碳汇、特色经济林、竹藤产业、苗木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与利用、林业物联网等林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等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2017年森林旅游业成最大增长点,全国新建各类森林旅游地接近9000处,年接待旅游人数14亿人次,较上年增长了15.5%,社会综合产值1.15万亿元。全国木本油料、干鲜果品等特色经济林产量达1.8亿吨,油茶、竹子、花卉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启动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示范项目,五年来累积建设和划定4766万亩,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承诺贷款超过千亿元。全国林业主要产业带动5200多万人就业和130多万人增收脱贫。

目前,林业产业还存在大而不强,资源基础不牢,全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业产业基础支撑能力较弱;产业聚集度低,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较低,人均劳动生产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6;创新能力不强,全国林业科技成果供给不足,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总体跟进、局部并行、少数领先”的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附加值不高;综合竞争力较弱,我国林业企业面对的国际贸易环境较为严峻等主要问题。

未来几年我国将协调推进林业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现代林业服务业快速发展。计划到2020年,总体实现林业总产值8.7万亿元的目标。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27:52:21。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林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由资源主导型向自主创新型、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产业升级由分散扩张向龙头引领转变。

在传统产业方面,改造提升木材培育、加工、林产化工、林业机械等产业。计划到2020年,建成国家储备林2.1亿亩,每年新增木材供应能力9500万立方米以上,初步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培育10个国家级进口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2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木材加工示范产业集群;林产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逐步加大精深加工产品和以特有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林化产品比重;林业机械制造业年总产值将达到2250亿元,全行业年出口贸易额达到150亿美元以上,林业机械化水平达55%以上,培育和孵化具有“專、精、特”鲜明特点的林业机械产品国家级生产基地,逐步提高林业机械的自主制造比例。

在特色富民产业方面,着力发展林下经济、竹子、木本油料、花卉等产业。计划到2020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稳定增长,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面积1800万公顷,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5万亿元;实现竹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建成800个木本油料重点县,木本油料种植面积发展到1333万公顷,年产木本食用油150万吨。

在林业服务业方面,大力培育林业旅游、康养等产业。计划到2020年,实现各类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景区总数达到9000处,林业旅游休闲康养人数达25亿人次,创社会综合产值达13000亿元,累计新增直接就业195万人,将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业培育成林业支柱产业。

我国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我国将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到2035年达到26%、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张建龙介绍,围绕阶段性奋斗目标,一是要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扩大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造林规模。以三北工程40周年为契机,新建2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开展精准治沙重点县建设。抓好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内蒙古浑善达克、青海湟水三个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规划造林723万亩。二是要发挥中央投资撬动作用,利用开发性政策性贷款300亿元,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00亿元,积极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材,建设国家储备林1000万亩。三是要创新国土绿化机制,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探索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贴息保险、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优先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国土绿化项目。同时要大力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市群、森林公园建设。力争2018年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其中人工造林5000万亩,森林抚育1.2亿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业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培育森林资源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积极创新国土绿化体制机制,科学实施营造林三年滚动计划,注重用财政存量放大金融增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全力筑牢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坚持发挥重点生态工程在国土绿化和改善生态中的主体作用,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启动建设了11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累计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4240万亩。各地也实施了一批造林绿化工程,国土绿化步伐全面加快,生态状况持续改善。5年来,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51.37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二是森林质量得到普遍重视,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示范项目,建设和划定国家储备林4766万亩,国家储备林制度初步建立。出台了《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修订了《造林技术规程》《森林抚育规程》《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完成森林抚育6.22亿亩,林木良种使用率由51%提高到61%。三是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出台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启动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国家沙漠公园建设、沙区灌木林平茬复壮等试点,封禁保护面积达2315多万亩,国家沙漠公园超过103个。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5亿亩,绿进沙退的趋势进一步巩固。四是森林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森林城市增加到137个。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提升了林业社会影响力,增加了国土绿化资金投入。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北工程建设绘就新时代发展蓝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绘就新时代发展蓝图,力争实现三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4%左右;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建设任务,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到2050年,全面建成完备的四大区域防护林体系和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张建龙介绍,未来几年,三北工程建设将按照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统筹推进乡村林业振兴和区域治理协调发展两大战略,着力推进造林育林、资源保护、经营修复三项任务同步发展,加快形成以百万亩防护林基地为主体,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退化林分修复、精准治沙重点县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工程建设新格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进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并确立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三北工程建设以扩大林草植被为重点,加快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到2020年,工程区新增森林面积988.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面积达到3355.8万公顷;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4%左右;新增森林蓄积5.5亿立方米,达到26亿立方米以上。第二阶段,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恢复和扩大山地、沙地森林植被为重点,造封飞并举,推进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到2035年,提前15年全面完成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建设任务,工程区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公顷,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森林蓄积总量增加到42.7亿立方米,三北地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得到全面控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三北目标基本实现。第三阶段,到2050年,全面建成完备的平原与绿洲农田防护林、沙地防风固沙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和山地水源涵养林四大区域防护林体系,建成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满足人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要求,为建设美丽中国绘就绿色三北的新时代美好画卷。

据介绍,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五年,年均造林育林千万亩。2012—2016年,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育林50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805万亩,封山育林2007万亩,飞播造林55_5万亩。5年来工程区治理沙化土地近6万平方公里,三北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已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297平方公里,呼伦贝尔、科尔沁、毛乌素三大沙地植被盖度增加了8.3个百分点;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5.4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泥沙量减少4亿吨左右,黄河中游安宁渡—潼关河段年均输沙量由20世纪50-80年代12.19亿吨下降至2008-2014年1.39亿吨,降幅89%;5年来工程区103个地级市完成市郊周边造林690万亩,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工程区林产业加快崛起,特色经济林总面积已达到1亿多万亩,年产干鲜果品4800多万吨,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约1500万人依靠发展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林业局启动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将分两步走建成美丽宜居乡村。到2025年,使人居环境接近或达到城市水平;到2035年,乡村人居环境达到或优于城市水平,基本建成生态和谐、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据了解,根据中國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全国行政村有63.5万个,其中,平原区有24.2万个,丘陵区19.7万个,山区有19.6万个。国家林业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目前,国家林业局已启动编制《全国乡村绿化规划(2018-2025年)》《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方案》,从五方面发力,提高乡村生态宜居水平,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态基础。

一是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统筹考虑乡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严格保护乡村地形地貌、水体山体,严格保护库塘、沟渠等具有历史价值,仍能发挥作用的生产生活设施。

二是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其生,筑牢“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态基础,建成四季有景、处处是景的美丽乡村。乡村绿化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达到30%,到2035年达到38%,到本世纪中叶达到43%。

三是提升乡村林业发展质量。通过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方式,提升乡村森林质量,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通过改培大径级用材林、珍贵树种、经济林及竹藤花卉等,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四是发展乡村林业产业。深入推进林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区域优势与特色,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林产品的供给,让“叶子、果子变票子”,助力林业精准扶贫。

五是传承发展森林文化。保护好民居风貌,传承好当地文化习俗,营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营造一种守护民俗、回归民间的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林业现代化森林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我的女巫朋友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