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11-01 09:19王万宁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科学

王万宁

中图分类号: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2-0154-01

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关键时期。在学习中,应将书本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重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训练与培养,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

1.中学生物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是强调教师讲授知识,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缺乏对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二是为了升学应试,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缺乏对学生认知方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三是忽略教材中的实验、实践活动。很少组织和开展,甚至出现讲实验,背实验现象。知识结论缺乏事实依据,导致学生求实精神流失,科学能力殆尽。

2.生物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的概念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各种途径获取的信息逐步积累形成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等表现出来的科学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其中既有学生为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素养,又有在生物学实验、实践中所需要的观察、探究、创新、实践等能力。

3.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3.1 紧密联系生活,师生互动学习。生物界的绚丽多彩、生命的奥妙无穷以及生物知识的广大博深都与实际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例如,生物体的生理结构、人类的卫生保健以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青蒿素的应用等等,这些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生存,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质疑解疑,追求真知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学生通过探索、思考、争论,培养其民主、合作、批判、辩证、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3.2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转变角色、观念,创设特定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生物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教师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将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等方面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认识到生物科技的正负效应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决策能力。

(2)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交流,通过质疑、探索等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式即为探究性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恰当情景、形成探索氛围、把握探究的深度,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并评价探究的成败。

(3)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课堂实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通过准备好的知识体系与学生一道进行探讨和研究。该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并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4)学习生物科学史,掌握科研方法,开阔知识视野。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着科学探索、科学应用而积累起来的科学思想、科学认识观、科学研究方法等。能充实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精神,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

3.3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生物学具有实验、实践性特点。开展实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生物材料,观察研究生命现象,动手操作实验过程,实践检验理论知识。

(1)通过实验教学,师生对实验现象到生物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剖析、研究,使得知识转变为技能,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

(2)利用目标明确的实验进行教学时,对实验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学习更多知识和其它實验。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实验设计,加强探究性过程学习。教师应加强探究性实验设计,构建“发现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现象—归纳总结”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实验并克服困难,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并及时调节实验操作状态,培养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使得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由静变动,由微观变为宏观。特别是模拟了一些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演示、开展的实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 加强学科渗透,提升学生综合技能。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在基本原理、思想方法、研究内容上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现代教育技术、数学、人文学科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与科学、技术、社会结合学习,能培养学生科技价值观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学生特点、生活实际,进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到多门学科相互渗透、融合贯通,并灵活运用。从而优化书本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应加强学习,掌握专业、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具备选择、分析、应用教材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能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与教学反馈。注重细节,具备资源整合能力,从而使得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端正的科学求知态度。具备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具备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科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