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流的危害

2018-11-01 05:56
生命与灾害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救生员滨海海滩

周 军

8月5日,北京一对8岁双胞胎姐妹跟妈妈到青岛旅游,在黄岛区万达公馆南侧沙滩游玩时走失。遗憾的是,当6日先后搜寻到两名孩子时,她们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事发地点在万达公馆对面的海滩,当地人都知道这里暗流多。从卫星图上看,有明显的沙槽现象,很可能会有离岸流(又称裂流),但由于是小朋友发生事故,除了离岸流外还有很多其他可能。”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副研究员张尧博士8月6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离岸流已成为继风暴潮、海浪之后,给人们滨海旅游造成危害的另一海洋灾害。大约90%的海边溺水是因为离岸流引起的,每年国内外有成百上千人死于离岸流溺水。离岸流给滨海旅游的吸引力维护、海滩管理、事故纠纷处理带来了大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滨海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离岸流是在海面波浪的辐射应力及压力差作用下,海浪破碎后堆积至岸边的壅高水体再穿过碎浪带,回流入海的条带状表面流。

离岸流流速大多在每秒0.3~1米,最快可达每秒3米,其长度可达30~100米甚至更长,流向几乎与岸线垂直,可将强壮的游泳者迅速拖拽入深水,引起溺水。

离岸流产生的位置往往随波高、波浪周期、海底地形以及海岸线形状而发生变化,最常出现在近岸海底不连续沙坝之间的凹槽或缺口上方水面,以及突出的结构物、礁石两侧。从水文地质角度,靠近热带地区岩石海岸的海滩更容易产生离岸流,落潮时离岸流风险较其他时刻更大,夏季离岸流相对更加严重。离岸流的出现有时具有突发性,这容易给遭遇离岸流的游泳者造成恐慌,更加剧了离岸流溺水事故的后果。

很多海边是不允许下海游泳的,但人们往往看着大海风平浪静,就觉得是安全的。其实,比如像离岸流,并没有浪花,很难引起人注意,但它已成为滨海休闲旅游的危险“杀手”。今年6月,三亚大东海发生了一起离岸流溺水事故,2017年7月广东阳江海陵岛连发两起游客溺水事故,致4死1失踪,当地海洋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推论,他们当时可能遇上了离岸流。

应对极端海洋灾害和风险,海洋部门和各级政府逐步建立了成熟的减灾和应急业务体系,公众防灾意识也逐渐提高,但以离岸流、沿岸流、近岸浪为代表的常规性、高危水动力现象,给日益增长的滨海旅游休闲活动频繁造成危害。

目前我国对离岸流灾害的技术评估和安全管理等才刚起步,相关调查评估、危险性评价、精细化预警报、安全管理和公众科普警示等极为缺乏,公众对离岸流的认识也存在盲区和误区。

当前,我国将游泳等列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但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救生员培训等教材中几乎没有离岸流相关知识,公众和海滩救生员等通常把离岸流误认为暗流。认知错误和警惕性的缺乏造成很多热点旅游区出现大量溺水事件,增加了救援工作量、滨海旅游安全管理难度。

其实离岸流是海浪和浅滩地形共同作用的一种表面流,通常发生在岸边,不会将人向下拖拽;而暗流则多为深水区域水体中下层的内流,可能会把人往下拖拽。两者发生的深度、机理和强度截然不同。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等国家已开展了大量的海滩离岸流监测、现场警示、逃生策略优化等研究工作,如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对全国海滩进行离岸流预警报;西班牙、韩国等利用气象、海洋数据对热点滨海旅游海滩进行离岸流风险预警。

离岸流通常从岸边高处更加容易判断,多为有白色泡沫或浑浊泥沙等集中漂离岸边并流向深水的相对平静水域;低潮、大浪、夏季时更容易产生离岸流,去海滩前应查阅当地落潮时间,要保持警惕,阳光明媚的平静天气仍然有可能发生离岸流;浅滩沙槽、海岬、礁石或结构物附近也是离岸流高发区域;到海滩时应先和救生员进行交流了解海况,并寻找离岸流警示牌,尽量在救生员的视线范围内游泳或冲浪;确保会游泳,不要独自下海。

猜你喜欢
救生员滨海海滩
多彩海滩
海滩芭蕾
游泳救生员培养现状与发展分析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海滩假日
救生员
留住夏天味rimini rimini海滩包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