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彦林的这本散文选让我爱难释手、感慨良多,竟涌出写点读后感的冲动。然而拿起笔来——套用该书中《故乡》一文开篇的半句话“迟迟没敢落笔。因为这个题目外延太大、内涵太深、负载太重。”这部大作犹如它的名字《地气》,“地气是日月之精华,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大地厚重地载着万物,天空任我们的思绪驰骋。”
《地气》是记述作者对故乡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热情讴歌故乡亲人、老区人民,妙笔巧绘沂蒙风情、山区新貌,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情,选材立意蕴含着大义。
墨子云:“义,利也!”即:义,利人利天下。“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故在每篇中都能体现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第四辑“家国情怀”,集中体现出爱国为民的大情大义;而第一辑“乡情如酒”中的一草一木、鸡飞狗叫,都蕴含着真情真义。“老黄狗成了我的好朋友、好伙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无论是月光明媚,还是伸手不见五指,在那林间的小路上,老黄狗像一位忠诚的卫士,护送着我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学习生涯。”“狗重情义,也通人性。人与植物、动物相逢、相遇、相识也是缘分……”
“爱屋及乌”。作者对家乡动、植物的热爱,源于他对家乡亲人的热爱,源于他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人民》一文广征博引、谈古论今,从战争到和平,从平民到领袖,从哲学、美学到马列经典,纵横捭阖、洋洋洒洒、力透纸背,揭示出了人民的价值,凸显了“精神高地”,不能不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其他诸篇,也无一不是在歌颂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创造、人民的功绩、人民的真善美。显然,作者已经把“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当成了神圣职责。
作者厉彦林并不是专业作家,而是省机关公职人员、厅级领导干部,但他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表现现在他的多产上,更表现在他的精益求精上。
《地气》就是最好的说明。立意精深,语言精美,结构精妙!全书70篇,无一不根植沂蒙大地,无一不歌颂真善美,而又无一不给人以情的渗透、爱的激荡、力的增长!这不是立意精深吗?语言精美,表现在形神兼备、诗哲交融、平中见奇上。“多少个节假日,白发稀疏、弯腰驼背的娘,拄着拐杖,站在街口,弯着腰,眯缝着昏花的老眼,像遍地挑黄豆一样盯着每一个行人,眼巴巴地盼着我们全家归来。”你不觉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入视其神吗?更催人泪下!“有时候草可以代替真金,有时候纯金却代替不了普通的草。”这不是诗意与哲思最好的融合吗?此类语言比比皆是。四辑前面的每段引语,都是一首绝妙的诗。
而结构精妙,又是该书的一大特点。请看四辑的标题:多情凝重,亲情暖心,真情在胸,家国情深。一个“情”字贯穿全书,而第四辑的引言,更是把全书的内容提炼升华为一个灵魂,即家国情怀:“乡情、亲情、爱情、友情、真情,把这些情融合在一起,汇聚成雄浑厚重、深邃博大的家国情。家国情是心怀天下的宽仁情操,是嫉恶如仇的傲骨临风,是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是热泪沾巾的壮美柔情。家和国同宗同源同命,合着祖国跳动的脉搏,携手共圆远方的梦。”
尤为精妙的是该书的序与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序“地气重凝”,跋则“天光照耀”,对仗工整,妙不可言;而地坤天乾,古今常理,千载不移。从每篇到全书,是典型的“形散神不散”的结构;从文字到每篇后的二维码,阅听并蓄,是高科技的应用和读书的飞跃;从字面到立意,是出色的“笔下有乾坤”的体现。从彦林同志的《地气》和他110余篇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卓越成就看,似可体味到习近平关于“四有”创作理论的内在关系:“胸中有大义”是基础,“心中有人民”是方向,“肩头有责任”是动力,“笔下有乾坤”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