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藏语意为“光明吉祥”,既是边境县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下辖6个乡镇52个村(居),总人口1.8万人。近年来,朗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农牧区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四好农村路”,各族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坚持把建设农村公路网作为织密民生保障网的重要手段。2006年,全县才有3条沥青路,那时建制村通畅率仅为18%。“十三五”以来,朗县共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4个、总投资9.5亿元,分别比“十二五”同期增长62%、200%,建制村通达率100%、通畅率86%、好路率60%以上,彻底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切实打通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最后一公里”。全力保障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优先考虑有资质、有实力的当地农牧民施工队参与项目建设,并明确项目建设中农牧民群众参与务工比例不低于30%,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年均增收1800万元。特别是近两年来,积极组织1500名贫困群众及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参与交通项目建设,实现群众就近增收360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热情。
为了了解群众对道路出行条件的满意度,朗县发放群众满意度测评表500余份,结果显示满意度均为100%。
坚持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各项工作。朗县县乡村道由县交通运输局“一所六站”(即1个县农村公路养护所、6个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站)负责养护管理。坚持把“一所六站”工作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切实做到“机构、责任、人员、资金、制度”五落实。今年,用于群众性养护资金128.4万元,目前,共有374名人员从事“四好农村路”。在农村公路管理过程中,朗县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新机制,与脱贫攻坚、边境小康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加强农牧群众技能培训力度,坚持每年不少于5次邀请各级专业养护队伍开展现场养护、技术养护、安全养护培训,增强农牧民群体的养护技术能力,把当地能力较强的农牧民群众充实到村道公路管护队伍中,让当地农牧民群众把路“管起来”。目前,全县农村公路经常性管养率实现100%。
对于弯多、坡陡、谷深、自然灾害频发的朗县来说,公路的养护就是生命的养护。朗县坚持按照县、乡、村、养护人“四位一体”公路养护机制,形成全县农村公路“分段到村、责任到人”养护模式,着力建设全民养护队伍,促进群众养护增收,把各级养护资金与脱贫攻坚等相结合。为238名生态就业岗位农村公路养护员发放工资71.4万元;为3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公路养护人员购买人身保险并与其签订季度性劳动协议,按照每月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工资;吸收104名群众加入到“两站两员”工作中,每年由县政府解决15万元补助资金,在解决贫困人员就业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农村公路安全与养护常态化。积极宣传教育,各族群众爱路护路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显著提升,自发参与农村公路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养护项目,主动清除清理塌方、滑坡、落石、公路边沟水渠,2017年在公路沿线累计种植绿化白杨树80000余株,清理路面500余公里、清理边沟300余公里。
坚持在农村公路运营中积极探索农村客货运输和物流发展新模式,全县客运站点预计年内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83%,预计年内实现物流网络覆盖至各行政村。农村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极大地降低了农牧民群众出行成本。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有序参与农村公路运营,截至目前全县参与货运农牧民群众1000余人次,实现人均增收10万元。同时,在公路带来的便利下,朗县辣椒、核桃、苹果、花椒、藏东桃、“贡品酥油”、奶渣等一系列农产品的销路得以拓宽,切实让农牧民享受到交通便利的发展成果。
下一步,朗县将以“四好农村路”全国管理现场会为契机,对标先进、创新举措,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推动朗县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各族群众出行营造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