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林区路上安装了醒目的警示柱
2004年自交通部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以及2014年实施公路生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认真贯彻“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管养并重、安保同行的工作思想,以打造“平安交通”“和谐交通”为目标,狠抓农村牧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在农村牧区公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的同时,也给农牧民群众出行提供安全舒适的公路交通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及各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村牧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是对公路上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路段和危桥,采用交通工程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的专项工程。因此,在制定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工作中,内蒙古公路局本着“安全、经济、环保、有效”和“因地制宜、注重效果”的原则进行。一是按照交通运输部的布署要求,对全区农村牧区公路上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路段和危桥数据资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为施工设计提供了一手资料。二是与交警部门联合对事故易发路段和存在安全隐患路段进行详细调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制定相应实施方案。三是严格按照《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指南》及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对实施安保工程隐患路段进行详细勘察设计。
结合全区地域面积较大,自然和气候条件复杂及有效施工期短的实际,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几年来,内蒙古公路局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管理中切实把质量管理放到突出位置来抓,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在安防工程项目建设中,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全面加强项目监管,保证质量。针对公路实际,切实做好安保工程的设计,通过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真正排除安全隐患。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四项制度”。严把施工工艺和建设质量,形成业主监管、社会监理、企业自查和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为了强化农村牧区公路工程项目的规范管理,全区制定了包括招投标现场监督制度、建设项目“双合同”制度、设计变更论证制度、质量管理专群结合监督制度、建设资金封闭管理制度、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激励制度、工程质量终身保证制度和农村牧区公路质量回访制度等“八项制度”,并持续在农村牧区公路建设中推行,有效促进了农村牧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健康发展。
资金是保证农村牧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的关键,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几年来,内蒙古公路局积极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地方财政出资、企业赞助、村民“一事一议”等方式积极筹集农村牧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资金,有力地缓解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的资金压力。同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总体原则,认真落实好地方政府在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明确旗县政府在农村牧区公路交通建设中必须履行建设用地及拆迁补偿、配套资金筹集、工程施工组织、质量与安全管理、养护经费落实、动员群众积极投工投劳等具体职责。切实做到了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中,所需料场、砂场全部由沿线乡镇无偿提供,确保了农村牧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核心理念。一是针对过去一些农村牧区公路标志标牌不完善,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实际,在嘎查村公路建设中,严格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运输安全,提高服务水平;二是线路的走向坚持以在原路线上进行改造为首选,尽量做到不占耕地,保护草原,并且不得在可视范围内采石取土,对凡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弃土场和临时占地等,能整形的必须整形,能平整的必须平整,能复耕的必须复耕,能种草的必须种草,把环境保护纳入到了对施工单位检查验收的重要内容;三是逐步把绿化美化纳入农村公路建设内容,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把农村公路绿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通过绿化或种花种草等,努力改善农村牧区环境。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缆索式护栏
呼伦贝尔市交通部门用轮胎做成了彩色的防撞墙,既醒目又节约。
砌筑挡雪墙
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一是实行日巡查制度。养护人员每天不间断地对管养路段进行巡查,确保农村牧区公路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排除,保证公路安全畅通。二是逐级上报。由养护道班将巡查情况上报地方公路管理段,再上报旗县交通运输局。由旗县交通运输局统一调动管养人员和机械,及时清理路段的积雪、积沙、淤泥,设置警告标志。三是建立安保工程档案。针对急弯路段,危桥危涵路段等重点跟踪管理,努力完善安保工程。在做好日常管理和养护的同时,加强了对超限运输的治理工作。通过路面流动治理、定点治理、源头整治等综合整治行动,最大限度减少超载超限车辆对农村牧区公路的破坏,保护农村牧区公路安全完好畅通。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公路安全现状,保障行车安全和方便车辆通行,2016年制定了《2016-2020年全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标志标牌配置实施方案》,启动了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标志标牌配置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3亿元,完成对全区2015年以前建成的沥青和水泥路的安防工程改造,2016年及以后新、改建的农村公路在建设中同步实施,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完成对县道、乡道的指路标志和村道的指路标志及警示标志的配置。届时,让全区农村公路安全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考虑到民族特色与国省道进行区分,内蒙古公路局在方案中还规定指路标志的指向地名称采用蒙文和汉字对照方式,农村公路指路标志外边框颜色按县道采用红色、乡道采用绿色、村道采用黄色区分。两年来,这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区已有40多个旗县启动这项工作,已完成安全警示和指路标志配置16378块。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公路的安全通行水平,科学、合理地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内蒙古公路局针对性地分析了事故多发点、急弯、陡坡、视距不良、危险边坡等路段的具体情况,在满足规范标准基础上,积极采取技术措施,切实提高了农村牧区公路的安全畅通能力。
通过设置一定的紧急停车带、避险车道、强制减速带等避险设施及采取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等措施,减少因冰雪、风沙、路滑等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提高安保工程实施效果。
通过设置警示、诱导等设施,保障良好的行车视觉,引导车辆安全通过行车危险路段。同时针对急弯、陡坡、高填方路段、易发事故路段,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确保行车安全。
在学校、工厂、穿越村镇等人群集中的地段设置醒目标志,提醒过往司机注意交通安全。
通过实施农村牧区公路安防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牧区公路的安全指数,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农村牧区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公路安防工程实施以来,通过针对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面抗滑力不足、危险边坡等影响行车安全路段的处置,隐患路段通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超限超载大幅下降,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农村牧区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牧区公路安全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提高了道路行车安全水平,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群众出行更加安心、放心。
开鲁县改造后的通村桥梁
交通运输行业的管养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部门始终把“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行业服务理念和宗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农村牧区公路安防工程的始终,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舒适、畅通、便利的公路交通条件,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管养理念深入人心。
交通行业社会形象得到进一步改善。公路安防工程的实施,有力保障了出行群众和客货运输者的行车安全,得到了社会公众和其他部门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在全社会树立了负责任行业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开鲁县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公路发展长效机制,推动了全县农村公路健康发展、协调发展。截至2017年年末,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85公里,其中:县道424公里,乡道495公里,村道1166公里,全县危桥全部重建,农村公路标志牌设置率达到95%以上。
尤其是在2014年至2017年的四年间,开鲁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公路质量安全、通行安全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大危桥改造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全面排查,尽早实施。开鲁县地方道路管理段、县路政大队坚持将农村公路路况、桥梁、安防设施使用情况作为日常巡查主要内容,乡镇养护站、村养护所巡查人员积极配合工作,将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出现问题的桥梁情况进行上报,县交通运输局接到问题后积极开展工作,对存在问题的路段、桥梁采取限制通行措施,发布绕行公告,并派出专业队伍对存在问题的路段、桥梁进行维修重建,将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畅通。
出台制度,紧抓“三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道路安全设施设置力度,开鲁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开鲁县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使开鲁县近年来新改建的农村公路安防设施设置率明显提高,安防设施质量明显提高。
成立小组,严管质量。开鲁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局技术人员坚持天天下乡到施工现场,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各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完工在局技术人员检测通过后,向局质检站递交分项工程交工申请报告,经局质检站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转段施工。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对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施工规范等内容进行讲解培训,提高了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聘任专业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更好地保障工程质量。
准格尔旗农村公路上安装的警示柱
整合项目,全面覆盖。通辽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了标志牌配置工程,开鲁县积极将市标志配置工程与安防工程相结合,加强农村公路安防设施设置水平,圆满地完成了每年安防计划的同时,未列入计划的村道也设置了标志、标牌,全县农村公路标志牌设置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提升了道路安全性。
几年来,开鲁县在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及安防设施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危桥数量逐年减少,交通事故逐年降低。
安防工程所倡导的“消除隐患、珍视生命”的主旨,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呵护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因此,安防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也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有效提升了交通行业的形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13年至2018年,准格尔旗安防工程整治危险路段约450公里,完成了钢筋混凝土护栏9000米、示警桩2.45万棵、标志50套、标线3.5万米、视距台土石方25万立方米、自救匝道5处。
安防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树立了交通行业的良好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通过实施安防工程,全面改善了实施路段的安全、服务设施,有效地提高了公路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公路的服务内涵。通过实施安防工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交通系统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保护自然环境、坚持协调发展的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采用合理工程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处置行车隐患的要求已经深入人心,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悄然改变着公路行业的传统观念。
全旗交通系统把安防工程作为重点,一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下达的计划,加强管理,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拟定方案、设计编制、施工组织等环节严格把关,另一方面,认真听取乡镇政府和交警部门的意见,积极协调,争取多方支持,在实地调查及方案论证中,请当地政府和交警部门全程参与。同时,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是一项新的交通系统工程,提高各单位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另外,对实施路段科学分析,注重实效。严格划分“事故多发路段”与“安全隐患路段”,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防护措施,防止过度设防。同时,坚持经济实用和美观环保的原则,加强检查监督审计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对实施项目定期检查及巡查,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坚决要求施工单位返工整改。对已完工的项目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审计工作加强了各单位对国家专项资金要认真管理的认识,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运作进一步规范化。同时,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大部分单位都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积极向社会展示交通行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内蒙古的通村沥青路,刷上标线后,畅安舒美的环境基本形成。
近年来,准格尔旗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随着农村公路通达通畅不断深入,如何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选择经济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是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切难题。为此,准格尔旗将开展题为“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的专题研究,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索,总结适合当地农村公路的安全保障技术。
“十三五”期间,五原县加快推进了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
在安防工程方面,在设施安装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工程管理办法。在临沟路段加装波形防撞钢护栏,设置防撞墙、防护墩等;在平交道口设立减速带和示警桩,设置“限速”“村庄”“减速让行”等标志牌,使主、支路往来车辆各行其道、减速进入平交道口,提高路口的安全性;在急弯等通行条件差的路段增设反光镜,喷涂诱导标等,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在视线好、无事故记录的直线段增加或更换标线、标志,保持标志标线完整无缺失,根据交通量和行人的安全考虑合理设置标线、标志来分配路面使用范围,通过实施轮廓标、诱导标、减速带等综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果,体现了“主动引导,突出重点,适度防护”的总体要求。
在危桥改造方面,加强了农村公路桥梁安全的隐患排查,强化对农村公路危桥管制措施,对技术状况评定为五类的农村公路桥梁,及时封闭交通,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车辆、行人绕行路线;对技术状况评定为四类的中小型桥梁,在桥梁两头设置了明显的限载、限速标志和重车绕行标志;对技术状况评定为三类的桥梁,酌情进行交通管制。对经常检查或定期检查发现的新增危桥,及时设立限载、限速标志,限制大型车辆通行,确保危桥改造实施前桥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