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晴 庞静怡
沉浸式教学法,属于一种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加拿大法语区。所谓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就是以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语言的基本教学模式,是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让学习者全天候沉浸在目的语环境中的一种教学模式,美国自2006年明尼苏达州的第一个项目开始已经设立了二十多所沉浸式中文项目的学校,由此可见,沉浸式教学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之大。虽然国内也有不少高校运用沉浸式教学法进行汉语教学,但是真正以案例来研究沉浸式教学的论文很少。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学法,即使是沉浸式教学法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笔者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老挝班为例,探讨沉浸式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国内沉浸式教学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机电学院于2016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将近两百人。学校要求学生在一年内通过汉语HSK3,然后进入专业课的学习。考虑到机电学院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及来华留学生是零基础的汉语水平,我们将沉浸式教学模式稍作修改,以适用于真实的教学。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7级零基础老挝班的31个留学生。他们在2017年九月入学,十月开始学习汉语。经入学调查,其中90%的学生汉语水平为零基础,10%的学生在来机电学院之前已经学习了3—4个月汉语,会一些简单的交际用语,书写方面几乎为零。另外,老挝的学生大部分不懂英语,极个别可以说英语的,也无法用英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鉴于老挝学生与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文化背景、语言功底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制定了适用于老挝班的沉浸式教学模式。
老挝班学习者必须在一年内通过HSK3考试才可以进入第二年的专业课,因此我们提倡以语言为主,文化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1.总体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3)80%的学生可以通过HSK3考试,进入专业课的学习;(4)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
2.阶段性目标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适应中国的生活环境;了解课堂用语、日常交际用语;汉语水平达到HSK1-2;2018年1月-2018年3月: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进行较为流利的日常交际活动;学生的汉语水平可以达到HSK2-3;2018年4月-2818年7月:教学目标为:学生汉语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能够正常交流,汉语水平达到HSK3-4。
陈昌来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这本书中提到:“科学的课程设计应该是:所规定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使全部教学内容合理地愤怒到有关的课程和课型中去,能够较好地体现既定的教学原则。课程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单位要考虑各种主客观条件。”根据这种设计理念,我们将教学目标与实际相结合,设计了一套沉浸式教学方案:老挝班31个人,采用全天制上课模式,一天八节可,涉及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读写课四种课型,期间穿插汉字文化课、书法课、国画课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并且适时举办课外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第一学期课程为14周,第二学期课程为15周,每周40课时,晚上会有额外的课外汉语自习,尽可能地确保学生的沉浸式语言环境,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入手,定时安排测试检查学生学习的进度,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教学安排,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已达到与学生学习尽可能匹配的教学模式。
课外活动是对课内教学进行补充的一种形式,我们主要采取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课外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表1 校内文化活动
表2 班级主题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填补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在文化层面上对课内的汉语教学活动进行了补充,使留学生的汉语真正地用在实际,尽可能地创造了一个让他们无时无刻都处在汉语语言环境下的汉语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沉浸式教学的硬性条件。
语言环境作为沉浸式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将留学生的宿舍与中国学生的宿舍安排在同一栋楼,采用同楼不同寝的办法,并且发展普通话发音标准的中国学生成为老挝学生的语伴,用中国学生在课外对他们的课后作业进行辅导和再讲解等方式辅助教学。
学习生活环境这方面,留学生寝室的布置与中国学生略有不同。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里面会有更多的中国元素,比如留学生的宿舍门上会贴中国的对联和福字,房间内会有他们的书法作品展示;教室里面的墙上会挂着中国传统人物的画像和经典名言,教室外的走廊则有各个国家的标志和多种语言翻译的各个国家名。另外,图书馆里新增了简单易懂的中文读物,带有拼音及声调,专门为留学生而准备,让他们在每个触手可及的地方都可以学习汉语,能够每时每刻地处在汉语的环境里面。
课堂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总负责,各科老师进行协调,另设泰语外教以防语言不通带来沟通障碍;学生方面设立班长、小组长进行分管全班的学习和活动签到等事情。另外,晚上九点半会有中国学生查房,确保留学生晚上不外宿,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这些措施涉及到留学生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安全、舒适的中国环境下学习汉语,建立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
为了检测教学成果,每学期结束教务处会给学生进行期末考试,但是最终教学效果以HSK考试通过率为标准。截止2018年6月,2017级老挝班31名学生均已参加考试,考试成绩统计:
表3
根据上表,此次沉浸式教学模式目标已经达到,通过率已经超过了80%。除了既定的HSK3的目标,也有学生已经达到了HSK4的水平,但是通过上表也不难发现,老挝班的成绩差异很大,HSK4通过10人,HSK3通过16人,以HSK3作为平均水平,那么未通过HSK3考试的三个人,与已过HSK4的10个人存在着成绩上的巨大悬殊,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2017级老挝班31个留学生HSK的考试通过率,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班级存在着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笔者提出以下三点意见:
笔者针对老挝班一个班级,全年的学习成绩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老挝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贫富差距”十分巨大,故提出举办班级内部活动的办法来解决。
举办班级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作为班级活动的主导者,可以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分组,结成组合进行比赛,形成班级内部互帮互助的小组。由于活动具有奖励机制,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带动,从而减少成绩上的差距。
笔者认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动力和耐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学习汉语,所以最基本的学习动力是具备了,但是由于年纪、生活环境不适应、气候等问题,学生会产生学习方面耐力不足的问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应当建立鼓励机制,使学生保持长时的学习动力,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
天才往往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的运气。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有些学生可能在语言学习方面不存在那一分的运气,缺少天赋,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后适当地给学生进行补课,毕竟勤能补拙,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
沉浸式教学法充分保证了学习者的目的语环境,让学习者完全处在汉语的环境中,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但是同样的学习环境使得个体因素差异明显,从而造成了学习成绩上的差异,也就是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异大。笔者就此项明显问题提出三项对策,针对性地弥补了沉浸式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凸显的缺点,对沉浸式教学的实践运用有一定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