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祺隆
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找准方向,敢于革新,善于革新,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双重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飞速崛起,成为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同时也进入转型的十字路口。当前,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全球制造业已进入到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竞争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企业正遭遇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全面、快速上升,传统比较优势正逐步削弱,传统制造业利润普遍降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破解这些发展难题,关键在于推动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然而,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知易行难。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大共识背后,具体到某一企业却并非易事。大西洋集团作为我国第一家生产焊接材料的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近年来却遭遇到和其他传统制造企业一样的发展瓶颈,收入下滑。
“不转型只有等死,轉型才有生的希望。”变革永远是人世间危险的事情,远处可能是险象环生的崇山峻岭,也可能是荆棘坎坷的茫茫暗夜,更有可能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对于企业来说,转型后是否能收到实效?转型后市场是否买账?转型投入的资金从何而来?转型冗余的员工如何安置?一系列问题迎面而来,每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否定改革决策的理由。在转型过程中,生产和销售出现滑坡、利润出现下降,都有可能成为放弃转型的借口。这就不难理解,在当时大西洋面对如此严峻局面的情况下,依然有99%的公司管理层反对实施智能化转型。
庆幸的是,在外部环境倒逼和内部发展压力的驱动下,大西洋董事长力排众议及时启动了智能化转型升级战略,并将智能化转型确定为重要路径,给企业带来了生的希望。2017年大西洋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比2016年增长25.45%,研发周期缩短了20%,库存降低了20%,质量水平提高了2~3个百分点。比较突出的是,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人员减少了30%~50%。这些数据表明了大西洋转型的成功。如今的大西洋,已由传统制造企业蜕变为现代制造企业。
当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遇的挑战,同样面临前所未见的机遇。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缺乏的已经不再是明确的方向和完善的技术方案,而是执行者壮士断腕般的勇气、毅力、耐性和决心。大西洋的可贵之处在于,以变革维新的治理智慧,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企业的自我救赎。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找准方向,敢于革新,善于革新,才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双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