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可地 麻理亚 胡益福
摘要 用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唑锌悬浮剂复配、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菌酮悬浮剂复配3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唑锌悬浮剂复配、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菌酮悬浮剂复配3种药剂均能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唑锌悬浮剂复配、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20%噻菌酮悬浮剂复配2种药剂防治效果要显著好于3%噻霉酮可濕性粉剂单剂的防治药效,可作为生产上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复配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10-0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也是水稻生产上重要检疫性病害之一[1]。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病斑表面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条斑,病情严重时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2]。
细菌性条斑病在瑞安市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和危害,在2017年连作晚稻上进行了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及其复配剂防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试验,以期为指导水稻生产过程安全、科学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试验在瑞安市塘下镇鲍田村某种粮大户连作晚稻田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540。供试药剂为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西大华特公司)、20%噻菌酮悬浮剂(浙江龙弯化工有限公司)、20%噻唑锌悬浮剂(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A)、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540 g//hm2+20%噻唑锌悬浮剂1 350 mL/hm2(B)、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960 g/hm2+20%噻菌酮悬浮剂852 mL/hm2(C),以清水作空白对照(CK)。试验采取大区处理施药防治,不设重复,随机排列,大区面积667 m2,各试验之间筑小埂隔开。分别于9月16日、9月23日施药2次,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防治,兑水量为450 kg/hm2。其余施肥等农事操作与常规相同[3-4]。
1.3 调查统计
采用定点调查方法,每小区固定4个点,每个点固定4丛水稻,每株水稻调查上部2张叶片。施药前调查每小区水稻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第1次施药后14、21 d分别调查每小区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5]。
病情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1%以下;3级,病斑面积1%~5%;5级,病斑面积占6%~25%;7级,病斑面积占26%~50%;9级,病斑面积占51%以上[6]。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防效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及其复配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处理A、B、C药后14 d和21 d的病情指数均分别在3和7以下,而CK药后14 d和21 d的病情指数分别达到10.34和19.09,具有显著差异水平。
噻霉酮复配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要好于噻霉酮单剂。处理A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为68.2%,处理B、C药后 21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1.7%和81.9%,与处理A防治效果达到显著性差异,2种复配剂之间(处理B、C)的防治效果未有显著性差异。
2.2 安全性
供试药剂对水稻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周围其他有害生物及天敌等未见明显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及其复配剂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连续施药2次,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能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蔓延。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与2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酮悬浮剂的复配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效果要优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单剂的防治效果,药后21 d后的防效均能达到80%以上。本试验未施药对照田发病率明显高于施药田,为有效控制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应在病害初发期开始用药,掌握好施药时间,通过2次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4 参考文献
[1] 李忠莲.宁洱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2(10):44-45.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水稻主要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66.
[3] 浙江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64-65.
[4] 温绵福,黄明,钟林生,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探析[J].基层农技推广,2017,5(8):20-22.
[5] 张荣胜,陈志谊,刘永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4):901-908.
[6] 邢家华,何荣林,张纯标,等.20%噻森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效[J].浙江农业科学,2007(5):56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