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梅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胃肠道良性患者(对照组),7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比较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结果 联合检测敏感性中检出70例,单项检测中CEA、CA125、CA153、TSGF的检出例数分别为23例、20例、22例、37例,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χ2=54.87、61.56、57.04、29.28,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物;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胃肠道肿瘤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5(c)-0177-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joint detection of serum tumor marker and malignant tumor correlation factor for gastrointestinal tumor diagnosis. Methods In this study, 70 patients with benig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control group) and 7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tumor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mitted conveniently to thi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The accuracy and validity of combined detection and single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70 cases were detected in the sensitivity of joint detection. The number of detected cases of CEA, CA125, CA153, and TSGF in single detection was 23 cases, 20 cases, 22 cases, and 37 cases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of combined det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detection (χ2=54.87, 61.56, 57.04, 29.28,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joint detection of serum tumor marker and malignant tumor correlation factor is evident.
[Key words] Serum tumor marker; Malignant tumor correlation factor; Gastrointestinal tumor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临床检验(肿瘤标志物以及肿瘤因子检测)在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中发挥较大价值,促进肿瘤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后续治疗效果监测[1]。在临床上的研究中,利用联合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治疗的及时有效性[2],该文基于此探究为该院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對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将其中的70例胃肠道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7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占比37∶33,年龄45~62岁;十二指肠癌、结直肠癌、胃癌患者分别有12例、23例、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占比39∶31,年龄45~63岁;十二指肠癌、结直肠癌、胃癌患者分别有11例、22例、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测手段
均予以所有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即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的方式进行检测,并借助于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entaur XP)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血样提取操作为:在患者空腹条件下,取其3 mL静脉血,并将其放置在离心分离机中进行离心处理并提取血清,在-20℃温度条件下,将血清予以保存处理,并借助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3],如癌胚抗原(CEA)以及癌抗原(CA125)等,并借助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AutoLumo A2000)对肿瘤生长因子进行检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患者体内的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25、CA153)、肿瘤生长因子(TSGF)进项检测,并比较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结果效果。
1.4 统计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加以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以及肿瘤因子进行检测,其结果为:观察组中胃癌患者的CEA明显高于对照组,十二指肠癌患者中的肿瘤标志物CEA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中十二指肠癌CA125、结直肠癌CA125以及胃癌CA125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中十二指肠癌CA153、结直肠癌CA153以及胃癌CA153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中十二指肠癌、结直肠癌以及胃癌恶性肿瘤因子TSGF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应用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因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效果比较,其结果为:单项检测中使用CEA、CA125、CA153、TSGF等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28.0%(23/82)、24.4%(20/82)、26.8%(22/82)、45.1%(37/8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5.4%(70/82);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χ2=54.87、61.56、57.04、29.28,P<0.05)。
在对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因子的特异性进行检测时,结果为:单项检测中运用的CEA、CA125、CA153、TSGF等方式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79.3%(46/58)、65.5%(38/58)、63.8%(37/58)、67.2%(39/58);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62.1%(36/58)。结果可知:联合检测法检测的特异性低于对照组,且较CEA检测的特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与其他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0.05、0.43,P>0.05)。
140例患者利用联合检测以及单项检测后,结果为:单项检测中运用的CEA、CA125、CA153、TSGF等方式检测的准确率分别是49.3%(69/140)、41.4%(58/140)、42.1%(59/140)、54.3%(76/140);联合检测的准确率为75.7%(106/140)。结果可知: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单项检测(χ2=20.86、33.91、32.60、14.13,P<0.05)。
3 讨论
目前为止,在临床上疾病中,恶性肿瘤较为常见,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以及安全产生重大威胁[5]。在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中,临床影像学以及临床诊断方法较为常用[6],而利用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为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提供较为有利的检出条件[7],在该诊断中,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效率,并对其术后疾病的复发率的降低具有促进作用,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指数的有效提高。利用单项检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较低,而利用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检出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8]。
该次研究中,CEA在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量为(113.38±30.49)μg/L,显著高于十二指肠癌以及胃癌,其在直肠癌的的检测中,其检测量显著高于CA125、CA153以及恶性肿瘤因子TSGF,观察组患者的十二指肠癌、结直肠癌以及胃癌中的肿瘤标志物以及恶性肿瘤因子(TS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联合检测结果准确性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在李静等[7]的研究中,受检的134例患者中,其联合检测的联合检测检出102例,准确率为76.1%,单项检测中CEA检出例数为68例,准确率为50.8%,CA125检出例数为57例,准确率为42.5%、CA153检出例数为56例,准确率为41.8%,恶性肿瘤因子TSGF的检出例数为73例,准确率为54.5%。而在该次的研究中受检的140例患者中,联合检测检出106例,准确率为75.7%,单项检测中CEA检出例数为69例,准确率为49.3%,CA125检出例数为58例,准确率为41.4%、CA153检出例数为59例,准确率为42.1%,恶性肿瘤因子TSGF的检出例数为76例,准确率为54.3%。由此可知,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因子以及肿瘤标志物中相较于单项检测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的检测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检测依据。
血清肿瘤标志物與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值得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涛,程晓军,张波. CK18、CK19与6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4):1597-1600.
[2] 陈淑云,陈激扬,采云.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6):760-761.
[3] 贾志凌,杨永昌,刘畅,等.细胞角蛋白18及19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1):1089-1091.
[4] 陈辉雄,赖馨,万彦彬,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7):909-912.
[5] 杜淑英.血清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北方药学,2014,11(9):85-86.
[6] 胡兰英.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6-7.
[7] 李静,呼志西,尉俊生.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恶性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4,33(31):173-175.
[8] 任云,黄广岩,宋兴广,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7):871-874.
(收稿日期: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