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集团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 唐兰兰 董鹏 苗林 李媛媛
在实际发电现场及光伏组件PID测试过程中可以发现,使用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封装的p型PERC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正、背面的PID现象明显;而改变封装材料,使用POE(聚烯烃)封装后,光伏组件正面的PID现象得到缓解,但是背面仍存在PID现象。
本文主要从不同封装材料出发,分别使用EVA和POE材料封装光伏组件,通过PID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分析p型PERC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出现PID现象的原因。
PID效应(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又称电势诱导衰减,是指当光伏组件的电极与边框之间存在较高的偏置电压时,玻璃中的Na+出现离子迁移,附着在电池片表面,从而造成光伏组件功率下降的现象[1]。
光伏组件在系统中的阵列排布和偏压如图1所示。因为每块光伏组件边框都是接地的,会造成单个组件和边框之间形成偏置电压,所以,越靠近负极输出端的光伏组件,承受负偏压现象越明显。
图1 光伏组件在电站系统中的排列示意图
处于负偏压情况下时,光伏组件边框的电势为零,高于电池片电势,当玻璃表面有湿气、露水等时,就会在组件表面形成一个带电的水膜,而这个带电水膜与电池片之间会因为电势差形成一个模拟电场,且Na+本身带正电荷,所以在电场作用下,Na+就会通过封装材料向电池方向迁移,从而发生PID现象[2]。在光伏电站系统中,光伏组件越靠近负极输出端,发生的PID现象越明显。
使用不同厂家的POE及EVA材料对p型PERC双面双玻光伏组件进行封装,然后对组件施加-1500 V的电压,进行PID 96 h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1500 V PID测试后衰减对比图
由图2可以看出:
1)施加-1500 V电压经过PID 96 h测试后,POE封装的光伏组件正面衰减率在5%以内;而EVA封装的光伏组件正面衰减率为5.17%。
2)同一种封装材料,其背面衰减率明显高于正面。使用POE封装的光伏组件其背面衰减率也高达4%~7%,而使用EVA封装的光伏组件背面衰减率更是高达30%。
使用不同厂家的POE及EVA材料对p型PERC双面双玻光伏组件进行封装,然后对组件施加+1500 V的电压,进行PID 192 h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当给组件施加+1500 V电压经过PID 192 h测试后,无论是使用EVA封装的光伏组件,还是使用POE封装的光伏组件,其正、背面衰减率均在5%以内,甚至衰减率低于负偏压96 h测试。
图3 +1500 V PID测试后衰减对比图
使用EVA封装的p型PERC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在负偏压情况下,正、背面PID现象均较明显。导致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为:在高温高湿情况下,EVA易水解,水解会产生醋酸根离子[3],Na+会结合醋酸根离子,从而穿过EVA到达电池片表面,影响电池片表面的电荷分布。
使用POE封装的p型PERC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在负偏压情况下,背面更易出现PID现象。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为:由POE封装的光伏组件,因POE结构均由C-C键和C-H键组成,不含有C=O或其他的不饱和双键,无酸性物质释放,且其体积电阻率比EVA材料高约1~2个数量级,水汽透过率比EVA低约1个数量级,因此,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玻璃析出的Na+要想迁移至电池片表面较为困难。
但是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封装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会减小,且材料中的硅烷偶联剂及交联剂中含有少量的带负电的离子,因此,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使较少的Na+通过封装材料到达电池片表面。
使用POE封装的光伏组件背面更易出现PID现象是因为双面PERC电池片正面为化学钝化,其氮化硅中含有高密度的固定正电荷,对Na+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会减弱一部分Na+的富集;但是其背面为场钝化,Al2O3/Si接触面具有较高的固定负电荷密度,背面玻璃中析出的Na+使氧化铝内的电荷发生再分布,导致钝化效果恶化。同时,双面PERC电池片正面含有一层氧化硅减反射层,可以起到抗PID效应,而背面没有。
本文分别使用EVA和POE材料对光伏组件进行封装,然后分析PID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
1)使用EVA封装的 p型PERC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易出现PID现象;
2)即使使用POE材料封装的p型PERC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其背面出现PID现象的风险也较大,这与电池片本身的结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