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的戏你看腻了吗?

2018-10-30 01:19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36期
关键词:影视剧裁判

近些年,大女主的电视剧流行,《甄嫒传》《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大唐荣耀》《楚乔传》《醉玲珑》《秦时明月丽人心》,比比皆是。到了最近,《延禧攻略》《如懿传》再次将大女主戏推高热度。而刚刚播出的《娘道》,是年代戏,同时也是一部大女主戏。为什么大女主戏这么多?大家会不会有看腻的感觉?

爽戏大多是易碎品

跟风是电视剧制作中的一个毛病,大女主戏,是最明显的例子之一。看看荧屏,每年都有数部展现一个女性一生的电视剧播出,这个女一号,要么最终成为皇后级别的人,要么成为商战中的传奇家主,要么是在后宫中战胜多个其他女人,争霸后宫,要么在朝政中驯服多个男人,走上女王之路,要么是商业奇才,点石成金。总之,现在的女星,要是没有一部大女主的戏,似乎都说不过去。

这种套路,确实让人腻了。尤其是古装剧流行这种套路,多是生搬硬造之作。《芈月传》我认为是这中间不错的电视剧,但是其他一些古装剧,历史剧不像历史剧,戏说剧,它又沾点历史沾点朝堂后宫,总之,一些大女主戏就是一个偶像剧、戏说剧、半历史剧的集合,是个四不像。一个小人物,甚至是女性,凭借自己的奋斗,终于将天下掌控于手中,很多男性都爱她,愿意为她付出,这也许迎合了一些观众的趣味。但是,细心想想,历史上有几个这样的女人呢?武则天算是一个,其他的,只能从史书上费劲找了。找到一个题材,就拼命放大,加以想象,如芈八子,变成了电视剧中的芈月。而《延禧攻略》,则更是完全靠编了。

大女主戏盛行,有一个原因,就是结构不复杂,观众能一目了然,看清楚它要讲什么。这对于一般要求不高,不愿意动脑筋的观众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女性观众有了满足感,而男性观众看一帮长得不错的女性在剧中打架,也有兴趣。对于编剧来讲,编得容易,就是大家称呼的“爽文”,怎么爽怎么来。

但是这种爽,偶尔做一个调剂可以,如果老是这种爽,就值得警惕了。这几年,严肃题材的历史剧的影响越来越小,《康熙王朝》这样具有影响力的电视剧不多见,说明我们的创作还是出了问题,电视剧创作不能一味地往市场上迎合,而需要引导。编剧从来就不是一个很爽的创作过程,如果老是以爽快进行创作,这种作品不过是易碎品罢了。(平沙)

有营养的大女主有生命力

没有无缘无故的大女主,或许像《甄嬛传》《芈月传》《延禧攻略》《如懿传》这些绝对大女主挑大梁的宫斗戏火得恰如其分,不知与近些年大众舆论不断热议的“娘炮”是否有些许瓜葛,真的是与其关注“娘炮”,不如让“大女主”霸屏,就连现在正在上演的年代剧《娘道》也走的是这条路线,只不过“大女主”河姑瑛娘除了家境贫寒,其他一切美好俱全。就算相貌算不上倾国倾城,但依旧可以凭借大女主的戏份延续七十多集的强大生命力。

像前面提到的几部宫斗剧自然具备大女主的先天基因优势,观众自然也乐得看个你争我夺血雨腥风,那毕竟离咱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但一旦牵扯到了年代剧那就离百姓的生活距离更贴近一些了,老百姓也就更了解其中的鸡毛蒜皮。记得以前曾经看过蒋雯丽主演的几部电视剧,像《娘要嫁人》《父母爱情》等,虽然算不上纯粹的“大女主”,但也让人印象深刻。

不知啥时又流行了“玛丽苏”,它是完美女性的代名词,似乎与“大女主”有着天然的呼应关系,当然大女主一般出身显赫,或善良无比,或一手遮天蔽日,宫斗戏中更是利用美色与智慧呼风唤雨。但年代戏中的“大女主”一般都是出身贫寒、善良永远、坚韧不屈,这似乎更容易赢得人们的关注与支持,就像《娘道》中的瑛娘,为葬父换钱被卖为“河姑”,又阴差阳错地与死神擦肩而过,不但救了隆二少爷的命,还嫁给二少爷入了“豪门”,但她始终凭借着善良,每每在关键时刻拯救二少爷的命运,这才是男性心目中的大女主和玛丽苏,以这样的女性为题材拍摄的影视剧自然大有市场。

看來,影视剧市场并非只有小鲜肉一杆大旗,真正的好作品是贴近人心的那种,能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善意与诚意的作品,毕竟“外貌协会”的营养价值的确十分有限,真正的营养永远深藏在影视剧所传达的精神世界中,等待着善良的观众去细细品味与感受。

(毕明)

幺蛾子为啥总出在我们这儿

中超联赛又歇上了,可反过头来看看俄罗斯世界杯后的中超赛场,好像还是那么的乱,尤其是加上了视频助理裁判之后,感觉是又多了些幺蛾子。这些,我们通过每周电视直播的多场中超联赛的比赛,就可以看得真真儿的。

视频助理裁判在被正式推出前,中超的赛场经常会看到因为一个球、一个动作、一位站位而吵得不可开交的局面,谁都觉得自己占理儿,可一旦场上的判罚定了,甚至是一纸罚单下来了,被处罚的一方还都是一肚子的苦水,不是裁判没看清楚吧,就是动手儿之前是对方先动的手儿……—反正就是——没谱儿。

赶到今年俄罗斯世界杯来了,大家最开眼的就是视频助理裁判了——规则上的条文白纸黑字地写着,什么情况可以使用视频助理裁判,各位执法裁判就照着执行吧。于是,守在荧屏前的我们的球迷们就更开眼了——主裁判按规定看了视频回放之后,真改判啊!于是,大家觉得,有了这个玩意儿可真好,用到中超赛场上,一准儿能让各家球会心里踏实了。

还真不含糊,世界杯刚一结束,重燃战火的中超就将这项高科技直接搬了来。可没想到,高科技来了,这是非不但没见少,反倒推陈出新了——不知是我们的球员或是裁判员学习这项新规不过关还是怎么的,一到出现争执,就都围到主裁身边,用手比画着大方框,这是不是在变本加厉地给裁判施压呢?有个别的裁判,明明面对的是可以通过视频助理裁判的帮助,重新作出修正,可人家就是牛,根本不看,就这么有“把握”,这是不是怕出了失误改判损了自己的面子而色厉内荏呢?更有可乐的,视频回放设备就在场边放着,主裁想去求证,可偌大的屏幕给“黑衣法官”来个黑屏,比比谁“黑”,这是不是工作人员,把本该严肃的事情给整滑稽了呢?其实一点也不滑稽,这明摆着就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

也许现场的观众看不到这样的细节,但电视观众却都尽收眼底,真的是糟心啊!中国足球想飞跃,做的不是离地的事,而恰恰需要脚踏实地负责任地去做事情,才不会让这样的幺蛾子总出现在我们的顶级联赛中,徒让外人笑话。

(李雄峰)

看不腻的大女主戏

最近一段时间,大女主戏比较多,而且基本上收视、反响都不错。有求就有供,大女主戏热正说明了观众爱看,市场有需求。

其实,大女主戏不仅现在火,从很久以前就已经深受观众欢迎。1990年的《渴望》就是大女主戏,刘慧芳至今仍是善良女性的代名词。刘晓庆版的武则天,在权力和爱情之间一路成长,这样的大女主吸引人的是霸气与谋略。还有李媛媛版的董竹君,这是一个赤手空拳闯荡创业的女人,她的智慧、才能和勇气令人敬佩。甚至是《大宅门》里的二奶奶,毫无疑问是一位典型的大女主。那个时代的大女主,并不都是年轻的绝代佳人,很多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她们有缺点,有逆境,有无奈,有失误,她们不需要依靠男人,自己也能闯出一片天地。这些大女主虽然各有特色,但都反映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她们迎合了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群体的观影需求。

到了如今的大女主戏,风格又有所变化,现代剧少了,古装剧多了,女主都是倾国倾城、智谋过人、善良美好,吸引一票追求者,最终爱情事业双丰收,获得人生大国满。就连对大女主戏的定义都变成了“以女主角为剧情核心,由多名男性角色助力其成长,最终让女主角走向人生巅峰的剧作”。这种人设的趋势,说明现在的女性更欣赏被爱“加持”、完成人生“逆袭”的大女主.看起来很过瘾。正像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蓉所说,“剧情在很大程度上能对一些年轻女性起到情感或心灵上的抚慰作用,是一种代偿心理。”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95.4%的受访者喜欢影视剧中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这一数据也说明大女主戏仍然大有可为。不管女性角色定位根据观众口味作何调整,充满人生智慧与人格魅力的大女主都会是影视剧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程戈)

猜你喜欢
影视剧裁判
“超前点评”折射“水军”控评乱象
NBA本赛季有5位女裁判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算“10”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裁判报告是非多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浅论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之后的得与失
听提示猜数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