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诗慧
【摘 要】目的:临床护生进入临床,分配给带教老师,接触患者之前,先进行岗前培训,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102名实习护生,按是否进行岗前培训随机分为岗前培训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岗前培训组在护生进科第一天,由护士长或带教组长对实习护生进行眼科科室介绍、实习护生劳动纪律、护士行为礼仪规范、不良事件、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技能等六个板块内容的培训,然后再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对照组按照常规,直接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实习结束后通过出科考试成绩、病人满意度、带教老师的综合评价,观察两组护生的培训效果。结果:实施岗前培训的护生,实习结束后出科考试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病人满意度、带教老师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实习护生进行岗前培训,能提高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理论及操作水平,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生不良事件,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生;岗前培训;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267-01
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晚,而且,护理中等教育学校的护生在临床护生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带教老师业务能力不同、传授知识的技巧方法不同,是影响护生业务水平、操作能力、工作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乃至于护生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要想达到培训效果同质化,首先要有同质的培训。面对护生素质良莠不齐,临床教学模式相对不完善,如何培养并提高护生的护理安全意识、如何正确规范的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适应当今社会对护理人员更高的要求,是眼科关于护生带教管理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眼科临床护生岗前培训在眼科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102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名,女生100名;年龄17-22岁;学历:本科8人,大专19人,中专75人;实习时间为4-5周;将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岗前培训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名。观察组,男1名,女50名,本科4人,大专11人,中专38人,年龄18-22岁;对照组男1人,女50人,本科4人,大专8人,中专37人,年龄17-21岁。两组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的比较,均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实习护生的带教老师均由科室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构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入科时由护士长、教学组长进行热情的接待并带领大家大致熟悉眼科病区环境,消除实习护生的紧张陌生感,然后由护士长安排有带教资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具体带教工作,每周有一次护师以上资质的老师进行一次基础理论授课和护理技能培训,实习结束进行考核。岗前培训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礎上,在实习护生下科室第一天,由教学组长采用PPT讲解、现场模拟、实际操作演练、回示教的教学方法对实习护生进行岗前培训,涵盖的内容包括眼科简介、眼科实习护生劳动纪律、护士行为礼仪规范、不良事件、基础护理技能、消毒隔离等六个方面。经过一天的岗前培训后,再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安排相应的带教老师进行带教。
1.3 观察指标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为教学组长对两组护生进行统一的理论知识考核与专科护理技能考核,满分为100分,由教学组长统一评分。实习结束后教学组长会通过调查问卷让该护生跟随老师所管组病人对该护生进行匿名满意度评价。带教组长也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各带教老师了解实习同学的情况,各带教老师会根据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劳动纪律、操作规范程度、护理工作完成的量、质量对护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理论和专科实践能力 见表一。岗前培训观察组的理论与护理操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
2.2 所分管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 见表二。患者对岗前培训观察组的护生满意度均多于对照组。(均P小于0.01)
2.3 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总体评价 见表三。带教老师对岗前培训观察组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均P小于0.01)
3 讨论
3.1 护理实习作为实习护生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决定着护生能否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熟练应用于临床。这一年的护理实习,带教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对日后护生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学习方法、人文素养、包括职业荣誉感都会有极大地影响。临床护生岗前培训打破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医院统一对护生岗前培训的基础上,总结了我科历年来护生们和带教老师们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拟定了岗前培训的内容,并由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教学组长通过PPT讲解、现场模拟、实际操作演练、回示教的教学方法对实习护生进行岗前培训,借此克服各种来自实习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差异,通过同质化的岗前培训,尽量求得同质化的培训效果。
3.2 岗前培训,做到了两个方面,内塑心:通过制度、劳动纪律等学习树立工作意识、安全意识及责任心;外塑形:良好的职业形象、行为展示、规范的操作流程、无菌技术等通过情景模拟演示让其知道工作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不良事件和冲突的发生。
3.3 护士队伍的职业素养是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关键。我们培训实习护生符合护士执业规范的站姿、坐姿、走姿、电话礼仪、开关门礼仪、待人接物基本礼仪、文明用语,其结果不仅仅展示的是护士良好的专业的职业风貌,更加能给予患者良好、满意的就医体验。即便是护生没有娴熟的技术加持,也能取得患者的包容、谅解和配合。从而取得患者的满意。本研究认为,通过对临床护生进行岗前培训,可以规范临床护生操作行为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护生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生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丹君,陈宏林,朱建华,等.实习护生护理关怀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护理学杂志,2011,26(3):64-66
[2] 盘丽娟.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在消化内科护士培训的效果观察。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205-1206
[3] 刘莉,岗前培训联合临路径教学在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当代护士 2018年 3月第 25卷第 9期(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