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斯日古楞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胆囊炎患者经急诊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科室诊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施以急诊腹腔镜切除术和延期腹腔镜切除术,评估2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长、腹腔镜引流、住院时长、输液量及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较佳(98.00%vs.78.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腹腔镜引流、住院时长较短,输液量较少(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状况较少(4.00%vs.34.00%)(p<0.05)。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施以急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大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长、腹腔镜引流、住院时长,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急诊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205-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它是较为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右上腹绞痛,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对此多采用胆囊切除术(LC)进行治疗,而据有关研究指出,急性LC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为进一步探究急性和延期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科室诊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科室诊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成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31.32±12.158)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29.21±10.05)岁。比较2组临床个人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1]。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接受到病理学的确诊;(2)年龄满足24~52岁,性别无限制;(3)积极配合检测及随访事项的患者;(4)诊治档案资料齐全且存档;(5)所有患者均已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2)有腹腔镜手术史且中、上腹广泛黏连者;(3)精神疾病,意识无法自主患者;(4)凝血功能较低下的患者;(5)手术禁忌或体质不受患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观察组在确诊后即刻行急诊LC;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待其疼痛缓解后5d~4w行LC。取患者平卧位,全身麻醉,于肚脐上方做10mm弧形切口,采用Veress气腹针于肚脐周围打孔形成气腹,并保持10~14mmHg气腹压,置入Tro-car套管针及摄像头查找病灶,并切除胆囊,后清洗腹腔,缝合伤口[2]。
1.3 疗效标准 评估2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长、腹腔镜引流、住院时长、输液量及术后并发症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为了对数据有更准确计算,对各项计数、计量资料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采取t;以(%)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取X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2组临床项目对比
2.3 2组术后并发症状况对比
3 讨论
急性LC是指在患者发病后96h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且抗感染治疗较短时间的状况下进行的手术治疗,其可以确保胆道的完整性,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非常快。在本文研究中,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较佳(98.00%vs.78.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腹腔镜引流、住院时长较短,输液量较少(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状况较少(4.00%vs.34.00%)(p<0.05),这说明,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施以急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大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长、腹腔镜引流、住院时长,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4]。
参考文献
[1] 顾越雷,杨孙虎,樊强,张龙龙,陈宏伟.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急诊与延期腹腔鏡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2303:217-220.
[2] 陈见中,陈章彬,滕毅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急诊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附74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02:123-125.
[3] 刘艳华,王金伟,倪秀茹.反复发作性急性胆囊炎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2004:325-327.
[4] 周帆,黄云峰,王光林.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05:429-43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