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而团学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团学活动表现疲软,笔者希望通过借鉴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来激发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活力,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项目管理 团学活动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团学活动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大学生能够在其中受益良多。但是目前团学活动的开展目前似乎遇到了一个瓶颈,活动形式和内容较为陈旧,如何革故鼎新,开辟新的表现形式和具有吸引力的的内容,促使团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出育人功能,是所有高職院校都必须要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特征
(一)科学的导向性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团学活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通过参与一系列的团学活动来锻炼自己其它方面的综合能力,团学活动中涉及到的策划组织、协调沟通等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学生可以在其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二)广泛的参与性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大小小的团学活动中,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他们渴望表现自己,渴望证明自己得到他人的认同,释放自己的青春。尤其是对于刚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踌躇满志,对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充满了新鲜感,在大大小小的团学活动中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三)周密的计划性
团学活动面向的是广大的在校大学生,属于集体活动,参与的对象也十分广泛。而且大多数团学活动的开展都是现场进行,在开展的过程中稍不留意就会出现突发情况,这就需要策划者事无巨细,考虑到活动开展的各个方面,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有效措施,才能够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避免出现重大失误。
(四)较强的影响力
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主题十分丰富,能够开展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团学活动,活动规模不一,不仅仅可以在教师开展,同时还能够在广场、图书馆、甚至是走出校园开展团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紧密相关,对于参与团学活动的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二、高职院校团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能动性不强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也逐步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团学活动的内容确定、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实施和开展都有十分具体的安排,创造性不强,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实施即可。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的原因,在校学习的阶段只有两年,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的稳定性较差,流动性较大,很多学生对于活动的承办和开展缺乏经验,难以实现创新,基本上根据学长学姐的“套路”来实施,能动性不强。
(二)虎头蛇尾,效果不佳
在很多团学活动开展的前期策划过程中,有着十分详细的计划,但是由于过于理想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缺乏跟踪和纠正,对于活动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困难预计不足,导致了在前期过程中信心满满,但是一旦出现了突发事件,会由于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最终呈现的效果与之前预测的效果相距甚远,甚至是最后“烂尾”收场。
(三)经费预算和使用不合理
组织和实施团学活动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于活动开展所需要产生的经费考虑不够全面,在开展的过程中,要么过于追求活动的效果,没有考虑到经费的支出,或者前期预算过高,实际所用到的经费仅为冰山一角,导致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
(四)激励制度弱化
团学活动的开展缺乏对活动完成情况的跟踪调查,没有根据实际完成的效果建立良好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尤其是激励机制,学生怀揣着自己的热情参与活动之中,活动完成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挫伤了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项目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化管理模式与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契合点
第一,都有一个目标导向。项目管理模式是以围绕项目目标所开展的活动,项目团队成员在总目标下,分解目标,相互协调合作。团学活动同样如此,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育人功能,有具体的活动目标,组织者、承办者、参与者都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和实施活动。第二,都强调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评价等过程开展工作,每个过程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完成的内容和时限,高职院校团学活动通常也具备筹划、组织实施、结束总结等阶段,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重点和完成时间的要求。第三,都十分注重管理的系统性,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三控三管一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涵盖了项目完成所有的因素,并且在不同阶段管理的重心也有所差异,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关注到场地、时间、经费、组织协调等诸多因素,通过对各要素的统筹协调,最终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
(二)项目化管理优势
项目管理应用于团学活动中,能够促进团学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项目管理能够在前期活动策划过程中,促使其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审,进而确保后期活动的顺利开展。应用项目管理模式后,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参与项目的征集和申报,学生积极开展前期的活动策划,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够广泛吸引学生参与团学活动,在竞争的过程中选取优秀的活动主题和策划方案,能够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成效。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管理模式,能够在活动的开展中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团组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团学活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项目化管理模式在高职院团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构建团学活动制度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都缺乏具体的团学活动制度,这是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基础,缺乏有效的制度会使得团学活动开展容易失控,因此必须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团学活动制度,具体的制度包含项目决策评审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检查监控制度、考核验收制度以及评价改进制度。
(二)规范团学活动开展的流程
流程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标志,流程是否规范关系到目标的最终实现,将每一个项目根据自身特点和性质,进行流程化,实现人力、物力、信息和资金的最优配置。一般而言,包含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是策划阶段,策划主要的目的是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决定项目开展是否有意义,一旦进入到立项环节,就要进一步对项目的主题、形式、人员分配、场地、规模等一系列事项进行初步策划,并积极开展相应的资源配置和组织协调工作。
第二,组织实施阶段。进入到组织实施阶段,首先需要进行方案征集,项目公告包含了主题、申报原则、对象要求、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一系列的流程。立项结束后,团委及各团支部要动员学生根据要求,围绕主题自行组织工作小组,策划编写项目申报书。其中必须要包含活动内容、流程、日程安排、参与人员、具体分工等诸多应急方案。学生上交申报书后,项目管理针对所有的申报书进行评审、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审,选取其中最优秀的实施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正式立项,与项目工作小组签订活动任务书,明确项目工作小组的任务、组织结构、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内容,等上述内容确定清楚后,最终开展的是项目实施,根據任务书的内容,有序的开展团学活动,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三,进行考核评价。项目工作小组在完成团学活动后,应该及时上交活动总结,其中附带活动开展的照片和视频材料。团委和各支部对项目工作小组的汇报总结以及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做出最终的评价结论。
(三)加强监控
为确保项目能按照计划顺利实施,团委和团支部要加强对活动开展的指导和检查,通过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指导意见。若团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困难,团委和团支部应该积极的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困难。若实施的过程中,项目开展已经完全偏离事先计划路线或者已经无法继续开展下去,应该及时中止团学活动的开展,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李宏国,赵金华,盛义保,等.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78-180.
[2]赵立春.通过团学活动来促进职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55-56.
[3]周家吉.强化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用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150-153.
[4]张长路,刘瑞霞.提高高职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积极性的策略[J].河南农业,2014,(24):42-43.
(作者简介:易佳,硕士,讲师,就职于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