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岸青年交流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当前开展对台工作的重点。福建作为和台湾隔海相望的省份,具有同台湾交流的“五缘”优势。在新时代,对闽台大学生交流进行思考,加强闽台大学生交流对于促进两岸青年交流,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闽台交流 大学生 青年交流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关注两岸青年交流,提出要多想办法多创造条件让两岸青年多来往,多交流,使青年人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福建作为与台湾联系最密切的大陆省份,开展闽台大学生交流对于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闽台大学生交流的特点
(一)交流时间早,参与高校多
福建高校是全国最早招收台湾学生的高校,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福建的华侨大学就开始招收台湾学生。2005年之后,大陆率先承认台湾高校学历,此后,教育部批准福建省的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等八所高校单独招收台湾学生,层次涵盖本硕博。2011年,福建省进入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首批省份名单,这是闽台高等教育交流里程碑式的时刻。福建省多所高校都与台湾的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台北大学、暨南大学、中原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闽台大学之间的交流走在了大陆其他地区与台湾高校交流的前列,福建高校的大学生赴台湾交流的机会也比大陆其他地区高校学生多。
(二)双向交流多,内容多元化
闽台大学生双向交流比较多,福建省多所高校都与台湾高校都有校际交流协议,每年都会派出大量在校生通过闽台交换生项目去台湾高校学习,数量在全国都属于前列。除了福建大学生赴台湾高校交流学习,也有台湾大学生到福建高校来交流学习,两者几乎达到同等的规模。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福建高校均开设有闽台班,采用两年在福建本部,两年在台湾高校的学习模式,使得闽台学生有更多交流机会。
此外,多元化的青年交流活也為闽台大学生交流提供平台。“闽台大学生辩论赛”、“海峡青年论坛”、“福建省高校港澳台学生普通话大赛”、“百名台湾大学生福建夏令营”等活动让众多的闽台大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两岸学子能充分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这些多元化的交流活动受到两岸教育界的高度认可,已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年交流机制。
(三)中央和地方政策支持大
中央对福建开展对台交流的方针是“同等优先,适当放宽。”鼓励闽台开展交流合作。大学生交流是两岸教育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台大学生交流对于大陆其他省市开展对台交流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闽台大学生交流,并给予众多政策支持。福建省是全国唯一享受对台单独招生政策的省份,福建省高校的台生数量约占全国高校台生数量的六分之一多。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层面出台了众多指导性文件,如中央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的《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等,都对闽台大学生交流提供政策支持。
(四)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闽台由于语言、文化相通,地理位置接近,减少了很多交流沟通障碍,台湾大学生对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因此,闽台大学生交流对于两岸青年交流具有示范效应。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于青年群体具有指导作用。长期以来,岛内年轻人对于祖国大陆缺乏了解,长期受到“台独”教育,被称为“天然独”的一代,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出现偏差。所以要鼓励闽台大学生交流,发挥闽台交流的优势,为台湾大学生到福建参访创造条件,增加他们对福建以及大陆的了解,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对新时代闽台大学生交流的思考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这也为新时代指导闽台大学生交流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突出闽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闽台大学生交流项目众多,但是参与主体也较多,有很多交流活动是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主导的,这样不利于闽台大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大学生由于都是同龄人,在思想和思维方式上较为接近,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加深闽台地缘相近、文化相亲,闽台大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更加容易,也更易于建立感情。2016年台湾民进党重新执政使得台湾青年减少了与大陆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闽台大学生交流要争取更多互动环节,减少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旅游,让闽台大学生有充分时间接触,增加互相了解,减少近年来岛内“惧统”情绪的负面影响。
(二)要建立长期机制和评估机制
建立闽台大学生交流的长期机制对于巩固短期交流的成果有重要意义,短期的交流往往会因为项目结束而冷落下来,更是缺乏后续的巩固。建立闽台大学生长期交流机制,就会使得交流带来一种传承,避免出现人走茶凉的窘境。此外,对于闽台大学生交流项目也要有评估机制,建立交流人才数据库,对参与闽台大学生交流项目的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还可以通过一些量化指标来衡量来闵交流过的台湾大学生对大陆的认同感是否有变化,呈现怎样的变化,然后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改进交流机制。
(三)支持闽台大学生就业创业
当前大陆经济持续发展,而岛内经济却发展不景气。调查显示台湾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对于来大陆就业和创业的意愿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福建省应该发挥地缘和文化优势,出台政策大力吸引台湾大学毕业生来闵就业和创业。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闽台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形式可以包括高校、产业园、孵化器等,为大学生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政府要给予大学生创业项目融资、税收、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在大陆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闽台大学生应该携手合作抓住机遇,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共赢的局面,争取让更多的台湾大学生留在福建、大陆就业生活。
(四)大力挖掘闽台历史文化联系,打造特色文化交流平台
闽台具有“五缘”联系,台湾社会文化是随着早期福建移民的进入形成的,这使得闽台大学生交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闽台大学生交流应该以两岸都认同的文化为纽带,如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潮汕文化等,打造一批特色的闽台大学生文化交流平台。鼓励在学校创办各种协会、社团,建立闽台大学生短中长各种交流机制。大力挖掘闽南历史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民间技艺、语言艺术、寻亲访祖等方面加强交流,创造闽台大学生都可以接受的形式,提高交流的深度,在交流中增强闽台大学生对于“两岸一家亲”的认同,抵制“台独”思想。
参考文献:
[1]陈爱志.”五缘"优势与闽台教育交流合作[J].海峡教育研究,2014,(01).
[2]邓岳敏,陈秋燕.闽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佚名.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展现前所未有的前景[J].台声,2017,(01).
[4]曹骏.高炜.继续深化两岸青年交流的思考[J].统一论坛,2018,(01).
[5]王立斌,宋铁君.两岸高校青年文化交流的实践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2,(08).
(作者简介:夏昂,华侨大学,国际关系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