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胜 胡玮 李世明
摘要:本文拟从价值理念创新视角切入,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中国范式建构,深度解析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意义,并尝试就中国特色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价值理念创新提出新观点、新举措,以期有效促进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职业生涯 就业创业 价值 理念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当代中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国务院和国内各大高校也重点加强了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极大促进了当代中国大学生整体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绩效。
一、建构中国特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对促进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创新价值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加速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方向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智能互联将极大促进行业企业高速较快增长,融合创新正在积极推动产业生态要素的新一轮历史性重构,各大企业极其重视开放合作创新。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这一新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除了要继续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道德法律基础教育以外,还亟需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肇始于美国。美国通行的职业生涯理论的核心要义大多要求求职者要充分了解社会、认知自我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我的个性禀赋选择符合自我职业性向特征的就业创业途径及其行业企业。他们分别是帕斯森的人职匹配理论、约翰·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舒伯的“职业发展概念模式”、格林豪斯的“人生五阶段说”和施恩的“人生九阶段说”。如: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又称特性因素理论,强调个体特性与职业所属素质和技能(因素)间的协调和匹配。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使职业咨询从关心当前的职业适应发展为着眼于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从此,职业咨询从就业指导走向了生涯规划辅导。该理论的核心是自我观念,自我观念是我们对“我是谁”以及“我看起来像什么”的主观知觉,包括身体、喜好、感情、性格、社交、理智、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等。职业选择的历程就是自我实现的历程。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基于对职业性向的测试研究,提出了“个性--工作适应性”理论,将个体的职业性向划分为实际型、艺术性、社会型、事业型和常规型。鉴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巨大差异,上述美国五大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与两千年中华帝国政治体系背景下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思维模式扞格不入。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大视野下,积极建构中国特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理论,需要我们充分结合中华五千年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充分借鉴、吸收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合理内涵。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的价值理念创新及其举措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人的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先导。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与精神过程,是人类一切创新活动的精神之根、思想之源。整个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创造历史。创新思维即人作为思维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和问题意识的导向下,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手段,批判性地反映和重构事物、世界,从而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创新成果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创造性,它或在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发现上,或在看问题角度的选择上,或在思维的结论上都具有超越前人的独到之处,其基本特点是新颖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变化性,是一种多视角、多维度、批判性思维方式,是对惯性思维的根本否定,是探求新认识的思维活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生产过剩,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冲击带来的劳动力过剩现象。经济波动是经济主体应对外生冲击所做出的理性反应,此时资源配置不具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政府干预往往适得其反。市场失灵要求政府干预,但政府公务员也是“经济人”,他们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就容易导致政府失灵,致使政府不得不扩大社会管理与服务等各项职能,不断增加财政支出,由此必然引发公众税收负担加重。近年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证明。市场和私人部门发展受到抑制是政府失灵的突出表现。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关乎到一国国民的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超过820万,各高校要积极配合国家战略,鼓励大学生到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部门就业创业,并激励大学生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加大对大学生毕业生的各项各类培训实训,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为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积极拓宽重点领域就业渠道、切实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组织领导。2015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视察深圳“柴火空间”,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以后,全国掀起一股众创空间建设潮。短短两年时间,众创空间从几十家发展到如今的4000多家,与我国30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余家企业加速器及156家国家高新区打造了接递有序的服务链条,形成从创意到产业的创新创业服務生态。
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实践分析
(一)“政、产、校、企、研、用”深度融合,积极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氛围。促进公平就业,加大宣传力度和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鼓励企业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与拉动作用。如:长三角区域高校,积极利用外向型经济优势,大力拓展与全球500强及国内名企的校企合作力度,区内一所高校,利用举办者系全球500强名企高管的职业生涯背景,积极引进了微软【中国】、思科、埃森哲、迅达电梯等全球500强名企,积极拓展名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依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市场主体需求,积极开发新兴专业,如:大数据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3D打印、互联网金融、等,多元化推荐大学生毕业生到这些外企、名企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极大地促进了苏南地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也开创了江苏高校与全球500强校企合作的高校办学实践探索的良好局面。此外,这些高校还充分利用政府平台,与政府人力资源部们签署人才就业协议,多渠道推荐和引导大学生到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兴技术行业企业就业创业,效果明显。再如,笔者所任教区域的高校,大多与境内众多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政、产、校、企、研”的良性互动关系,校内大多建有科技研发中心,引进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组建合作研发团队,申报国家级、省市级等各项各类科研项目,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团体、企业、高校的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带动了高校大学生们的技术发明、实习实训、就业创业能力。
(二)改善民生,实现充分就业。长三角区域高校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型经济活跃,区内高校普遍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境内*高校,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成立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各院系相应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积极发动教职工参与,形成校、院系(部)两级就业管理体系。积极整合资源,健全就业指导保障机制,始终把改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环境、条件等放在重要位置,着重工作队伍、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建设,保障就业工作的高效开展。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在分管院领导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配备有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各院系亦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合力。定期组织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国家职业指导资格培训并在全院大二学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自编教材,结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大量现代服务业与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辅导,与学院推行的导师制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同时,学院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财务预算单列,主要用于创业课程建设、市场开拓、调研培训、工作奖励、校企对接会、校园招聘会等,保障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设施完备,设有专门招聘大厅,创业就业指导办公室、培训室、面试室、接待室、洽谈室,配备足额专用电脑等。定期举办校园大型招聘会。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重点安排苏南区域名企等用人单位大型人才招聘会。邀请上百家企业来校设立招聘专区,提供就业岗位数千个。及时向学院毕业生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着重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学院招生就业专题网站并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发布各级各类求职招聘信息,成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交流、沟通、信息获取的桥梁。开发就业QQ群,微博、微信平台等多个信息平台,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各级各类求职招聘信息资源。
(三)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着重对毕业生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监督,每年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不定期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专题培训,讲解就业相关政策及操作流程,组织各系部分管负责人和就业专职人员,研讨就业工作问题与对策。建立就业状况公布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按时编制并申报毕业生就业方案,方案数据真实准确,认真做好毕业后所能档案管理等。定期邀请国内外就业创业大师级人物来院开设就业创业讲座论坛等,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价值观,并建立了困难学生援助制度和特殊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档案,注重从政策、技巧、心理等层面提供全面支持。着重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利用政府平台,积极开展与全球500强的名企合作,夯实就业基础能力建设,把就业工作列为“强校工程”“民心工程”,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紧抓实。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确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四)建立“众创空间”,加强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教育,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的“就业优先战略”,并激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建大学生创业创意中心,全面推进创业创新创意工作纵深发展。着重对毕业生的思想状况调查,及时把握毕业生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稳定心态,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研,及时编制毕业生年度就业状况分析报告。建立用人单位、校友和在校大学生三方联动的市场需求与评价调研机制,定期通过座谈、电话、问卷等形式了解社会需求,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反馈到招生、教学、培养环节,实现各环节良性互动。创建“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创意创业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实现创新与创意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体相结合、孵化与成长相结合,促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域创业水平和長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
参考文献:
[1]陶德胜.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沈坤荣.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美)维托·坦茨.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陶德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
[5](美)蓝尼·埃布斯泰因 芝加哥经济学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
(作者简介:[1]陶德胜,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研究生,现任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下属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副书记;[2]胡玮,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现任苏州高博软件技术学院教务处常务副处长;[3]李世明,现任苏州高博软件技术学院分管招生就业副院长兼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