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18-10-30 10:35董津
祖国 2018年17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

董津

摘要:毛泽东受到马克思主体思想的深刻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自己的主体思想。本文解析毛泽东如何解决不同时期主体间的利益矛盾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分析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提出了邓小平对毛泽东错误主体思想的改革创新,最后强调在当代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如何吸取毛泽东主体思想中的精髓,使其发挥当代价值。本研究总的说来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主体思想 利益矛盾 当代意义

一、毛泽东的主体思想

毛泽东主体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其主体思想也有所改变。在革命战争时期,其主体思想更多的与人民战争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将其主体观具体化到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方针与方法上面。毛泽东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意识到要坚决维护人民利益,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

(一)早期的主体思想

早期的毛泽东主张无我论,到后来才开始转向唯我论。无我论的存在影响了广大民众,使得他们长期受到奴化思想的统治,放弃自我意识。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开始意识到“无我论”的奴性思维,逐渐转变成“唯我论”。毛泽东开始对唯物主义产生兴趣,他开始抛弃无我论,逐步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他认为人这个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无限的潜力,因此我们要强调个性,把广大人民从旧思想中解放出来,摆奴隶意识,做自己的主人[1]。

毛泽东虽然从无我论转变到唯我论,但是他的主体观存在着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无我论、物质上的唯我论。精神上的无我论主要体现在宇宙真理上,人秉承天理,所以毛泽东这个时期是精神上“无我”。他的“唯我论”更多是从物质方面而言的。

(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的主体思想

十月革命后,毛泽东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开始关注人在历史发展中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无限的。

首先马泽东意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毛泽东重视人民的力量,并认为在历来的革命进程中,实践证明民众联合的力量是最强大,最有力的,这也为毛泽东在战争、建设时期的人民主体观奠定了思想的基础。毛泽东的群众观是密切联系实际的,相比传统“爱民恤民”之空谈,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也能够让人民从根本上翻身做主人,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毛泽东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也把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作为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是社会的发展水平很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很高,社会财富十分丰富。毛泽东认为,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群众的奴性思维根深蒂固,无法实现共产主义,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够带领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走出牢笼。

从 1925 年开始,毛泽东开始意识到农民作为革命主体力量的重要性,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农民身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同时在《井冈山土地法》中提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耕种。可以看到,这个土地法大纲给土地分配制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却打击了中农的革命积极性,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最后毛泽深入调查,根据农村实际提出了平分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配原则。可以看到,在革命初期,毛泽东不断调整土地政策,是为了合理分配农村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在毛泽东看来,在农村中,要处理好地主,贫雇农、中农以及富农的关系。并最终提出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 同时,毛泽东虽然一直强调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但是他一直强调广大农民群众要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也只要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2]。

二、毛泽东主体思想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积极吸取了毛泽东主体思想的精髓,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对群众观点作出了独到、深刻的阐发。邓小平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坚持和发展人民主体性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这一时期人民主体性需要市场经济的调动,这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区别于毛泽东的高度集中計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并提出共同富裕等价值取向。可以看到,这样的市场经济区别于毛泽东高度集中的公有制,这样的制度不仅能够保证我国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能够避免人在市场经济中主体性的异化,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个体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自主经营,成为独立自主的行为主体,能够独立支配自己的生产资料,自负盈亏,这样的体制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于与调动,也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

邓小平不同于毛泽东,毛泽东坚决反对包产到户认为这样的做法违背了革命的目的,而邓小平积极支持与拥护群众的心声,认为包产到户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结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真正的做到了把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要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主体思想的精华。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可以看到,中国梦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人民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真正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认识到人民主体的主要力量,要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走群众路线,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将其统一于中国梦与人们主体性之中。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改变民群众是“被支配”和“被领导者”的错误观念。我们要认识到,群众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党只是群众的利益代表者与维护者。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这与“中国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大多数的资源被少数人掌握,而大部分人处于金字塔的中下层,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均衡,这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也导致了城市越来越发达,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多数农民开始涌入城市,导致了城市人口过盛,农村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一系列社会矛盾更加凸显,也不利于人民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要解决矛盾,就必须对现有的不合理的体制进行改革,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和创造热情。

参考文献:

[1]高清海.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J].现代哲学,1988,(03):35-36.

[2]贺来.深化“主体性”研究的重大课题——从“认知主体”到“价值主体”[J].学术月刊,2011.(04):27-33.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逄先知 主编《毛泽东年谱》2卷[M].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与弗洛姆自由观比较
以法治文的当代意义及其科学发展
从中医药文化看中医药的普世价值
邓小平“北方谈话”及其当代意义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