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眼前牙牙学语的孩子们还在哼唱着歌,而当年唱这首歌的人已经不在了。
5月2日凌晨,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王丹凤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被誉为“小周璇”,她在电影《护士日记》中演唱的经典儿歌《小燕子》历久弥新,直到现在还被广为传唱。
成名初入影坛被称小周璇唱《小燕子》家喻户晓
如果说中国电影是一部传奇,那王丹凤就是传奇中的传奇,她也是许多影迷记忆中的那个明媚漂亮、风华绝代的电影女明星,她被评为20世纪40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
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上海,原名王玉凤。16岁以前,她没有想到有一天,她竟然也能成个“小周璇”。
和许多明星的成名经历一样,王丹凤最初也是陪友人去的片场,自己却被相中。1941年,导演朱石麟看中了这个长相标致的小丫头,让她在《龙潭虎穴》中露脸表演。不久之后,在《新渔光曲》饰演渔家女一角,一举轰动影坛,王丹凤被奉为“小周璇”,名噪一时。后又主演《三朵花》《丹凤朝阳》《红楼梦》《教师万岁》《断肠天涯》等影片。
20世纪50年代起,王丹鳳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其代表作有《护士日记》《女理发师》《桃花扇》等。她还曾在根据巴金原著改编拍摄的1956年版电影《家》中扮演“鸣凤”一角,令人印象深刻。
在《护士日记》中,王丹凤以优秀演技细致刻画了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动人形象,并演唱了片中主题曲《小燕子》,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传唱千家万户,历久弥新;1962年,王丹凤被选为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王丹凤塑造了50多个银幕形象,表演婉约细腻,真切感人。
晚年“隐身”上海深居简出获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1981年在拍摄完电影《玉色蝴蝶》后,王丹凤淡出影坛,后随丈夫柳和清迁居香港。
晚年,王丹凤和柳和清选择回到上海,除了见几个老朋友外,基本闭门不出。她爱看电视,也爱读书,她每天坚持晨练,并保持素食的习惯,“每天必吃一碗青菜对身体有好处”。
王丹凤每天都会和丈夫柳和清牵手去散步,回到家里,他们则一起侍弄小菜园。两人相濡以沫走过了65年,直到2016年柳和清去世。
2017年,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的舞台上,20余载没有公开露面,已经93岁高龄的王丹凤,在家人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她是此次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大家好,感谢上海国际电影节给我的荣誉,祝愿它越办越好。”彼时王丹凤的声音依旧清脆,一双美目炯炯有神、仿佛会说话。主持人曹可凡感慨:“您是永远的小燕子。”
看到满头华发的老艺术家,台下所有演员、观众自发起立、鼓掌,以表示对她的敬意。
即便露面极其鲜少,影迷们也没有忘记她,2017年其画册《春满人间》的签售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迷,有很多六七十岁的老影迷拄着拐杖早上六七点就排起了队,只为“看她过得好不好”。
同年,应上海广播电视台邀请,王丹凤还重新回到镜头前演唱了《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追忆
王丹凤一生“踏实工作、老实做人”
细数历代中国女性中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最美女星,王丹凤一定名列前茅。
在不少影迷心中,王丹凤有着令人难忘的美。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在书信中写道:“宁波人漂亮的多,如王丹凤,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种学关系。”
虽然成名甚早,且事业上堪称一路顺遂,但王丹凤对表演的投入与认真,却丝毫不曾放松,她几乎每饰演一个不同的角色,便深入体会一段迥异的人生。
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丹凤回忆自己拍《女理发师》时,到上海的南京理发店去学习剪头发;演《护士日记》时,跟护士在一起生活;演《你追我赶》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半年时间。王丹凤说:“这是工作的需要,因为我将来要扮农村戏,我就可以有生活,那么也应该好好地向他们学,插秧怎么插,翻土怎么翻。”
16岁入行的王丹凤,与同时期其他当红的女演员如周璇、上官云珠、张瑞芳等相比,是年纪小的小妹妹,然而也正是这位对待工作投入负责、个性低调谦虚的小妹妹,在影圈却有着极佳的口碑。
对于自己的好人缘,王丹凤说:“我是这样的,我觉得做人要老老实实,工作要踏踏实实。”
秉持踏实工作、老实做人信念的王丹凤,收获了众多演员好友,而在她小女儿的心中,母亲的言传身教,无疑是最潜移默化的榜样。其表示,母亲在演员剧团里的人缘很好,教会了自己人与人之间要友好对待,要尊敬对方,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影响。
缅怀“永远的小燕子”一路走好
对于王丹凤的去世,众多电影人和影迷表达了哀思。演员李玲玉在微博上称王丹凤是自己的偶像:“小时候看《女理发师》《桃花扇》等影片,眼睛盯着银幕上的王丹凤一秒钟都舍不得离开。从那时起开始明白,什么叫美得不可方物。儿子小的时候,我喜欢唱‘小燕子,穿花衣给他听。这首歌的原唱也是王丹凤老师。今天,我的偶像,永远的女神走了……但美好永留心中!王老师,一路走好。”
本刊整理自《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