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

2018-10-30 09:46刘静波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9期

刘静波

摘 要:如今,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生存家园遭到了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逐渐开始重视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若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就要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监测是一种环境监测的手段,通过生态环境的监测,相关部门能够精准的了解到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针对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接下来,本文将简要介绍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生态环境监测给出相应的对策,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9-0005-02

如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提升。国家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污染物的排放、可持续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要对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要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来建立相应的动态监测和控制体系。把握环境监测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努力建立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及其现状做出探讨,把握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和解决对策,促进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 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

生态环境监测是利用运用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现场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监测,并做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较低,反而更重视对城市环境的监测,比如一些工业污染和环境质量监测等。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受到众多条件的限制,比较落后。因此,下文本文将分析一些生态环境监测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多,逐渐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但是我国生态环境检测技术仍比较落后,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仪器水平落后,缺乏专业性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较低,生态检测技术的科学化、网络化程度较低,导致远远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仪器水平,不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下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监测仪器水平落后

我国对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较低,资金、技术等投入也相当不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起步较晚,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含量低,种类少,难以与国外产品相比较。并且,监测仪器的运行故障率髙,使用寿命短,多为中低档产品。我国自产的监测仪器质量较低,竞争力较低,采样的准确性低,难以很好地如实反映生态环境的现状。

2.2 缺乏专业性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

我国不仅缺少先进的监测仪器,专业性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队伍数量也远远不足,缺口较大。没有高素质的生态环境检测人员,就难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可靠性以及时效性,难以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目前还不健全,对于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激励效果不好,吸引力不足,难以调动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人是最重要的资源,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作用,因此我国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环境监测人员队伍,这样才能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发展。

2.3 生态监测技术的网络化程度较低

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不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网络化也不断发展。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多个的生态监测网络,这样可以有效的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在生态监测技术的网络化方面发展较落后,比较迟缓,难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要促进生态监测技术的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要要求生态监测仪器具有自动化和在线化的功能,并且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我国已经提高对生态监测技术的网络化的重视,采取措施努力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

3 生态环境监测的对策

面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我国不能听之任之,坐以待毙,必须要采取措施来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通过生态环境的监测,相关部门能够通过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而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针对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因此必须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必须努力进行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环境监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建立生态监测信息系统库、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的管理条例以及将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纳入到环境的建设规划。接下来,本文将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对策进行合理探讨。

3.1 建立生态监测信息系统库

科技发展能为生态监测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持,尤其是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和3S技术的发展。现在采用计算机技术和3S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监测管理发展,能够动态的和宏观的进行信息管理。可以通过利用科学技術来建立一个生态监测信息的系统库,通过这个系统库,相关人员可以进行融会分析数据、观测数据、文字数据、统计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对其进行产业化的管理。相关人员及时准确的记录这些生态环境数据的背景情况,这样有利于促进后续数据的预测和对比,可以更好、更有效的判断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而为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顺利进行。要把握利用好科学技术,通过建立生态监测信息系统库,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

3.2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整个国家内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通过将计算机技术、遥感、卫星监控和航拍等实际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使用专业的技术和软件将生态系统的监测进行系统化和智能化发展,将生态监测网络和常规监测网络进行相互匹配。通过网络,可以将生态数据在互联网上成功上传,努力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积极追求能够及时、准确、动态的监测生态数据。完善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的监测业务网络、监测管理网络、监测信息网络。但是这方面不仅是我国做的不好,其他国家也很少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方面的经验十分缺乏。我国想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但是我国的生态监测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经验少,资金支持不足,设施不全,这难以有效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我国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监测点,还要努力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就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科技,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

3.3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的管理条例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生态环境监测的网络之后,要重视规范、条例的作用,不可毫无规矩,任意妄为。要根据相應的法律法规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制定一个合理的规范,这样才能规范好各个部门的职能和任务,有效避免各个部门相互推诿,促进各个部门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网络监测部门和人员需要得到明确,还要控制经费的投入,积极做好有效的管理监测成果和报告。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取得一个好效果,能够高效、快速的运行,这样有利于促进实现部门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提高效率、分享成果的状态。这样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生态保护,利于保护人类的生态家园。

3.4 将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纳入到环境的建设规划

生态环境监测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应该包括环境监测学基础理论体系、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技术规范体系等六个体系,应该促进努力促进个体系以及整体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要在相应的环境建设规划中明确的指出生态环境监测,这样才能够促进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将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纳入到环境的建设规划也能够未雨绸缪,能在事前规划、事中和事后进行监测,能够积极促进生态环境的监测效益评价,这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建设,促进人们生态保护的意识提高,促进社会的绿色发展。

3.5 加强高档生态环境监测仪器的自主研发

监测仪器是实现监测技术的重要载体,要使得我国监测仪器不断发展,渐渐进步,逐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档生态环境监测仪器水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不断进步,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要促进最大化的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监测效率以及监测精度,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有利于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保护。

3.6 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

要努力加强监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努力确保监测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作用,扩充专业性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队伍,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努力激励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调动其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监测技术人员的作用,努力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监测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要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我国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保护的发展。因此,我国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监测,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监测,对生态质量进行全面审视,努力开拓进取,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努力建立生态监测信息系统库,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促进高档生态环境监测仪器的自主研发,尽力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这样有利于不断的在国内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保护,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魏东,全元,王辰星等.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为例[J].生态学报,2014,34(11):2821-2829.

[2]麦晓霞.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及如何加强生态环境监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8):1454-1454.

[3]董玉红,刘世梁,张月秋等.大数据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与问题[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7,8(3):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