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日报记者 祁 欣
郭大姐已经年过六旬,每月收入也就一千多元。连续3年,她却捐出四千副对联、140份包裹……
为什么郭大姐坚持为环卫工献爱心呢?
她讲出了自己的故事。3年前的夏天,她骑车途经向阳路时,意外遭受车祸。因胳膊骨折,她做许多小事都非常吃力,每天出门都是蓬头垢面的。附近的环卫工察觉到了她的窘境,主动帮她梳头。这一暖心的举动,持续了好长时间。
这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却感动着郭大姐的心,是环卫工把她变“美”。
在郭大姐心目中,环卫工是当之无愧的“美容师”。于是,她萌生了感恩“美容师”的想法,因此,便有了以上的空降“大礼包”。
那时,郭大姐始终不愿意面对采访,她怕有人说她是“作秀”。她说:“我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有人叫我‘傻大姐’,说‘自己都过得很拮据,还有闲钱帮助别人,真傻!我的确过得并不宽裕,但是献爱心总不分贫富吧。以后我年年都会为环卫工送祝福,如果有一年,我没有打电话,证明我已不在人世了。”
今年年初,又有111份爱心包裹空降环卫所。是她,还是郭大姐送来的。
采访路上感动我的郭大姐,她是那么的善良、大爱、执着,就像照亮我前行的一盏明灯。人人都说,记者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传播党的声音,反映民生民意。我想说,一路向前,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辛苦中感受职责,笔触下守望道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大同广播电视台 谢 辉
从事新闻工作近二十年,采访过的新闻人物不计其数,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打动着听众,感动着我。其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震撼。他是个小人物,很平凡,可他的故事却曾经引起了整个大同城的关注。他叫王伟,是一名80后的退伍战士。1999年,王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是总后勤部表彰的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还上过《北京青年报》。2012年底服役期满,王伟准备大干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可就在这个期间,王伟被诊断为尿毒症。
2016年底,王伟开设了名为“军人本色”的网店,记得网店开张那天他打来电话告诉我,高兴得像个孩子。采访中他不止一次地说:“真的,我特别感谢这些好心人,以前觉得生无可恋,如今看到谁都是那么亲切。”靠卖纸,王伟每月能挣三千多元。虽然只够支付一部分医疗支出,但从中收获的存在感、价值感不知胜过药物多少倍。
如今,王伟也加入到爱心公益事业当中搞义卖,帮助更困难的人,还资助了一名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他说,“我在困难时大家拉了我一把,人不能太自私,我愿在能力范围内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说到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只说了四个字,“活着就好”。
王伟用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强者自强的人格魅力鼓舞着我和听众。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为时代的主旋律大唱赞歌,更要关注这些小人物的故事。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话筒,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他们身上的情操,他们的爱,他们的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正是因为有了像王伟这样无数小人物的奋斗,才汇聚成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幸福。
大同日报社 王晓静
新闻行业最主要体现一个“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思想、新理念为新闻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记者,始终牢记使命,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传播好家乡新时代的声音,讲述好家乡新征程的故事。
已连续举办五届的中国大同古都灯会,已成为古都大同一张耀眼的名片。每逢灯会举办之际,正值中国传统新春佳节,在这万家团圆、欢度佳节的时刻,也是数九寒天、天寒地冻之时,我和同事们放弃与家人团聚,不畏严寒,坚守在古都灯会一线。连续多年,孩子们在童年最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我都没和他们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当我站在城墙上孤独地守护灯组时,城墙外万家团圆欢天喜地;当塞北凛冽的寒风吹得我瑟瑟发抖时,家的温暖让我回味无穷;当我捧着几乎没有温度的盒饭就着西北风下咽时,团圆饭的欢声笑语似乎就在我的耳边萦绕却又离得那么遥远,当时有温度的也许只有脸颊中两行对家庭、对孩子歉疚的泪水!然而,当古都灯会的宣传报道被不停得转发点赞时,当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城墙观赏古都灯会时,当川流不息的游客夸赞灯会的惊艳时,当古都灯会被央视、省级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时,我顿时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正是有了我和同事们不畏严寒的坚守,正是有了我们生动真实的宣传报道,才使得古都灯会家喻户晓,美名远扬。舍小家顾大家,不就是新时代媒体人应有的担当吗?!
作为一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也许发出的光会很微弱,但也可以照亮方寸之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身处基层,也要让党的春风吹绿大地。无论时代如何变,做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使命不会变。
山西晚报社 范 璐
说起文化,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风花雪月。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段故事,就从风花雪月开始……
2016年5月,山西制造的廉政大剧《于成龙》,进入拍摄的最后一站,也是于成龙为官生涯的起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偏远、凋敝造就了这里独一无二的原生态风光。制片人随手发一张工作照,都会被认为是在画境中,令人大呼羡慕。
当我目睹64岁的著名导演吴子牛,病得连话都说不出来,4月在无锡穿着羽绒服工作,还不离开监视器1分钟;当我见识了为了抢进度,主演修庆肋骨断了三根,还坚守剧组90天;当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山西影视人,为了这部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大剧忘我付出时,我想,他们心里一定经历着最“风花雪月”的事。
拍摄《于成龙》的前因,许多人清楚,在当时山西的政治生态里,我们太需要一部作品去重建生态和自信,太需要一次亮相去捍卫历史和未来。作为一名文化记者,我深切感知着,于是,从2015年筹拍到2017年上映,我关注了这部剧一年半。
开拍后,我一路追随《于成龙》从山西到无锡、广西。在剧组,我和工作人员一起熬着夜、就着冷风吃盒饭,却被于大人的故事感动到热血沸腾;也在荒野外,被虫蛇追杀、斗着胆子练逃生,为自己的采访生涯增加吹牛的资本。
这部剧杀青之后,因为《山西晚报》的全程独家报道,我受出品方之邀,为这部剧写了一本拍摄札记《成龙记》。而这本书里的许多内容也成为后来《人民日报》、央视等著名媒体报道《于成龙》、报道山西反腐倡廉新亮点的基础素材。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于成龙》大获成功!不仅口碑、收视齐飞,还连续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电总局“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上为山西争得了最高荣誉……
每每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欣慰、感动。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一部剧的成功,更是一群人的胜利;这不仅是几个奖的认可,更是山西再出发的起点。
做文化记者的这么多年,见过太多人前、台前的风花雪月,但更见过更多幕后、背地的咬牙血吞。繁华背后必有艰辛,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山西文化一路的见证者、守护者,我,由衷自豪!
最后,我特别想告诉你,我一辈子做过最“风花雪月”的事,就是——成为一名记者、一名真正的文化记者!
山西广播电视台 许璐莹
十几年的时间,我蹲着采访了上万名孩子。一开始我只是身体蹲下去,面对他们天马行空的各种问题和突如其来的情绪失控,头疼尴尬得不知道怎么应对;到后来我的心也跟着蹲了下去,蹲下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清澈的眼神,蹲下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童真,也让我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2016年我采访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叫朱海龙,来自朔州市山阴县马营乡。四岁他学会了生火做饭,家中没有一样玩具,他的母亲患有小儿麻痹,父亲也重病缠身。每天放学,他回家的路线都不固定,因为他要去捡饮料瓶贴补家用。采访时我问他最多一次可以捡多少,他比划了一下,说从地上到自己的胸前大概这么高,最多的一次卖了两元三毛钱。天哪!这是孩子要走多少路,弯下多少次腰才换来的。我蹲下来握着他那双冻得通红的手,问他,你累不累?他笑着说不累呀!其实我每天都是在寻宝呢!我又问他:“你现在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姐姐一定尽全力满足你。”他还是笑着对我说,“不需要姐姐,我有妈妈有爸爸有妹妹,这就够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就在那一瞬间,我对这个孩子产生了一种英雄般的敬佩!
从那天起,我的生命就和这个孩子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挖掘和帮助更多这样的优秀榜样,我们山西少儿频道发起了山西省首届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从2016年到现在,我们共寻找到30名最美孝心少年。就在我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前几天,我们“最美孝心少年进校园活动”已经成功启动,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些榜样去践行孝心孝行。
孝心少年在带给全省少年儿童正能量的同时,有一种使命一直在指引着我们,那就是用我们的双手托起全省六百万孩子的梦想!自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奔走了山西省30余个县市村,总行程一万五千公里,总计募捐60余万元。也许我们能力很有限,没有办法去解决所有孩子成长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希望我们的工作可以带给孩子们阳光雨露般的滋养,春雨无声却生发万物,星火微弱但可以燎原,这就是属于我们的荣耀。今天故事中的朱海龙总有一天会长大,这些在逆境中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孩子们是未来中国梦的缔造者。有了这样的零零后,我们不怕变老,并因此更加相信未来!我也愿意一直蹲着,用一颗真挚的爱心,去点亮更多孩子的梦!
山西晋城广播电视台 龚 晨
从事新闻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我的新闻线索和故事都跟医院、医生分不开。这里是一个让你感受大喜大悲,甚至历经生死的地方。
2014年的9月8日,妇产科医生王青芸远赴非洲国家喀麦隆进行医疗援助。一到当地医院,她便给我发来一条信息,说她虽然做了充分的心里准备,但还是被这里的贫穷落后震惊到,且孕产妇的死亡率非常高!
作为姆巴尔马尤当地唯一的妇产科大夫,700多个日夜她随时待命做急诊手术!但是上天似乎并不眷顾这个每天都在挽救别人生命的女人,因为当地气候潮湿炎热加上薄弱的卫生条件,她患上了重度疟疾。
我手里这张照片是一位非洲护士抓拍的,王青芸医生左手输着液,右手在为这位孕产妇做手术。她强撑着身体接生了这位叫做克里斯蒂娜的产妇的孩子。但意外发生了,产妇突然大出血,几番抢救仍然不见好转,在场的所有人包括产妇家属都说放弃吧,因为孩子活下来了!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一针一针地将破裂的子宫缝合起来,等待奇迹发生。为此她在产妇身边守护了整整48小时。当产妇醒来的那一刻,王青芸倒下了。
2年的时间,王青芸医生在姆巴尔马尤这个小镇创造了一个奇迹,只要有她在的一天,孕产妇的死亡率为零!她赢得了当地所有非洲人民的信任。一位叫做阿巴达的父亲给她写了一封信:非常感谢您救了我女儿和孙子,谢谢您无私奉献给我们捐助了医药费,不求索取;中国医生真的很了不起!
这些年我采访过521名医生、1500多位患者,听过走廊里绝望的哭声,见过患者康复后脸上的微笑。采访医生这个群体的频率越高,和他们呆的时间越久,你就越会发现他们对生命是多么的敬畏,对自己这个职业是多么的苛刻。面对每一个病人,他们都会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救治。作为一名记者,我会去发现每一个好的新闻线索,捕捉每一个温暖的瞬间,传递每一个正能量的故事。医生、记者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职业却有着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和我们的社会拥有更多的笑脸和幸福。心怀敬畏之心,中国医生的故事我会继续讲下去!
朔州广播电视台 李 晓
初见王德功老人时,他正在右玉干部学院讲授《右玉县委书记们的政绩观》。在王老的课堂上有一个问题深深地吸引了我,就是右玉为什么会产生右玉精神?王老给出了解释,他说:“右玉精神是大自然逼出来的,是右玉领导干部带出来的,更是右玉人民苦干、实干干出来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右玉人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全民植树造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王老回忆说:“当时他们春秋两季间植树,非常艰苦,嘴唇裂开了,手上磨得都是血泡,十三四岁的小青年,一天要种两百二十多棵树苗。”
然而右玉种树的过程并不顺利。发生在原县委书记常禄身上的一件事,让我深受感动。当时他们在黑台坪种高杆树,那是全县第一次种高杆树,王老负责威远镇的植树。结果浇水时由于水流过大冲倒七棵树,常书记看到后马上扶起来。但就因为冲倒这七棵树,他回去以后气得不吃饭。常禄书记当时说,咱们右玉没有育苗基地,从外面运回一棵树得多少钱,成本得多高,这都是人民的血汗!这都是责任啊!这些树如果栽不活,咱们就是在犯罪!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在他们心中,“栽活一棵树就是责任,就是担当!”
种一棵,就必须活一棵。正是有了这样的“绿色”初心,在六十九年时间里,二十任县委书记跑起了“生态接力赛”,右玉人民跑的更是“绿色马拉松”。到二零一七年底,右玉县林木覆盖率已从一九四九年的不到百分之零点三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四。一座绿色丰碑拔地而起,见证了一个“不毛之地”华丽转身为“塞上绿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也在我的心里深深扎根。
太原日报社 万玲艳
今年,是我踏入媒体行业的第十二个年头。八年纸媒,四年新媒。
2014年,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大力拓展“两微一端”传播平台,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
我选择加入新组建的太原日报新媒体部,从头学起。
融媒体时代下的记者,已不再仅仅是一名文字记录者,而是要心中有情、胸中有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没有十八般武艺,都不好意思出去采访。
2016年夏天,我得到一条线索:太原一位老人路边晕倒,15名学生伸出援手、爱心接力,获央视点赞。顶着炎炎烈日,我和我的同事前前后后跑了5趟,采访到了包括当事人在内的20多人,拍摄视频、图片,征集网友评论,反复雕琢稿件,通过太原日报客户端和纸媒分别发布,短短数小时内,有效评论破200条,创当时省内客户端稿件评论数新高。那篇新闻也因此获当年的山西省新闻一等奖。太原日报客户端稳居全国党媒客户端下载量前十,连续三年获全国媒体融合创新先锋品牌奖。
2017年11月2日,太原市启动“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从冬到夏,热度不减。我和我的同事们,用手机、视频、文字记录下了浓烈的时代正能量。
报道省运会,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协同作战,要求每名记者都必须提供采访照片、视频和稿件,并独立生成二维码。
在去清徐某训练基地采访的路上,田野的风呼呼掠过,我感觉自己像是一名被高科技加持的战士,战场还是那个战场,但经过多年修炼,我武功渐长,所向披靡。
新平台提供了更好的用武之地,2018年8月6日,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指挥中心落成启用。站在偌大的指挥中心里,我又想起了多年以前,我第一次见到的那张“会动的”报纸,不由得眼睛湿润。
五年的时间,从一张报纸,到一个全媒体指挥中心,从一个纸媒记者到一个自吹拥有十八般武艺的全媒体记者,这其中,承载了太多人的心血;这历程,记录了巨大的时代变革,这是中国二三线城市媒体融合的一个小小缩影、小小样本。
《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毛姆说,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
我常常喜欢抬头看看月亮,那轮皎洁的明月,让人心生美好,胸怀幸福。有幸成为太原媒体改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我职业生涯之荣幸。
正如《我的热爱,大声说出来》中所朗诵的:
我的故事,哪怕再平凡,也是这个时代的故事。
我的力量,哪怕再微小,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
壶关县广播电视台 王宏卫
“猫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它当然不是在光彩照人的T台上的走猫步了。这条路是太行深处的壶关县鹅屋乡与外界联系的一条通道,挂在悬崖峭壁上,长达10公里,很多路段坡度超过70度。山高路陡,晴天走两步歇一步,遇到雨雪天气,路人不得不手脚并用,猫着腰走,慢慢地就有了“猫路”的美称。
1996年,23岁的赵月芳开始走这趟邮路,一干就是22年。
22年来,赵月芳累计步行超过4万公里,几乎是围着赤道转了一圈。山路费鞋,多则一个月,少则十天,妻子郭凤林就得给他做双新鞋,这么多年他跑烂的鞋子不下五百双。老赵是全乡唯一的邮递员,对山里人来说,他肩上的邮包,扛起的是整个外面的世界:外地亲人写的信、在外打工汇的款、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一封封,一件件,通过老赵的手送到山里人的屋里炕头。
除了报刊邮件,老赵扛进山的还有药品、种子等山里人不容易买到的东西,连同邮件,这些东西少则四五十斤,多则八九十斤,老赵扛着满山跑,一直送到家门口。
晋城太行日报社 袁 泉
1924年出生的石双砚,从记事起就跟着兄弟姐妹四处讨饭。石爷爷说:“是共产党给他家分了田地,救了全家人的命,他必须要做点事儿回报这份恩情。60岁那年,他望着苍龙岭上的黄沙,打定了种树的主意,他的理由很简单:报恩。
采访结束后不久,太行日报公众号推送了石双砚义务植树的视频短片,短短两分钟的视频刷爆了晋城人的朋友圈,“5万+”的点击量创下了新闻人物报道的新高。一位网友哭着写下留言:不图名利,一心为党,向石双砚致敬!更让我感动的是,数十位网友在留言中自发组织众筹,想为石爷爷配个助听器。康复医院主动与我们取得联系,第二天就安排周医生随同我们上门为石爷爷测试听力,并为他免费配了一副进口助听器。
送别时,石爷爷握着周医生的手说:耳背也不影响种树,我这么大年纪还让你们破费,实在是过意不去。周医生哽咽着说:别说一副助听器了,为您这样的好人,做什么都值得!
很快,石双砚的故事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稿件被陆续转载至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山西日报等媒体,全国网友都在热议。就在前几天,石双砚还荣登了中国好人榜。
如今的苍龙岭上,树苗儿一片片扩,长成了林子,汇成了林海,招来了云,蓄住了水,给后人留下了无法估量的生态效益。
石爷爷的故事改变和影响了数不清的人。坚守、担当、奉献,这些我们媒体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我在石爷爷身上都能看到。我很庆幸,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十个年头遇到了他,见证了这段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传奇,领略到一个共产党员永远不忘初心的担当。我用心感受着一位95岁的老人把自己的全部能量都燃烧在苍龙岭上的崇高情怀。石双砚忠诚和坚守,是对这个时代的最好回应。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成为民族精魂的传火者。而作为一名记者,用心采访、记录和传播,就是最好的延续和传承。如果可以,我希望一辈子走在这条路上。
山西妇女报社 刘家瑜
有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她记日记已经坚持了19年。而日记里的主角,却是与她朝夕相处的妇女姐妹们。去年的第18个中国记者节,我们报社启动了“宣传十九大,全媒走基层”活动,我采访了这位把记日记当成工作一部分的村妇联主席张金芬。
张金芬是阳泉市郊区汉河沟村妇联主席,从19年前担任村妇代会主任那天起,她就开始记起了“妇情日记”。我问她为什么要记“妇情日记”,她憨厚地说:“刚开始记时,就是怕忘了自己要做的事,而对不起姐妹们。后来也就习惯了。”就这样,她坚持了19年。有一次她发高烧连床都下不了,还向丈夫要日记本。丈夫怒了:“你不要命了?”她无力地说:“你给我吧,我喜欢干这个。”
一个“喜欢”,她把“妇情日记”坚持了19年;一个“喜欢”,她把为妇女群众服务坚持了19年。当时我想,一个“喜欢”,面对纷纷扰扰的花花世界,我能不能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默默坚守19年,29年,39年,直到我生命的终结?
《一本日记里的温情》在山西妇女报刊登后,迅速被多家媒体转载。而记“妇情日记”的工作方法,也被阳泉市妇联在全市推广。
2016年8月,晋城高平市河西镇10个村的妇联主席,自发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两年来,她们走遍了全镇59个行政村和敬老院,尽己所能地为留守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个月的时间、48天的不眠不休,我走遍了11市的119个县市区,采访70多人次,采写了300多篇稿件。我们的“宣传十九大,全媒走基层”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8月8日,省委宣传部表彰2018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省直新闻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们的记者部和两名记者获奖。
“全媒走基层”活动不只让我们收获了荣誉,更让我们升华了精神。大家知道的是临汾妇联改革经验走进中南海,不知道的是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一棵一米粗的枯树砸在了我们的车前;知道的是吕梁山护工网上妇联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不知道的是当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我最钟爱的新闻事业的誓言……
山西广播电视台 刘 洋
我想跟大家 分享去年央视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节目《还看今朝》直播时,我做蜘蛛侠的故事。 我们的直播地点就选在板涧河水库,翻过大山第一次跟它打照面儿,就让我差点惊掉了下巴。近100米高的大坝,看上去几乎是垂直的,上面有二十几位工人师傅,每个人腰间都绑着一根细细的绳子,在坝面上上下下,来去自如,活像是电影里看到的蜘蛛侠。
项目负责人问我:“要不要下去体验体验我们水利工人的工作?”我脱口而出:当然要!一个胖乎乎,满脸汗珠的小伙子走过来,把手里的安全带安全绳一股脑儿地塞在我手里说:姐,给!就这样,我登上了大坝。
看着容易,当自己的双脚踩在半米宽的高墙上时,恐惧到四肢都颤抖,第一次下坝面,我用近乎挪的方式花费20多分钟才下到一半的位置,对面的摄像更加辛苦,早已汗如雨下。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会下坝演练,等信号,调度机位,常常一趴就是一两个小时。这个时间,全都被我用来跟大坝上的工人师傅们“唠闲嗑儿”。
几天采访,这些蜘蛛侠在我心里的形象越来越高大,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有了这样的感受,我这个蜘蛛侠,似乎就不那么难当了。
2017年9月19日,央视大型系列报道《还看今朝》山西篇直播,我的心里没有一丝紧张,而是充满了激情,我迫不及待,想把这座大坝上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
到现在,我做记者也有5年了。在我采访的经历中,不但见识了飞檐走壁的“蜘蛛侠”,还接触了能把钢板轧成薄如纸的“钢铁侠”、在地下270米处掘进的“遁地侠”、数九寒天24小时维护铁路安全的“除冰侠”、掌管中国面积最大太阳能光伏电站的“阳光侠”,以及大学毕业远离都市,扎根家乡贫困村的“致富侠”。他们让我思考,什么样的记者才是一名好记者。我想,跟他们一起体验危险、经历挑战,真实记录,讲好身边平凡英雄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举旗帜、聚民心,这就是我们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使命。
山西青年报社 李忠祥
2011年,我大学毕业,来到山西青年报工作,因为学的是法制新闻专业,所以跑政法口更多一些。这几年去了不少普通人去不了的地方,见了不少普通人很难见到的人。
就在前几天,我们在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采访到一件暖心的事。那天正好是周末,一位母亲突发急病,呼吸停止,被120送到医院。可医院的很多医生护士在轮休,医院的救治力量有限,患者儿子在现场两度下跪哀求医生救自己的母亲,近乎失去理智的哀求感动了现场每一个人。值班医生说,“孩子,我们干的就是治病救人的活儿,请你放心。”他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出求助信息,20分钟之内,正在休假的20多位同事自发赶回医院参加抢救。经过大家5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件事情经我们报道后,在社会上、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儿子有孝心,医生有医德,这么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也许天天都在发生,但需要我们记者去发现,去挖掘。
一次去长治出差的路上,太长高速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我们的车就在事故发生地不远处,被堵在路上长达四个小时。在事故现场我们看到那种惨不忍睹的扭曲,心里极不舒服。但是在现场我们也看到,被堵在路上的车辆硬是为一辆载着孕妇的救护车腾出了一条生命通道,现场的我们都非常感动。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新闻记者,拿出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随时出现在新闻现场,是记者的职责所在。
太原广播电视台 冯小建
当记者已经13年了,13年里我采访了许多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当你问他们什么样的人才是时代新人时,多数人说不出来,他们只会回到岗位上接着工作。她叫王润梅,25年就干了一件事——掏下水井。作为一名普通工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王润梅这25年始终都在坚守。和润梅大姐一样,她的工友多数都是女性,就是这十来个女同志,却负责着市内最繁华、最低洼地段的一百多条街道、一万多座下水井的清掏任务,每次出勤她都得用手里那根巨大的挖勺掏1吨多污泥;不下雨还好,一下雨出现大面积积水,别人都往高处躲,她们得手拉着手往里冲,为了找到并打开一口排水井,她们得徒手在水里清理污泥,一场雨下来,手上划得全是血口子;冬天,为了打开“冻死”的井盖,十几斤的大锤得一锤一锤砸,震得虎口都出血啦!就是这样一份工作,王润梅25年不离不弃。当别人在家相夫教子尽享天伦时,这些女人却得风里来雨里去,为这个城市贡献自己那点微薄的力量。
一座让人喜爱的城市不仅仅靠它的颜值,更重要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身上所展现出的精气神。“奋斗幸福观”点亮时代新人,时代新人造就新时代奋斗者之城,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生逢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并和千千万万人一道,光荣地奋斗着!就像那首诗中讲的那样:“我的故事哪怕再平凡,也是这个时代的故事;我的力量哪怕再微小,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我的热爱,向着新时代大声说出来!”
阳泉广播电视台 徐雅秀
他叫张双兵,“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他原本是阳泉市一名普通的老师,偶然间遇到的一件事,改写了他的人生。1982年的一天,他在去学生家访的路上,看到了一位在寒风中干着农活的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叫侯东娥,是张双兵遇到的第一位“慰安妇”受害者。从那以后,张双兵开始主动去接触山西境内与侯东娥老人有类似遭遇的受害者们。36年来,10万多公里的行程,骑坏8辆自行车,走访了127位“慰安妇”受害者,从1992年到2007年,张双兵先后带着16位老人到日本实名诉讼。直到2007年4月27日那一天,日本最高法院终审判决,“个人不得起诉政府,诉讼时效已过”。最终,败诉。张双兵感到深深的自责:“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她们的伤疤,结果连一句道歉都得不到……”
2006年的阳泉春晚,张双兵被选为感动山城“十大人物”。晚会导演张跃平在和张双兵深入交流后,决心要把这些内容拍成电影,让每一位中国人不要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2015年,《大寒》拍摄完毕,剪辑出来的片子,张导并不满意。张跃平是个跟自己较劲的人。因为经费紧张,张跃平决定自己干,一个月足不出户,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重度失眠患者。他的头发白了,胡子也白了,他执着于每一个镜头,每一幅画面的精细,一次又一次精益求精的创作剪辑,以至于先后气走了4个剪辑师。诉说历史、诉说苦难、诉说屈辱的“大寒”终于面世了。没有声势浩大的宣传,没有潮水般的观众,排片量微不足道,上映31天,票房143.1万。
就在今年7月,成都建川博物馆创始人兼馆长樊建川找到张跃平,提议让《大寒》复映。这位英雄主义情怀满满的硬汉说:“来吧,来建川博物馆,这里有9座反映抗战题材的博物馆,我们可以在老兵手印广场上举办一场首映礼,让7000多位老兵一起当个‘见证人’!”8月1日,《大寒》复映礼,当天晚上除了我的报道之外,还有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电影频道近50家媒体,现场直播,网络直播!新闻阅读量就突破了“100万+”,许多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经达到“10万+”。那晚的采访,面对我的话筒,张跃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几次举起的手又颤抖地放下,背转身重重地说了一个字:“好”!
我作为这部电影的纪录片编导,全程参与了三年的筹备和拍摄,多次被张跃平执着的坚守所打动。让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坚守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仰。作为一名记者,我要坚守我的梦想我的初心、我的职责。今后,我一定可以为大家讲出更多更好更感人的阳泉好故事,乃至讲出我们山西好故事。
临汾广播电视台 王 燕
今年六月下旬,临汾广播电视台启动“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报道活动,我所在的新闻组就选择了张连水作为报道对象。
履历上显示,今年59岁的张连水三十年前是乡宁县枣岭乡一个普通农 民,1987年,1999年,2008年,他三次创业、成功转型,从一个煤老板到旅游行业的排头兵,他是怎么做到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启了云丘山的采访之旅。
几天的追踪拍摄中,我们遇到很多人。
几十年前跟张连水一起干小煤窑的人告诉我们,连水这个人就是胆大,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刚刚实行集体经营制,他就带头承包煤窑,他又有担当,宁可自己受罪,绝不让大家吃亏,所以大伙都愿意跟着他干。
跟张连水一起开发翅果油的人告诉我们,连水就是有一股子钻劲。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号召“工业反哺农业”“促黑转绿”。他想,煤总有挖完的一天,总得再干点什么。于是就一个人背着一口袋翅果油,跑了很多地方,找了很多专家,最终证实:这种家门口的野生果子的确含有全世界最好的植物油!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把煤焦行业赚的钱一多半都投到了翅果油人工种植和加工项目上。
“三个有利于”,说着容易做着难。大家都说,这十几年连水遭的罪、受的难,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扛下来的,没有资金就卖掉煤焦铁集团,不懂管理就全国各地学习取经。就是因为有这“三个有利于”,坚定了他发展翅果油和云丘山旅游这两个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但是他却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听完这些故事,我们突然找到了答案。这位民营企业家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节点上,正是因为他深深眷恋着这方故土,矢志不渝地要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今翅果油和云丘山旅游这两个项目已经带动周边几千户农民脱贫致富。
《张连水:我就恋这方山水》播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在移动端的点击率超过十万人次。受众的留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做到用心传播,才能得到受众的真心回应,我们才能担当起习近平总书记“48个字”的神圣职责与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