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丽坤
(1.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山西大同037009;2.山西大同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山西大同037009)
开颌是指前牙切端无覆颌情况,垂直向呈现间隙者,安氏1、2、3类均可能出现,下颌骨常有向后下方生长的趋势[1],属于难治病例。开颌患者往往呈长面型,严重影响患者面容以及咀嚼发音功能,对患者心理造成较大的负担[2-3],应尽早治疗[4]。我院200501-201701月共收治29例开颌患者,行减数拔牙矫正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0501月-201701月30例安氏一类开颌患者,年龄12~15岁,男18例,女12例,患者骨面型也为一类,前牙开颌度为2~6 mm,SN-MP>34.2,ODIi<72.83下颌为顺时针生长型的高角病例。
所有患者尽拔除第二双尖牙,且均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5】,其中有16例患者采取种植支抗钉增加支抗,5例患者存在不良舌习惯,配合戴用腭刺矫正器去除不良舌习惯。治疗初期整平排齐牙列,拉向远中,最后关闭拔牙间隙。后期13例患者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6],良好的控制了牙齿移动,治疗期间除后期多曲方丝弓,一直采用摇椅弓,防止磨牙的伸长,拔牙患者开颌间隙关闭较快,26例均未进行垂直向前牙,13月后均关闭垂直向间隙,2例开颌度较大的患者,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仍有1~2 mm间隙,行垂直向牵引3月后,开颌解除只有1例患者由于口腔不良舌习惯,没有认真配戴腭刺矫正器,开颌没有解除。
对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测量治疗前后SNMP、FMA、PP-MP、OP-MP、U1-SN、L1-MP、U6-PP、L6-MP以及AFH、ALFH等值。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拔牙矫正后,均建立正常的覆颌覆盖(见表1),患者面型明显好转,有舌习惯的患者已全部破除,且U1-OP和L1-MP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平面角FMA减小,以及U6-PP、L6-MP的增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前全面高(AFH)和前下面高(ALFH)的改变亦无显著性差异。以上数据表明垂直向间隙全部关闭,上下前牙无明显伸长,近中倾斜的磨牙直立明显,下颌发生逆时针旋转生长趋势,患者侧貌大大改善。1例由于配合度不够,治疗失败。见表1。
表1 减数矫正开颌29例治疗前后对比一览表
1)开颌病例属于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疑难病例,由于前牙区的间隙,会使患者吐字不清,无法切割食物,对患者身心都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开颌度过大的骨性开颌很多都需要成年后进行正颌外科和正畸治疗联合治疗,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对于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恰当的时机对颌骨发育进行早期干预,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手术率。矫正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个体的生长潜力。
2)患者均选择拔除第二双尖牙,是正畸临床常用的拔牙模式之一,通常认为拔除第二双尖牙可以前移磨牙并降低后部齿槽高度或限制齿槽的生长,从而有利于开颌和高角的矫正[7]。
3)面部生长型和不良舌习惯的存在不仅使开颌患者难以建立正常的覆颌覆盖关系,同样也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因而应去除不良舌习惯,腭刺矫正器的存在有利于激发自身的代偿机制,建立新的合理的口腔肌功能环境引导颌骨和牙齿平衡地建颌[1]。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舌习惯,戴用腭刺矫正器,同时配合直丝弓矫正术,半年后,4例患者开颌已全部解除,1例患者由于配合较差,没有完全关闭垂直向间隙。舌习惯使牙弓内外动力失去了平衡唇颊肌的肌力明显小于舌体对牙弓内侧的压力而造成开颌,腭刺的配带使患者的舌体接受被动治疗,而将舌尖抬高到正常位置,从而改变牙弓内外压力,逐渐使内外压力恢复平衡,而腭刺必需全天戴用方可有效。
4)16例患者采用磨牙区种植钉支抗,能够更好地进行垂直向的控制,大大减小磨牙的伸长,有利于下颌的逆时针旋转以及下颌平面角的减小,使开颌的矫正难度大大降低。
5)拔牙患者关闭拔牙间隙时,前牙内收,有利于开颌间隙的关闭。10例开颌2~3 mm患者,治疗5月时开颌已基本解除;13例3~5 mm间隙者治疗15月时,已建立正常固话覆盖;6例患者在治疗18月时,仍有2~3 mm垂直向间隙,后期垂直向牵引3月后开颌间隙完全关闭。文献显示,持续的颌间垂直是矫正开颌最常用的手段。应当注意的是在前牙作垂直牵引以抵消弓丝后倾曲产生的对前牙的压入力,而并非将前牙拉长[8]。
6)治疗后U1-SN、L1-MP略有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开颌的解除并不依赖于上下前牙的伸长而U6-PP、L6-MP明显增大,FMA明显减小,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开颌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磨牙区的支抗控制,防止磨牙前移时的伸长,而使磨牙直立前移就会降低磨牙区高度,使下颌逆时针旋转,从而改变高角面型以及前牙区的开颌。
7)摇椅弓、种植支抗、以及多曲方丝弓技术的应用都侧重于磨牙区的垂直向控制【9】,使后部齿槽高度降低,减小开颌,前牙区的垂直向牵引也可以通过摇椅弓传导至磨牙区对磨牙区进行支抗控制,因而前牙区的垂直向牵引并不会导致上下前牙伸长,最终获得良好的面容效果。如果不注重后部垂直向控制,单纯依靠上下前牙的垂直向牵引,虽然也可达到开颌间隙的关闭,但矫正结果不稳定,唇齿关系不平衡,出现表情不自然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