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幼儿园 叶美玲
桔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之一。孩子们可能认识它,知道怎么剥桔子皮、知道食用它有营养,却似乎并没有仔细思考过其它的问题,比如:桔子从哪里来?它除了可以吃的果肉,身体上还有什么?剥下来的桔皮如果不扔还有哪些作用?它又可以和我们一起做哪些有趣的游戏呢?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也正是本次主题要和孩子们集体探讨的乐趣所在。已经有过一学期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能力均有提升,因此本次主题会增加孩子们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自己动手和感官感受,体验“小桔子”背后的“大秘密”。
1.能够通过参与主题活动,了解认识桔子的基本结构。
2.发现并体验与桔子共同实验探究的乐趣,喜欢吃桔子。
3.了解有关桔子的作用,主动寻找生活中哪里会出现桔子。
4.大胆根据自己的创新,展现自己喜欢的主题作品,乐意跟教师一起布置主题。
1.语言活动:桔子月亮
2.音乐活动:水果歌
3.科学活动:桔子的秘密
4.科学活动:桔皮的秘密
5.科学活动:桔子树长大了
6.科学活动:桔子的沉浮
7.美术活动:画桔子
8.美术活动:桔皮变变变
9.科学活动:榨桔汁
10.科学活动:桔子的保存方法
1.主墙全景照片
在墙面中,通过幼儿手工撕贴、绘画作品、想象涂鸦、探索操作、活动照片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呈现,展现桔子的结构、功能以及进一步的外形、特性比较,同时展现孩子们在探究活动中的精彩体验。
2.主墙每个板块的分支、幼儿各种参与本板块活动的照片
小板块一——我的身体:右半边是桔子的外面,左半边是剥开以后的“大桔瓣”,上面的一道一道白白的 “纹路”,它们有的粗、有的细,薄薄的桔膜下是一粒一粒的桔肉,肉的里面还有硬硬的籽!
小板块二——大PK:先体验再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表达我们的认识和理解,好像更加有趣!
小板块三——本领秀:黑色卡片上,是我们粘贴的桔肉、桔丝、桔籽和桔皮。图片上桔子的不同部位都有自己的作用和本领,还有些地方不能吃,但收集在一起,可以治病!箭头的后面,是我们参与体验的活动照片,看到我们的笑容了吗?
小墙面延伸了教室里大墙面的装饰风格,从幼儿作品、家园渗透、认知示意几方面来呈现。
小墙一——桔子“乐”:这里有三个有趣的地方,画、剥、玩!每一处都有着我们的精彩,有我们的收获!
从画到剥,到工具探索,到榨,到滚动,到拓印......无穷乐趣,无限的神秘!每一块都代表着我们的新发现!从外到内,从室内到室外,从视觉到味觉,精彩纷呈!
工具探索
榨
滚
小墙二——变变变:桔子坏了,怎么回事呢?老师将完整的桔子、坏了一点的桔子、全部坏掉的桔子放在一起,观察、比较之后,一切都揭晓!还有漂亮的桔皮画、可爱的桔宝表情秀,就连黑色上面彩色的花纹,也是我们用小桔瓣拓印出来的呢!
桔子坏啦
桔画
小墙三——小心吃桔子:你能看懂这些图示吗?桔子虽然好吃,但不能贪吃、乱吃!小“叉叉”会告诉你,它不能和谁做朋友!
小墙四——亲子大调查:爸爸妈妈也在家带我们和桔宝宝进行了各种烤、拼、榨......精彩纷呈,各有乐趣!
小墙五——问题墙:别看现在我们和小桔子是好朋友,但是之前我们也有很多问题!桔子的身体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黑点点呢?桔子是长在土里还是长在树上的?桔子剥开以后上面的白白的线也能吃吗?亲爱的老师,为我们都一一做出了解答,一目了然哦。
桔皮树
石头桔
小桔树
大桔树
纸盘桔
桔子拓印
桔子刮画
桔子棒棒糖
桔子糖果
桔子雪糕
彩绘石桔
桔子T绘
神奇桔瓣
剪桔子
桔子树
捣桔皮
桔粉溶解
桔汁炸气球
桔汁晕染
桔子沉浮
切桔皮
桔宝宝的家
桔宝宝找家
塞桔肉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能用多种感官感知桔子的外部特征。
2.了解桔皮在生活中的作用,探索最简单的剥桔子方法。
活动准备:
桔子(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塑料刀、瓶盖等剥皮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区角的“桔子树”,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师:这是什么?树上有什么?
小结:这棵是桔子树,上面结满了黄黄的果子。
师:我们一起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看看是什么水果?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摘桔子。
二、引导幼儿用闻、摸等方法观察桔子的外表形状特征
师:它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闻一闻,什么味?
三、引导幼儿学习剥桔子,观察、品尝桔肉
1.尝试使用手或工具,发现剥桔子的位置。
师:小桔子从哪里剥最容易?
2.幼儿自由发言,并尝试。
3.小结:从桔子下面,软软的小窝窝处剥最容易。
四、幼儿品尝桔子
五、播放课件,了解桔皮在生活中的作用
六、迁移幼儿生活经验,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吃的含桔子成分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能迁移已有的沉浮经验,积极尝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水果(桔子和冬枣),盐、糖若干,搅拌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
1.教师出示桔子和冬枣,引导幼儿辨认。
师:猜猜把这些水果放到水里,会怎样呢?
2.幼儿大胆猜测。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枣子会浮在水的上面,桔子会在水里沉下去。
二、出示浮起的桔子,请幼儿猜测原因
1.师:小朋友看看,老师这里有个神奇的桔子,它和冬枣一样能浮在水面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幼儿大胆猜测,并说说原因。
3.出示糖和盐,幼儿猜测。
师:猜猜是谁让桔子宝宝浮在了水面上?
4.幼儿分组实践,教师指导。
5.小结:盐可以让水的密度变大,桔子也会渐渐从水底浮在水面上。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腐烂的桔子与完整桔子不同之处。
2.探究桔子变坏的过程,了解简单的保存方法。活动准备:
塑料袋、腐坏程度不一的桔子若干、托盘、毛巾。活动过程:
一、观察对比腐坏不一的桔子,发现其不同
师:这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桔子?
二、幼儿讨论:桔子为什么会变坏
三、共同观察腐坏桔子
师:这些桔子腐坏的程度一样吗?坏掉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来什么感觉?能吃吗?
小结:桔子不能长时间放在塑料袋里,因为里面没有空气。可以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放,比如冰箱等。
小班的宝贝们对于一切软软的、香香的、可以吃的物体总是那么无法抗拒。本期主题的核心“桔子”直接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主题中渗透的很多认知、实践最终又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看、摸、尝、玩等多种方式中,真实而又趣味地了解了桔子从外到内、从小到大、从新鲜到变质、从食用到游戏的系列过程。通过家长资源,我们又在拼、烤、榨等过程中,将“小桔子”进行了“大变身”,这样便有了另一番“风味”!整个活动持续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孩子们从不会剥桔子,到信手拈来,从只会吃桔子,到自主完成各种“桔子操作”,这些都已经深深内化成了幼儿自己的乐趣!我们在玩,但我们是在学中玩!原来——生活可以很科学,科学也可以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