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玲 刘少文(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局)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是川、陕、甘交汇地重要的“菜篮子”基地。近年来,利州区以独特的环境地理优势为发展契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绿色、高效、安全为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切实抓好农业产业扶贫,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生态康养旅游名城”的目标。
利州区地处广元市腹心地带,为川、陕、甘交汇点,京昆高速、广南高速、广巴高速、宝成铁路和广甘高速、兰渝铁路贯穿全境,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川、陕、甘三省六地(市)十八县(区)物资集散地和全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利州区辖区面积1492.55平方千米,辖17个镇乡(街道)192个村,总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20.5万,现有耕地29.3万亩,年农作物总播面积37.5万亩,粮食产量10万吨,蔬菜产量52万吨。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目前,利州区优势特色产业为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生态养殖、木本油料、休闲农业。
近年来,利州区坚持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口,以产村一体成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现代农业园区、增收减贫为载体,不断创新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农业和农村工作亮点纷呈,尤其是农村产权改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准扶贫等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目前,利州区已通过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有34个农产品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认证,9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3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2013—2015年三年的建设,利州区蔬菜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12.7万亩增加到20万亩,新增商品菜面积7.3万亩,实现总产量53万余吨;推广特色优良蔬菜新品种6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应季蔬菜自给率达到70%以上,精细菜比例达到60%以上,年实现产值达5.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2015年年底,利州区创建为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2013—2015年,利州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量突破450万人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9.2亿元,其中,农民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直接受益达7.6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利州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2016年,利州区着手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2017年,通过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2017年年底,全区顺利实现脱贫。
“十三五”期间,利州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与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及扶贫攻坚会议精神,统筹兼顾,以绿色、高效、安全为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畜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推进畜禽“五化”养殖,发展优质高效经作农业与休闲农业,保障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四化同步”发展,基本实现现代都市农业强区目标,确保利州区实现“两大目标”走在“两个前列”,加快推进“美丽广元、小康利州、幸福家园”建设。
1.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构建现代农村产权制度。2017年,利州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县)之一。总结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区乡(镇)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平台,适当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拓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范围,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着力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对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构建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领军人、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为依托的“1+3”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将打通农村集体经济财富通道,引领利州昂首阔步迈入乡村振兴新时代。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抓好农业产业扶贫。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宝轮镇新建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田3000亩,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利州区54个贫困村产业脱贫示范建设,引导区内各贫困村依据自身条件,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无公害畜禽等特色农业产业,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科技助农增收”“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分类分级举办技术培训班,推广粮油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畜禽杂交利用、“种养结合、适度规模、低碳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技术。
3.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中央“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要求,抓好农业生产。以现代农业重点县和统筹城乡示范带建设为依托,加快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服务,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含量。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继续引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业主,培育家庭农场,培育农民专合组织。完善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构建以产地市场为基础、区域市场为中心的产品市场体系。确保粮食产量完成7.8万吨,油料产量0.28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1.3万亩,产量52.3万吨;水果产量5.1万吨。出栏生猪30万头,出栏家禽330万只(其中剑门关土鸡160万只),出栏肉牛1.2万头,出栏肉羊5万只,水产产量4500吨。
4.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园村一体、农旅融合”发展,把蔬菜产业和特色水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统筹规划,坚持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利州区“五大特色产业体系”。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口,以产村一体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统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支持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发展、大力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
5.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全面规划、相互协调的整体农业。采用生物防治配合其他防治措施,改变过去定期施药的状况,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行资源循环、统筹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肉牛、肉羊,推行种养循环发展。推行沼气技术、秸秆转化饲料技术等。着力发展“猪—沼—菜、猪—鱼—菜、浆果—牧草—羊—沼—菌、浆果—牛—食用菌—粮”等生态模式;加大对农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严格管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做好对农村中小企业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
6.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在中央七套、中央广播电视台(农广天地)、省市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展示利州区都市农业成效。通过利州区农业信息网站定期发布畜牧业生产信息和销售信息服务。创建利州区农产品互联网交易平台,加快产销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实现农销对接、农超对接、产销见面,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实施“三品一标”品牌战略。在开发利用好已认证农产品基础上,新增国家和省级认证商标、地理标识农产品3个以上。新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名牌产品的农产品品牌3个以上。新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
7.建设利州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努力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按照“一园一主业”“建成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同时又是一个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一个率先全面小康的先行区,也是一个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思路,加快新建白朝乡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全面巩固、提升、拓展已建的菖溪河、三堆井田、大荣、曙光、赤化、工农镇(村)等现代农业园区,在园区探索种养结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推动“工农—荣山—大石”草食牲畜带建设,加大草食牲畜养殖招商力度,增加产业投入,突破性发展牛羊养殖业。
8.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餐桌安全从源头做起。一是实施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信息化监管示范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示范精品线路。二是以实现畜禽及畜禽产品“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过程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监管信息可共享”为目标,建立畜禽养殖监管追溯体系和动物卫生安全监管追溯体系,深入开展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和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监测饲料产品质量卫生状况和饲料中禁用物质使用状况,严厉打击经营、使用非法饲料添加剂、违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探索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四是在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基础上,力争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利州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在农村产权改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精准扶贫等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提升监管水平,不断开创农业科技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