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娜, 刘 弘, 高开周
(1.山东师范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358; 3.南洋理工大学 海事研究所,新加坡 639798)
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SI)算法来源于自然界生物的觅食行为或进化过程的模拟,是一类新型的进化算法,主要特点是群体搜索策略和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典型的群体智能算法包括蚁群优化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1]、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2]和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3]等.蚁群算法在求解性能上有很强的鲁棒性,但算法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一般需要较长的搜索时间,而且该算法容易出现停滞现象,不利于发现更好的解.粒子群算法具有相当快的逼近最优解的速度,其个体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经验调整自身状态,缺点是容易产生早熟收敛,局部寻优能力较差.
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是D.Karaboga[4]在2005年将蜜蜂的觅食行为应用到函数优化问题中而提出的,该算法计算简单、便于实现、鲁棒性强,在复杂组合优化问题中有明显的优势[5],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到模糊聚类[6]、人工神经网络[7]、传感器网络[8]等多个领域中.与其他群体智能算法一样,ABC算法也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9].针对以上问题,已有学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这些改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寻优精度,改善了算法的性能,但是很难实现在避免算法早熟收敛的同时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目前,大多数关于ABC算法的改进都是基于单一种群模型,没有考虑算法在基于多种群模型改进时相较于原始算法的优势.
聚类(clustering)[10]是把所有数据对象划分到若干个子集的过程,每个子集是一个簇(cluster),主要指导思想是尽量使相同簇内对象具有最大相似度.在众多聚类方法中,K均值算法[11]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聚类算法,主要思想是依据参数k将给定数据集划分成k个簇,从而让各聚类中心的数据对象到其对应的中心点的距离平方和最小,该算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
笔者在原始人工蜂群算法的基础上,利用K均值算法的思想将蜂群划分为多个子蜂群,提出一种多种群人工蜂群算法(multi-swarm artificial bee colony,MABC).子种群将全局通信模式和局部通信模式相结合,基于局部通信的适应度函数扩展了解方案的多样性,基于全局通信的蜜源位置更新方式加速算法收敛,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在Matlab编程环境下选取6个标准测试函数对算法进行测试,证明了该算法能显著提高ABC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
人工蜂群算法是模拟蜜蜂的采蜜行为提出的一种智能优化算法,由蜜源,被雇佣蜂(引领蜂)和未被雇佣蜂(跟随蜂、侦查蜂)3项基本元素构成.同时,引入3种基本的行为模式:搜索蜜源、招募蜜源和放弃蜜源.其中,蜜源的位置代表优化问题的可行解;蜜源的质量对应解的适应度.
最优蜜源的搜索过程如下:首先,算法随机产生含有N个侦查蜂的初始种群,初始时所有蜜蜂都为侦查蜂,同时也是蜜源的数量,每个解Xi是一个d维向量,Xi={xi1,xi2,…,xid}.计算解对应函数值,设定一个临界值,将大于临界值的解作为蜜源位置.一个引领蜂与一个蜜源是相对应的,与第i个蜜源相对应的引领蜂依据式(1)寻找新的蜜源.
Vij=Xij+Rij(Xkj-Xij),
(1)
式中:i=1,2,…,N,Vij代表更新后的蜜源;j代表蜜源更新的维度,j=1,2,…d;k代表学习的蜜源位置,k≠i,k,j都是随机选择的,并且k≠j;R为[-1,1]的随机数.跟随蜂采用轮盘赌策略选择蜜源,蜜源选择的概率公式如下:
(2)
式中:pi代表第i个蜜源被选择的概率;fitnessi代表第i个蜜源的质量,即第i个解的适应度值,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N代表解的个数.
(3)
式中:fi是第i个解的目标函数值,每个蜜源被选择的概率与适应度成正比.
所有引领蜂和跟随蜂经过一次邻域搜索后,检查蜜源未更新的次数Limit,如果一个蜜源经过Limit次循环后没有得到改善,则该蜜源将会被放弃,它所对应的引领蜂转为侦查蜂,侦查蜂通过公式(4)搜索新的蜜源Vij[12].
(4)
原始人工蜂群算法具有控制参数少、计算简单、便于实现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但是该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缺点,需要在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等方面加以改进.
种群分割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将蜜源按照基于欧氏距离的方法依次划分到每个聚类中心;
步骤4分别计算当前所有蜜源到相应的聚类中心的均方差之和;
步骤5如果当前迭代次数的均方差之和与前次相同,结束蜜源聚类,转到步骤6,否则转到步骤2;
步骤6输出蜜源聚类结果,即种群分割结果.
假设在边长为300 cm×200 cm的空间中蜜源数量为100,按照本文的种群分割方法将其划分为10个子种群,其中相同颜色的个体为同一个子种群,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种群分割结果Fig.1 The result of population segmentation
ABC算法利用原始的位置更新公式(1)时,引领蜂缺乏与整个蜂群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种群分割之后,提出基于全局通信的新蜜源位置更新公式(5):
Vij=Xij+Rij(Xkj-Xij)+θij(XCbest,j-Xij),
(5)
式中:Vij代表更新后的蜜源;θij∈[0,1]是一个随机数;XCbest,j代表蜜源丰富度最高的子种群的聚类中心.
公式(1)只能权衡自己所在位置和历史最优位置的食物源的丰富度.公式(5)基于全局通信方式加入引导因子XCbest,j-Xi,j,使引领蜂能够参考所有子种群中当前最优的位置,有很好的方向性.
(6)
基于局部通信的适应度函数由式(7)代替ABC算法中式(3):
(7)
改进的目标函数值Fi计算公式如式(8)所示:
Fi=∑Xi∈CjD(Xi,Cj)/NumCj,
(8)
式中:∑Xi∈CjD(Xi,Cj)代表种群Cj中所有蜜源到聚类中心的距离之和;NumCj代表种群Cj中蜜源的数量.
公式(7)中的适应度函数同时考虑了子种群中的蜜源数量和距离,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
步骤1根据ABC算法初始化蜂群,包括种群规模N,最大迭代次数MaxCycle,适应度阈值Limit,维度Dim等.
步骤3根据公式(7)分别计算Cj个子种群中蜜蜂的适应度值,适应度值高的一半作为引领蜂,剩余的作为跟随蜂.
步骤4Cj中的引领蜂根据公式(5)搜索蜜源,根据公式(7)计算蜜源适应度值,若适应度值提高,则更新蜜源,否则保留原蜜源不变.
步骤5引领蜂提供蜜源丰富度信息,跟随蜂根据公式(6)选择引领蜂,并采用公式(5)进行邻域蜜源搜索.
步骤6更新Cj状态,迭代次数加1,若迭代次数达到Limit后仍有未更新的蜜源,由侦查蜂根据公式(4)产生一个新蜜源.
步骤7迭代次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MaxCycle时,算法结束;否则,返回步骤3.
实验中采用操作系统是Windows 10,处理器是Intel(R)Core(TM)i5-6300HQ CPU @2.30 GHz,内存4 GB的计算机,编译软件为Matlab-R2016a.
笔者使用6个典型的测试函数[5]对MABC算法、ABC算法[14]及文献[15]中改进ABC(CSABC)算法的鲁棒性、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进行对比试验.
为了测试本文MABC算法在函数优化问题中的性能,选择6个常用的函数作为测试函数,见表1.其中,f1~f3是单峰函数,主要用来测试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f4~f6是多峰函数,主要用来测试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避免早熟的能力.
表1 测试函数Tab.1 Testing functions
测试函数f1~f6表达式如下:
MABC、ABC和CSABC 3种算法对比试验参数设置如下:种群规模N=100,其中引领蜂和跟随蜂的数目均为50,最大迭代次数Max-
Cycle=1 000,适应度阈值Limit=50,维度Dim=50.
3种算法对每个测试函数分别独立进行50次实验,得到对应的最优值、最差值、平均值和方差,测试结果见表2.其中,最优值和最差值反映算法的质量,平均值反映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方差反映算法的稳定性和数据的离散程度.
表2 函数测试结果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functions test results
图2 测试函数结果Fig.2 The results of test functions
通过表2可以看出,笔者提出的MABC算法在单峰函数和多峰函数测试中均有较高的寻优精度.算法的最优值、最差值与ABC算法和CSABC算法相比有明显的提升,说明MABC算法稳定性更高;在相同的迭代次数下,MABC算法在各测试函数上均得到了最小均值和最小方差,表明其收敛速度更快,寻优精度更高,性能明显优于ABC算法和CSABC算法.
图2中给出了MABC算法、ABC算法和CSABC算法独立运行50次的平均适应度值进化曲线.由图2(a)、(b)可以看出,MABC算法达到稳定收敛的次数远小于ABC算法和CSABC算法;由图2(c)可以看出,ABC算法和CSABC算法在搜索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值,种群分割策略使MABC算法分组寻优,收敛值明显小于其他两种算法;由图2(d)可以看出,ABC算法和CSABC算法收敛较快,迭代次数较少,但过早停滞,寻优精度不如MABC算法;由图2(e)、(f)可以看出,MABC算法在搜索后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而ABC算法和CSABC算法则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MABC算法达到稳定收敛时的寻优精度远高于ABC算法和CSABC算法,尤其对单峰函数而言收敛速度更加明显.
笔者针对原始人工蜂群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种群分割的多种群人工蜂群算法(MABC),该算法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中基于欧氏距离的方式对人工蜂群进行种群分割,将大的种群划分为多个子种群,每个子种群分别独立运行,在子种群中引入基于全局通信的蜜源位置更新方式加速算法收敛,同时引入基于局部通信的适应度函数扩展解方案的多样性.通过6组标准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结果可知,笔者提出的MABC算法比ABC算法及CSABC算法收敛速度快、寻优精度高、鲁棒性高、适应度好.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计划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性能,并通过更加多样性的测试问题进行验证,比如最优点不在原点或者各维度最优点不一样的测试函数进行测试,以证明没有偏差.另外笔者计划下一步将本文的MABC算法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并采用数学方法使其表现出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