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本的文化主题景区旅游形象感知对比研究
——以深圳、长沙世界之窗为例

2018-10-30 08:07:04程珊珊夏赞才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长沙深圳景区

程珊珊,夏赞才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旅游景区既是旅游产业的中心环节,也是产业链中的核心要素。文化主题景区兼具文化内涵与休闲体验的双重特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旅游形象是影响游客旅游动机、旅游决策、重游意愿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经营商进行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良好的景区形象不仅会大大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带来大批“回头客”,也是景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策略,在相同景区的竞争发展方面作用突出。深圳世界之窗、长沙世界之窗均为文化主题景区,但两个景区在客流量、年收入、知名度等方面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从游客对景区形象的感知入手,试图找出二者景区形象的差异之处,探索两个同类型景区在旅游者眼中的感知优点和劣势,进而探索与客源量、知名度等景区发展现状的关系,并从游客感知的旅游形象出发,找出两个景区各自的发展方向。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很多游客喜欢在旅程结束后,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感受想法以游记、点评等方式发布在网上的社交媒体上,这些内容与问卷调查获得的感知数据具有高度一致性[1],因为社交平台上开放、自由和共享的特点使得一些游客更愿意无偿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具有突出的研究意义,成为越来越多学者进行研究时的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深圳世界之窗和长沙世界之窗为例,以百度旅游、大众点评上的游客评论作为数据样本,使用ROST CM6.0分析软件采取两个世界之窗的高频词汇,并分析二者的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整体形象通过计算分析两个网站上评论的星级标准来获得。本文通过研究世界之窗的形象感知差异,以期为景区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1 文献综述

旅游形象的概念由国外学者Hunt 最早提出[2],自此,旅游形象研究逐渐进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目前关于旅游形象的概念有很多,学术界还未达成一致,但是很多学者在定义旅游形象时的出发视角却相差无几,大多都是从游客感知角度,如学者指出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旅游吸引物、服务、环境等要素的感知与评价[3]。Seyhmus Baloglu等认为旅游形象由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构成[4]。一些国内研究者与他的想法一致,于鹏将国家形象分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两个维度,研究韩国国家形象感知与旅游意愿的关系[5];谢芳婷以环青海湖地区为例,采用了旅游形象的“二分法”——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来分析游客感知形象[6];张红梅等探究葡萄酒旅游对游客行为的影响也是采用了该理论依据[7]。另一主流观念认为旅游形象由3个维度组成,如Gartner认为认知、情感和意动意向构成旅游目的地意向[8];Ahmed认为在二维的基础上加入总体形象作为第三个维度,可以更好地定位和认清旅游形象[9];学者Balogulu梳理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旅游形象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3个部分组成[4],认知形象是游客对于目的地的认识和评价,包括知识、信念等方面,情感形象指的是旅游者对于目的地情感上的评价,主要是自身感受[10],整体形象是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有机结合[11]。这一概念界定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张宏梅、陆林等实证研究了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3个维度对游客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12];江金波等以西安市为例,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三维构成,检验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路径[13];皮瑞等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3方面研究了少林寺的旅游形象[14]。通过上述研究成果的梳理归纳,本文最终选择采用旅游形象的三维结构划分法作为理论基础。

社交网络的出现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具有自由、共享、开放等特点,吸引了一大批游客主动在各类旅游社交网站上以游记、点评等形式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感受和看法,这些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认知和感受,研究意义重大,日益得到旅游形象研究者的青睐。国外方面,Choi等学者利用游客在旅游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博客内容研究澳门的旅游形象感知[15];Tapachai以网络文本内容作为数据样本,借助内容分析法,探究了旅游形象[16];Huang基于网络游记,探究了旅游形象感知、游客意愿、重游意愿的关系[17]。国内方面,苗红等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游客对嘉峪关市的感知旅游形象[18];张伟亚等基于旅游数字足迹,采用空间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法研究游客行为在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特征与响应机制[19];宋炳华等利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研究平遥古城旅游形象的积极感知和消极感知因素[20]。可以看出,国内外的研究者开始将视角放在网络行为下的旅游形象感知上,并且网络文本分析在此研究领域中的使用有逐渐普及的趋势。近年来,逐渐有学者采用比较研究进行旅游形象的探索分析,如李昀霏等以宁夏沙坡头、沙湖景区两个沙漠型景区为案例地,对其旅游形象感知进行了对比研究[21],张文亭等对比分析了福建永定土楼网络游记的游客感知与官方网站传播的旅游形象[22],程圩等分析了西安市的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差异[23]。比较研究可以很好地解释事物的本质,这一优势在旅游形象感知对比研究领域却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游客对不同文化主题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的比较研究更是少见。

因此,本文以深圳和长沙的世界之窗为例,基于游客评论内容,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文化主题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差异,丰富相关学术成果。

2 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案例地概况

世界之窗不仅是我国有名的微缩景区,同时也是典型的文化主题景区,其主旨是弘扬世界文化,它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按照不同比例仿造,将各地奇观、名胜古迹和民间歌舞表演融合为一体,使游客在景区内便可尽赏世界美景、体验无穷乐趣。目前我国的世界之窗景区有两处,一个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另一个在湖南省长沙市。深圳世界之窗属于国家5A级景区,被评为“深圳市十大历史性建筑”等多项荣誉称号;长沙世界之窗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之一,因处于娱乐产业十分发达的长沙,紧邻芒果电视台,在湖南广电的管理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由于研究的是同类型的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差异,再者,两个景区在旅游社交平台上均有大量的日志、游记、点评等数据资料,所以选择同为文化主题景区的长沙世界之窗和深圳世界之窗作为研究对象。

2.2 材料获取

百度旅游网和大众点评都是目前国内一流的信息社区服务平台,网站内游客点评内容真实性较高,为了尽量维持评论数量的一致,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较性,因此选择百度旅游网上深圳世界之窗和大众点评上长沙世界之窗的游客评论内容,利用数据采集器搜集从2014年1月1日到2017年8月7号的评论内容,从百度旅游、大众点评上获得的评论数量分别为1 736条、1 215条,将评论内容导出到WORD文档中,对游客评论进行初步浏览后,删除11条与研究主题无关、内容重复的评论,最终获得深圳、长沙世界之窗的有效评论分别为1 730条、1 210条。

2.3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将质性材料转化为数据材料,从而能够进行量化分析[24],它可以快速地对网络上获取的文本内容做量化处理,节省大量研究时间。ROST CM 6.0是武汉大学沈阳教授团队共同研发的一款计算机免费分析软件,具有分词、中英文词频分析、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等多种功能,研究借助ROST CM软件获得深圳和长沙世界之窗的旅游认知形象、情感形象。

2.4 评论内容预处理

在对游客评论进行ROST CM软件分析之前,为了保障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对评论内容做以下的预处理:(1)人工删除评论内容中的表情符号等无意义的内容;(2)通过WORD文档的替换功能,对游客评论中意义相似词汇进行替换合并处理,如“高兴”“快乐”“愉快”“开心”“欢快”统一为“开心”,将“赞”“很棒”“很好”统一为“很好”,将“园区”“公园”“景区”统一为“景区”等,将处理好的两份评论内容保存为文本文档.txt;(3)在user.txt里建立与评论内容相关的自定义词典,词典内容包括体验项目、景观景点、节日活动、地名等,如“世界之窗”“长沙”“深圳”“夜场”“海盗船”“埃菲尔铁塔”“非洲区”等;(4)编制过滤词表,将“分钟”“虽然”“可是”“你们”“因为”等与文化主题景区形象感知没密切关系的词语纳入表中。

3 数据与结果分析

3.1 认知形象对比分析

3.1.1 高频词汇分析

使用ROST CM6.0软件对深圳世界之窗、长沙世界之窗的评论内容分别进行分词处理,然后进行词频分析,删除无意义或与研究主题无关的词汇后,在词频基数为200的结果中分别筛选获得排名前40位的高频特征词(见表1)。

表1 深圳、长沙世界之窗高频词汇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从词性可以看出,高频词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3类。名词出现的频次最多,主要表示了景点景观、体验项目、地理位置、建筑物等;形容词主要反映了深圳和长沙世界之窗给游客的感受和印象,在前40位高频词中居于第2位;动词则体现出游客在两个景区所开展的旅游活动。

从词汇使用频次的多少来看,在深圳世界之窗中,“景点”被游客提及的次数最多,在频次前10的词汇中还有居于第3位的“建筑”和第7位的“景观”,说明景区内栩栩如生的人造建筑和景观最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具体的景点有“埃菲尔铁塔”“金字塔”“凯旋门”等,游客对这些景点的认知度较高;“世界之窗”排在第2位,作为景区名称和形象标签,被很多游客所认同;“著名”“微缩”“国家地区”“模型”“文化”等使用频次较高,体现了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的整体认知;“深圳”作为景区所在的城市,使用频次排名第5,而“中国”的排名则较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界之窗在深圳是一个特色景点,而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却不及其在深圳的影响力。娱乐体验项目也会对游客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与景点景观的感知度相比则较弱,“项目”排名16,“美洲区”“亚洲区”的旅游项目的提及频次较少一些。在长沙世界之窗中,“项目”的提及频次最多,“水上乐园”“旋转木马”“跳楼机”的游客认知度较高,说明游客比较关注这些动感项目,“好玩”“刺激”“开放”这些高频形容词也体现了体验型旅游项目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世界之窗”排名第2,这和深圳世界之窗中的排名一致,作为长沙市的旅游名片得到了多数游客的认同;在有关地理位置方面,“长沙”的认知度较高,排名第6,“湖南”的认知度较弱,“深圳”的多次提及体现了游客的对比心理;“公园”“微缩”“大型”等反映了游客的整体认知,但感知度与深圳世界之窗相比并不强。

总体而言,深圳世界之窗旅游形象可归纳为“文化为主,游乐为辅,文游兼具”,长沙世界之窗可总结为“游乐为主,文化为辅,游强文弱”。

3.1.2 语义网络分析

通过ROST CM软件生成的深圳世界之窗(见图1)和长沙世界之窗(见图2)的语义网络如下图所示。

图表来源:作者绘制。图1 深圳世界之窗游客评论的语义网络图

图表来源:作者绘制。图2 长沙世界之窗游客评论的语义网络图

由图1可以看出,“景点”“世界之窗”“国家地区”“深圳”“夜场”等高频词汇位于语义网络图的中心位置,是重要的中心节点,在一级核心高频词的节点外围,存在着一层或多层的节点,外围的节点距离中心节点越近,就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以“景点”核心词为例,它的子群范围较大,“标志性”“设施”“特色”“仿造”“铁塔”等都是它的子群,这些子群是高频特征词,表示景点与之密切相关,景点的设施是否齐全、景点是否具有标志性以及特色,人工仿造的微缩景观如巴黎铁塔等是游客关注景点的重要部分。由图2可知,“项目”“世界之窗”“长沙”“设施”等处于中心节点的词汇为一级核心高频词,“项目”的子群很多,其中“游乐园”与“项目”之间的距离较近,说明景区内的项目内容与游乐园内项目设施相似,“万圣节”“夏天”“游客”等围绕“项目”而展开。以上两个语义网络图的构建结果与高频特征词分析后提炼的主题内容一致,并且提供了深圳和长沙世界之窗旅游形象的一个直观、大概的感受。

3.1.3 认知类目分析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深圳世界之窗与长沙世界之窗的旅游形象,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两个景区的部分高频词进行归纳分类处理,最终提取出了5个主类目和12个次类目(见表2、表3)。

在整体认知中,深圳世界之窗(15.88%)的认知度高于长沙世界之窗(7.25%),深圳世界之窗作为国内著名的微缩文化主题景区的形象得到了很多游客的认同,它不仅是深圳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国内也小有名气;而长沙世界之窗在游客的认知中则是有名的类似游乐园的大型景区,知名度仅局限在湖南省内,在国内的认知度不如深圳世界之窗,省外市场并未完全打开。

在深圳世界之窗和长沙世界之窗中,旅游吸引物在5个类目中占高频词总数都是第一位,说明游客对旅游吸引物有很高的关注度,但是次类目所占比重却大不相同。在深圳世界之窗中,旅游景观(26.04%)的比重稍多于旅游项目(24.01%),最后是节日活动(11.32%),而在长沙世界之窗中旅游吸引物的游客认知达到69.51%,但是旅游项目(53.36%)的认知度远远大

表2 深圳世界之窗认知形象分析类目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表3 长沙世界之窗认知形象分析类目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于旅游景观(10.01%),并且节日活动(6.14%)所占比重也低于前者。由此可见,在深圳世界之窗景区中,精巧别致、惟妙惟肖的人造模型和丰富多彩的动感体验项目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啤酒节、风车节、复活节等缤纷多样的主题节日活动和精彩的歌舞民俗表演也赢得了较多游客的关注;而在长沙世界之窗中,游客则主要关注水上乐园、海盗船、大摆锤等惊险刺激的娱乐体验项目,对旅游景观和节日活动的感知度较低。

旅游环境主类目由区位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3个次类目构成,两个景区在3个次类目的占比上有所区别,深圳世界之窗表现为区位环境(5.39%)>人文环境(3.18%)>自然环境(2.31%),长沙世界之窗则是区位环境(6.67%)>自然环境(3.45%)>人文环境(1.13%)。出现这种差别可能与景区所在城市的综合实力等因素有关,由于深圳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景区人流量大,游客自然对人文环境的关注更多一些,而长沙作为二线城市,加上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大,游客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度比人文环境更敏感。两个景区的区位环境占比在3个次类目均排名第一,说明景区形象与周边地理位置以及所在城市、省份有很高的关联度,比如长沙世界之窗因坐落于“星城”长沙,又紧邻湖南广电总部,吸引了一批游客前往。

游客对于深圳和长沙世界之窗的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主类目的感知度均不强,在深圳世界之窗的旅游设施中,游客主要关注的是交通设施(3.12%),其次是食宿设施(1.68%)和基础设施(1.44%),便捷的交通方式赢得了部分游客的好感。在长沙世界之窗中,游客关注最多的是基础设施(3.05%),可能因为景区以娱乐体验项目为主,游客对游客设施设备的安全问题更为关注,评论中很多游客提到设备“陈旧”、长时间没“维修”等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景区内建筑物常年“失修”“破损”等严重问题也被游客多次提到,旅游景观感知度较弱的情况也就不难解释。在管理服务中,两个景区的关注度均集中在景区管理上,门票的购买方式、取票形式、票价高低、使用规定等都是游客较为关注的内容;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态度等也是游客的感知内容之一。

3.2 情感形象对比分析

运用ROST CM软件对深圳和长沙世界之窗的游客评论进行情感分析,分别得到情感分析总结果、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分段统计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游客对于深圳世界之窗和长沙世界之窗的情感归属均以积极情绪为主,这表示游客对两个景区的总体表示满意,其中深圳世界之窗的积极情绪(71.15%)大于长沙世界之窗的积极情绪(66.58%),中性情绪(18.24%)略高于长沙世界之窗(12.26%),消极情绪之间差距较大,有257位游客对长沙世界之窗表达了不满,占比为21.16%,而在深圳世界之窗中,消极情绪的比重为10.61% 。

在积极情绪分段统计结果中,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的高度积极情绪达到29.55%,这个较高数值充分体现了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形象的积极乐观情绪,持中性积极情绪(21.46%)和一般积极情绪(20.14%)的游客人数大致相当;而在长沙世界之窗的情感形象感知中,以一般积极情绪(26.31%)为主,高度积极情绪(17.81%)比重最低。

从消极情绪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游客对于两个景区的情感感知偏向于一般消极情绪,即-10~0这个阶段,持高度消极情绪的游客很少,可以发现游客对长沙世界之窗的一般、中度和高度消极情绪感知均高于深圳世界之窗。

总体而言,在三类情绪的占比中,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更具好感,深圳世界之窗景区占据明显优势。

表4 深圳世界之窗与长沙世界之窗情感分析

数据来源:作者统计。

3.3 整体形象对比分析

大众点评和百度旅游网会让游客对旅游经历通过五星制来进行整体评价,5星、4星、3星、2星、1星分别表示非常好、很好、一般、很差、非常差。在百度旅游网上有752位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的评价是“非常好”,692位游客表示“很好”,227位游客表示“一般”,36位游客表示“很差”,23位游客表示“非常差”,将评价等级由高到低分别赋值为5、4、3、2、1并计算得分均值,最终得到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整体旅游形象的评价均值为4.36,同理可得游客对长沙世界之窗整体旅游形象的评分为4.13。这说明尽管有部分游客对景区持负面情绪,但是大多数游客对两个景区的整体旅游形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景区赢得了游客的认同和赞赏。

4 结论、原因分析及发展启示

4.1 研究结论

通过对不同文化主题景区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和长沙世界之窗的旅游形象感知存在差异,深圳世界之窗的旅游形象可归纳为“文化为主,游乐为辅,文游兼具”,长沙世界之窗的旅游形象则是“游乐为主,文化为辅,游强文弱”。在以整体认知、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旅游设施、管理服务所构成的认知形象维度中,游客对于深圳世界之窗的旅游形象整体认知度较好;两个景区的旅游吸引物主类目在高频特征词中所占比重排名第一,深圳世界之窗中旅游景观的比重略大于旅游项目,而在长沙世界之窗中游客对旅游项目的感知度最高;另外,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中的旅游景观、节日活动、人文环境、食宿设施、交通设施、景观管理、服务水平方面的关注度均高于长沙世界之窗。在情感形象的感知对比中,游客对于深圳世界之窗和长沙世界之窗的情感形象以正面情绪为主,反映出游客较高的满意度水平,但是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分段统计结果中,深圳世界之窗则呈现出了明显优势。在整体形象的对比分析中,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和长沙世界之窗的评价较高且游客对深圳世界之窗的整体评价高于长沙世界之窗。

4.2 游客对文化主题景区旅游形象感知差异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深圳世界之窗和长沙世界之窗的游客评论内容分析可知,游客对同为文化主题型的两个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形成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景点级别、所属城市、历史发展等3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4.2.1 景点级别

虽然同属于文化主题型景区,但是两个景区的景点级别则不同。长沙世界之窗属于4A级景区,而深圳世界之窗则是5A级景区。不同的景点级别导致了景区对自我发展的定位出现了差异,作为5A级景区的深圳世界之窗一直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仅在硬件设备上始终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更注重收集并采纳游客意见,为游客的休闲体验过程提供身心愉悦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享受,这也是深圳世界之窗的整体形象高于长沙世界之窗的原因所在。尽管游客对两个景区的情感形象感知均以积极情绪为主,但是对深圳世界之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长沙世界之窗,这也说明在景点级别的头衔下,景区自身的战略发展计划与相关部门的管理控制会打造不同的旅游形象。

4.2.2 所属城市

景区所在地区会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深圳世界之窗位于中国一线城市之一的广东省深圳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消费能力较强,这注定将为景区发展带来航空、铁路、高速等交通上的便利以及客源上的优势等等。虽然长沙市发展劲头十足,并且在今年进入了中国万亿GDP城市行列,借助发达的娱乐产业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往,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其经济实力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综合实力更是处于下风,对景区旅游形象的塑造作用不及前者显著。

4.2.3 历史发展

深圳世界之窗与长沙世界之窗均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深圳世纪之窗正式营业的时间稍早一些。世界之窗是以弘扬、传播各地文化为理念,将古今名胜、历史遗迹、民俗表演等融于一体的微缩景区,两个景区在发展初期的目标形象定位应是一致的,但在后来的发展中,由于景区自身形象的跑偏,景观设施的老化,常年的破坏以及维修不到位,等等,长沙世界之窗的潜在游客群体也发生了变化,景区将主要盈利放在游乐项目上,景区内娱乐体验型项目较多,旅游者行为大多围绕“项目”展开而微缩模型较少,因而游客对长沙世界之窗的旅游形象感知为“游乐为主,文化为辅,游强文弱”。

4.3 发展启示

4.3.1 重审自身,奋力追赶

对于长沙世界之窗而言,最重要的是“开拓”。首要任务是认清自身发展现状,重新塑造景区旅游形象。世界之窗以弘扬文化、休闲娱乐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微缩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如果世界之窗空有名号,丢掉了这一特色而只顾发展娱乐体验项目,那与一般的游乐公园又有何区别?在旅游市场如何能屹立不倒?因此,首先应从游客感知的不同之处入手,改变以往的经营理念,立足于中外文化宝库,重新进行景区形象定位并对景区进行合理规划,塑造独特景区品牌,保持并放大自身具备的突出优势,在主推娱乐体验项目的同时增加微缩人造模型等旅游景点,定期增加并及时更新景区内旅游产品,创新出具有强烈景区色彩的产品,逐渐实现从“以游为主”向“文游兼具”的转变,以深圳世界之窗为标杆,努力向其看齐,打造名副其实的文化主题型景区。其次,充分利用好地理位置的优势。长沙虽不及深圳那样繁华,却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因娱乐产业在国内十分发达,长沙被誉为“星城”,而长沙世界之窗紧邻湖南广播电视台,来此录制节目的大小明星络绎不绝,随着“接送机”的流行,大批粉丝追随偶像的脚步来到广电附近应援,这些粉丝均是潜在的游客群体。从游客评论中得知,很多游客来长沙世界之窗游玩的主要原因是近距离接触明星。因此,景区可以考虑与“近邻”——湖南广电合作,为其节目录制提供场所,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等,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展示长沙世界之窗的新形象。最后,充分挖掘客源市场。长沙世界之窗竞争力不敌深圳世界之窗,游客群体单一成为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长沙世界之窗主推娱乐型体验项目,导致了目标群体多数为青少年,忽略了“银发族”这一十分活跃的群体。景区应充分挖掘不同的细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时代潮流,设计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来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4.3.2 坚持品质,不断创新,眼光长远

对于深圳世界之窗来说,“守成”与“开拓”并重。通过前面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游客对于深圳世界之窗的整体形象感知良好,正面评价很高,但是这也不能表明可以停止前进的步伐。第一,坚持品质。深圳世界之窗正式经营20多年来,创造出了亮眼的业绩成果,获得多项殊荣,在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游客中口碑良好,反观长沙世界之窗的发展,却没有那么顺风顺水,国内游客感知的景区旅游形象并不是很乐观。深圳世界之窗之所以取得辉煌成绩就在于它始终清楚自身的形象定位,它并非一般的主题乐园,而是将文化区与体验区合二为一的文化主题景区。时代的迅速变迁为文化主题景区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预示着它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要想保持深圳世界之窗强大的竞争力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始终如一地为游客提供具有高品质的旅游产品。第二,坚持创新。单单“不忘初心”是远远不够的,深圳世界之窗要在激烈的国内外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还要有不断创新的决心。根据游客感知的情感形象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游客对景区还存在诸多不满,这些不满正是景区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景区应该思考如何实现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满足游客对休闲娱乐、观光体验、活动表演、饮食住宿、节事会议等多项需求,不断完善景区发展模式,实现全新蜕变。第三,坚持大格局,眼光放长远。如今,游客来深圳基本已经形成了“来深圳必游世界之窗”的想法,世界之窗显然成为深圳的一个特色名片,但是放眼全国,如何让国内其他地方的游客在想要一览世界各地风景时,能立马联想到深圳世界之窗,从数据样本高频特征词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这一目标至今仍没有实现。网络营销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景区可以充分利用好各大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及各种网络社交媒介,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推广手段让更多的游客认识、了解深圳世界之窗并对景区产生向往情怀,使景区顺利完成从“明星期”到“金牛期”的转型,挖掘更广阔的客源市场。

总体来说,本文以深圳世界之窗和长沙世界之窗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文化主题景区形象感知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理论结果,同时也为景区发展提供些许帮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首先,由于使用的是旅游社交平台上的游客评论内容作为数据样本,未能将人口统计学特征考虑在内,出游者与重游者的感知形象是否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这些都是未知的;其次,在情感形象分析中,采用的是ROST CM软件中的情感分析功能获得相关结果,假如使用扎根理论分析法来研究情感形象,结果是否会有不同?

猜你喜欢
长沙深圳景区
长沙之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 07:10:34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现代装饰(2020年11期)2020-11-27 01:48:12
『摘牌』
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 08:32:10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我眼中的长沙
深圳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深圳医改破与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4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