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

2018-10-30 08:05曹宇薇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8年5期
关键词:客体意蕴情趣

吴 荻,曹宇薇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旅游是当今人们休闲与消费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1]。景观则是一类具有观赏价值的空间综合体。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旅游景观审美就是对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构成的空间综合体进行审美并获得愉悦体验的实践活动。由于旅游景观审美涉及人的知、情、意、趣,且不同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千差万别,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旅游景观审美具有鲜明的结构与层次。宗白华、叶朗、王柯平、张文勋等从美学视角提出了审美的层次与结构;成远镜、张玉能、贾海燕等从意境和意象的视角分析了审美的结构与层次;周永博等[2]提出了由“时间-历史”维、“空间-尺度”维和“机制-功能”维共同构成的旅游景观审美结构。上述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审美或旅游景观审美的结构,将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心理外的活动作为审美活动的附属内容进行分析,未能从景观与文化的视角对审美结构进行阐释。基于此,本文将景观和人置于与心理相同的审美层次,遵从“客观—主客相融—主观”的研究范式,从空间结构、文化结构和心理结构3个维度构建旅游景观审美结构,解析各个结构的层次构成,剖析3个结构的生成机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旅游景观审美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1 旅游景观审美的复杂性与层次性

1.1 旅游景观审美的复杂性

审美是一种复杂的带有愉悦体验性质的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从活动主体而言,由于人类的参与,旅游景观审美活动必然打上历史、社会、文化的烙印;从审美对象来看,旅游景观类型千差万别,从静态到动态,从自然到人文,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均可成为旅游景观审美活动的客体。因此旅游景观审美的复杂性根源于主体与客体的复杂性。

从旅游景观审美的主体来看,人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自然人的复杂性,二是社会人的复杂性。前者主要体现在人的思维、心理、品味等个体素质的差异性,这主要与个人的情绪、悟性、兴趣、经历等具有密切关系;后者主要反映在人在社会历史作用下的个人追求、价值取向等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家庭、民族、群体、教育、社会风尚、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因此,自然人与社会人在诸多领域的相互交融造就了作为旅游景观审美主体的人的审美取向、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的巨大的差异性。

从另一方面看,作为旅游景观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由于类型众多也存在复杂性。根据我国国家旅游景观的传统分类标准,旅游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指未经人类改造加工或干预的自然对象,它们以原始、自然、纯粹的形态引发人们的赞美与惊叹,如山水、物候景观。人文景观是指经过人们加工、改造、建设过的打上人类劳动创造印记的空间或物件综合体。人类的创造参与是其主要特征,如建筑园林、遗址遗迹、民俗节庆、艺术技艺等。它们经常作用于人们的感性和理性,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

旅游景观审美主体与客体不同类型的相互交融使旅游景观审美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即旅游景观审美是一项包括多视角、多心理、多对象的复杂人类活动。同时由于人的心理视角的多层次性以及旅游景观自身空间概念的层次性特征,因此旅游景观审美必然存在层次上的区分,即旅游景观审美的层次性特征。

1.2 旅游景观审美的层次性

关于审美层次性的探讨由来已久,无论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禅学思想,还是获得广泛认可的旅游审美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层次论,均反映出旅游景观审美的层次性特征。旅游景观审美的三层次反映出人们对旅游景观的关注和喜爱从形色等感官愉悦,逐渐向以认知领悟为指征的情感升华方向发展,最终审美主体在观赏审美对象时,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活动,从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志上的奋昂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3]。从而产生一种感恩之情,表现为一种对于每个人和万事万物的爱,它使人产生一种“世界何等美好”的感悟,形成一种为这个世界行善的冲动,一种回报的渴望,甚至一种责任感[4],即审美的高峰体验。因此,从审美传统的三层次论可以推断出,旅游景观的审美具有由浅入深的过程性的特征,遵循从“视觉感知—情感交互—精神超越”的渐进式层级跃迁。

2 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重构

从概念来看,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侧重于事物的结合构造方式;层次是指系统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偏重于事物的顺序和程度的规律性。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交融,根据不同对象呈现不同的交互状态,即结构中可能包含层次,层次中也可能包含结构。对于旅游景观审美而言,由于涉及审美主体的人以及审美客体的旅游景观,因此也具有鲜明的结构与层次。然而在进行旅游景观审美的过程中,将审美的主体与审美客体分类讨论仅仅是以期获取二者间的内在关联,在现实中旅游景观审美的主客体在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中实现统一,即意象世界。而在意象世界中获取审美愉悦的程度,与审美主体和客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具有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将对旅游景观审美结构进行重构,认为旅游景观审美结构不仅仅包括景观空间结构和主体心理结构,而是由空间结构、心理结构和文化结构互为支撑的复杂体系。其概念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1 旅游景观的审美结构

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由空间结构、文化结构和心理结构3个维度构成。其中空间结构由旅游景观元素和格局构成,文化结构包括了情趣和情怀,心理结构包括了感知、意象和意蕴3个层次。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在对景观格局和元素的关注下,对审美主体的情趣和情怀产生刺激,从而对审美主体心理产生差异性影响,最终审美主体心理在主客相容的意象世界中形成不同的审美结构域面(三角形部分)。从旅游景观审美结构模型可以发现,旅游景观审美域面反映了“客观—主客交融—主观”的审美发展历程,即旅游景观元素与格局实体在被人们欣赏感知时,由于欣赏主体的情趣与情怀的差异会形成或深或浅的心理感受与触动,从而形成了相应的主客交融的意象世界,而主观与客观也在意象世界中得到了同一,因此终态的主观是主客观同一后的审美感悟。因此,在审美过程中,不同的审美主体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瞬时范畴会处于不同的审美结构域面,在审美活动未结束之前,审美结构域面会产生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跃迁。比如处于较低域面的“元素—情趣—感知”在综合条件的作用下会向“格局—情怀—意象”域面发展,进而向更高层次的“格局—情怀—意蕴”域面跃迁,并在最终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形成以意蕴领悟为表征的审美高峰体验域面。旅游景观的审美结构层级性的特征,导致无论在旅游景观审美结构间还是结构内部均具有一种可达性,其中内部结构间的可达表现为生成,结构间的可达可以理解为跃迁。

2.1 旅游景观审美的空间结构

景观空间结构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该领域,景观被视为具有复杂结构的生态系统。景观空间结构是指其组成要素、部分的规律性的组合形式,表现为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与时空方面的关联方式[5]。根据景观空间形态、轮廓和分布的不同,景观的空间结构包括斑、廓、基和缘4类元素。而元素之间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方式的差异就形成了景观格局,比如斑散布型、格状组合型、交错替代型、环带组合型、平行条带组合型、中轴对称型等。而旅游景观由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通常其空间结构所包含元素的种类多样,组合与排列方式也复杂多变。因此,本研究将旅游景观审美的空间结构定位于景观元素与景观格局,审美主体在对旅游景观审美的过程中包括两个层面,即对景观元素层面和景观格局层面的审美。在审美过程中,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支撑又相互独立,在审美主体主观条件的允许下,景观元素或是景观格局也会直接引发审美主体的审美愉悦。

2.2 旅游景观审美的文化结构

文化是一个最有人文意味的宽泛的概念。它是指一种复杂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6]。它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特征。广义来看,它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4个层次。其中心态文化因为与文学艺术密切相关,直指人们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因此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因此心态文化反映在人身上就体现在知识、修养、精神、情趣和情怀方面。其中与旅游景观审美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情趣和情怀,即本研究中的旅游景观审美文化结构的两个维度。情趣是一种富含情感与乐趣的人类精神文化品质。它有两层次的含义:一是“情”,具体指性情,它有性向和性状,是一种率性、率真之情,发自人的情绪、情感、秉性与智力性向;二是“趣”,不仅是指兴趣、乐趣,它还是趣味、口味、兴致,可以通向鉴赏力和判断力[7]。情趣的这种特质在旅游景观审美中通过审美主体细腻的感情、敏锐的观察、强烈的兴趣、持续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引发审美意象世界的快速形成,并直接推动了对旅游景观审美意蕴的理解。情怀是比情趣内涵更为丰富的人类精神文化品质,专指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同情趣相比,情怀具有更为深刻而强烈的经验感和使命感。情怀在旅游景观审美中会唤醒审美主体对人生经历的所有复杂的感悟,从而在意象世界中迅速地建立起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间的深刻情感联系,最终达到对旅游景观审美意蕴的领悟。

2.3 旅游景观审美的心理结构

关于审美心理结构的研究由来已久。宗白华认为,艺术意境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可分为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及最高灵境的启示3个层次[8]。张文勋在此基础上将意境分为表层意境、深层意境和境外之境三层[9],叶朗则认为美在意象。此后还有学者也提出了自己观点,但大多体现在知、情、意3个层面。基于此,本文遵从旅游审美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层次论,将旅游景观审美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感知、意象和意蕴3个维度。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在旅游景观审美中,感知是审美最初级别的认识与判断,重在对旅游景观的颜色、结构、形状、布局等的综合判断与确认,不存在丰富的感情色彩,仅作为一种感性认识存在。意境是审美主体以自然物象为依托,产生出来的可以寄托情思的情境相融、虚实相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心理世界。而意象就是在意境世界中经过审美主体关照,打上个体情感、认知烙印的审美客体所呈现出来的情态。在旅游景观审美中,审美主体将具有审美特性的客体表象同主体思想、情感、理想相融合,并经过想象、创造而孕育于胸中的新形象,它渗透着主体的审美评价、情感态度、审美理想和创造力,是被接纳的具有审美特性的客体事物的“象”与主体的智、意、情的统一体[10]。意蕴是审美过程中产生的最高层次的精神感受,是人们挣脱时间、空间、认知的束缚,产生的深邃、纯粹、辽阔的复杂情感。在旅游景观审美中,审美意蕴是形、意、神的完美结合,是审美的高峰体验。

3 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

3.1 旅游景观审美空间结构的生成机制

旅游景观审美空间结构的生成源于旅游景观自身的美学特征,即元素与格局符合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主从与重点、秩序美以及平衡的形式规律。因此,对于大多公认的知名旅游景观而言,无论其元素还是格局在大小、曲直、虚实、动静以及形状、色调、质地等方面均呈现出一种巧妙的结合,并通过一种具有情意的表现方式唤醒审美主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或能直接接触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体验,从而在心中产生独一无二的审美感受。

3.2 旅游景观审美文化结构的生成机制

旅游景观审美文化结构是由审美主体的深层次的心态文化衍生出来。在旅游景观审美过程中,情趣以具有价值性的个人情感、志趣、偏好为表征,具有选择性地建立个人与景观间的特殊感性联系。这种联系的形成速度和亲密程度,与审美主体的成长和生活环境的群体的价值认同、美育水平以及富于尊重关怀的人文氛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情怀处于旅游景观审美文化结构的深层,同情趣相比具有鲜明而深刻的时代性、经验性和稳定性。当审美主体在情趣的驱动下开展旅游景观审美体验时,旅游景观所引发的赞叹、惆怅、缅怀等复杂情感与个人的体悟和经历相结合,就会产生审美主体对宇宙、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从而获得心下洞明的审美体验,并由此形成对旅游景观的特殊偏爱,甚至引发旅游地忠诚。

3.3 旅游景观审美心理结构的生成机制

旅游景观审美心理结构的生成表现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心理遵从“感知—意象—意蕴”的发展进程。当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产生刺激,在审美主体的头脑中编码成神经信号后,由审美主体结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选择、组织与解释,并初步形成对审美客体的“表象—外部联系—内部联系”综合性和动态性的判断。当审美主体的个性、气质、心境、情操、理想、愿望、精神、生命等人性和社会生活内容不断与审美感知相交融就逐渐形成了审美主体与客体相同一的审美意象,因此审美意象是审美主体的社会性与审美客体的现实性在融合后的审美心理状态。但是这一状态仅仅是建立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间的相互联系,未能把主体的生命特征、生命意志、生命情感赋予审美客体,因此不能实现审美的高峰体验。而审美心理的最后一个层次——意蕴层次,就是在意象层次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把握审美客体的整体结构特征,使审美主体瞬间获得对生命、宇宙、历史等的感怀,建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间的相互关照,从而形成深刻而持久的精神愉悦。

综上所述,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生成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空间结构—文化结构—心理结构”的一种跃迁。旅游景观的美学元素与格局通过视觉信号传递到审美主体,唤醒了蛰伏在审美主体心中的心态文化取向,从表层的情趣文化到深层的情怀文化,这种个人兴趣、体悟与经历的结合就会引发审美主体从最初的感知到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的形成,再到对宇宙、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后所获得的审美意蕴的高峰体验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变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审美主体都会产生情怀,都能领略到旅游景观的审美意蕴,因此,若要体验到旅游景观审美带来的全过程的深层次的精神愉悦,个人的情趣、经历与体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4 结论

本文尝试打破传统的单纯心理学视角的审美结构研究范式,试图建立一种“客观—主客相融—主观”的旅游景观审美结构框架。从空间、文化和心理3个维度构建旅游景观审美结构,并将元素与格局、情趣与情怀、感知与意蕴引入旅游景观审美结构层次中,深入阐释了旅游景观审美结构的生成机制,剖析了空间结构中元素与格局间的作用关系;指出了情趣与情怀间的联系与区别;梳理出旅游景观审美心理结构“感知—意象—意蕴”的发生历程,从而构建起具有瞬时动态性的旅游景观审美结构模型。

猜你喜欢
客体意蕴情趣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论诺里斯《章鱼》中的地图意蕴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浅议犯罪客体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给生活点小情趣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