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和大神”成为社会流行的一个词汇,深圳龙华新区三和人才市场周边的一群年轻人受到媒体关注。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今日有钱今日花,打一天工玩三天,日夜沉溺于网吧游戏之中,年纪轻轻却过着精神升天、逃避现实的底层生活。
闻效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之所以被称为“神”,是因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以及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居然有这样一批对自身生存毫不在乎的人,他们没钱吃饭,就在街边“瘫睡”,靠着两块钱的“大水”硬撑几天,实在不行就靠卖身份证或者在大神QQ群里讨饭来维系生命。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就去找一份“日结工”,获取可以再撑几天的钱粮,但绝不多干。一旦有了收入,便一头扎进网吧,吃着四元钱一碗的“挂逼面”,几天几夜,不知疲倦,甚至猝死在网络世界之中。
“三和大神”虽然只是在个别地方出现,却颠覆着社会上对于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想象,他们呈现的那种生活态度,与社会流浪汉无异。
然而,当走近观察这个群体之后,我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些人往往都有农村“留守”的童年经历。他们从小就对城市生活有着强烈向往,一方面,因为各类信息和现实观感,使得他们有更多机会和渠道来了解和羡慕城市生活的丰富和繁华,另一方面,城市里面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城市从小就是慰藉他们孤独心灵的梦想之地。长大成人后,他们追随父母的足迹,来到发达地区打工赚钱,并力求能够留在这里,实现他们的城市梦。
相比于他们的父辈,“三和大神”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没有务农的经历,受教育程度不高,自我规范不强。没有学历、没有技能、没有人脉,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追寻城市生活的道路上面临重重挑战,处处挫折,甚至觉得城市其实已经悄悄在他们面前树立了一道栅栏。终于,在经历几番碰壁失败后,“三和大神”就会在某时某地出现了。在他们看来,曾经朝夕梦想的城市生活依然孤独,只能从另外的虚拟极乐世界中去构造生活的梦境,而这种脱离尘世(城市)的方式又显出不少无奈和无助。
当前,越来越多的打工者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把他们带到身边,在城市里上学,从小去习惯城市生活。无论是对于城市里的随迁子女还是没有离土离乡的留守儿童,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也送去了更多的关爱。然而,实现美好目标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城市对他们的接纳并不是看他们是否作为消费主体而存在,而是要看他们在心理上是否认同自己是城市人,是否与其他城市人一样得到平等的对待,而这显然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最近,新闻报道的苏州某小学接收了800名农民工子女,结果遭到城市子女家长反对,最后校方只能树立一道铁栅栏将这些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隔离。经历这么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工追求城市市民化待遇的道路,在有些地方似乎还需要冲破有形和无形的栅栏。
个别地方出现的“三和大神”现象,不仅让我们同情他们含辛茹苦、离土离乡、拼尽力气改变人生命运的父辈,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当下社会依然存在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的暗流。面对平时不被关注却日益庞大的打工群体,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接纳和包容,显然还需要全社会的更多努力。